level 13
观察者量子幽灵
楼主
上次那个可能是因为太草了大家似乎不是很喜欢,这次我正经的P了一个,还搞了设定出来![[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GW-01X是新一代TPC主力战斗机竞标时的方案之一。飞燕一号作为一款服役超过10年的TPC主力战斗机,在其服役期间表现出了优秀的可靠性,其数量繁多的改型更是证明了其机体巨大的潜力空间。设计组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选择在飞燕一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尝试设计出一款足以承担未来主力战机重任的先进机型。此外,作为一款改进型战斗机,通过兼容飞燕一号及其变形机型的生产线,也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幻影号作为飞燕一号的最先进的改进型号,集成了偏曲光束炮、多光谱隐身系统、小型化麦格斯动力系统,自然而然的被选择为了机体设计的基础。但飞燕一号作为一款小型战斗机,其狭小的机身在幻影号的设计阶段便对设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难题。在这次的升级方案中,设计人员们决定在飞燕一号的气动基础上进一步放大,通过战机整体的重型化来改善内部设备集成上的难题。作为结果的GW-01X显而易见的在整体轮廓上大了一圈,虽然看似不如原本的飞燕1号轻盈,却在诸多性能上都实现了跨时代的超越:扩大的后机身处被装入了新的麦格斯动力系统,其体积达到了幻影号上的同类动力系统的2.5倍;而为了解决重型化后带来的动力不足问题,设计人员们将推进引擎的数量增加到了两具,并且将喷口的位置适当外延以为宝贵的机体空间留下更多空余,这让GW-01X的空间飞行速度不亚于白雪号;在气动设计上,设计组利用了蓝飓号上的成功经验,将机头和尾翼进行了针对性的高速化改进,此外还扩大了主机翼的翼面面积,更在驾驶舱两侧增加了一对小鸭翼,为大气层内飞行提供了更充沛的升力,种种气动上的改进与充沛的推力相结合让GW-01X在大气层内的速度达到了超越白雪号的9马赫;机头处的的武器配置是最大的亮点,得益于更大的麦格斯系统,GW-01X的偏曲光束炮增加到了两具,而四具尖峰炮更是升级为了曾装备在白雪号上的超强尖峰炮。从火力上来说,GW-01X达到了幻影号的两倍有余
虽然种种数据都看起来无比美好,但GW-01X最终并没能中标进入量产,主要原因如下:
1. 成本问题。原本作为一款老机型的改进型,通过兼容现有生产线降低成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GW-01X的改进幅度是在太大了,基本可以说是与原本的飞燕一号毫无关系,生产线兼容仅仅只能达到10%。而火力上超越了幻影号两倍有余的代价便是成本上也差不多是两倍的幻影号,这与一整架胜利神鹰斯佩里奥号都相差无几了,而这一对比便带来了第二个问题
2. 多功能性。即使扩大了机身,繁多的设备也让GW-01X无力留出更多空间用于其他任务载荷,其外接模块仅仅与飞燕一号一致,更别提与神鹰号相比了。而偏偏在已经消灭了斯菲雅的新时代,多功能性将是相当重要的考虑因素,毕竟宇宙间除了战斗,还有救援,巡逻等很多事务要处理
3. 维护问题。复杂的设备还为GW-01X带来了高昂的维护成本与时间,这进一步推高了其价格上的劣势以及在各种日常飞行人物与可能的非战斗任务中的勤务性
总体而言,GW-01X除了战斗能力表现优异外,其他大多数方面都表现的并不适应和平时代的需求。或许如果再早几年出现,GW-01X将成为大放异彩的一代名机
2021年04月09日 02点04分
1
![[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幻影号作为飞燕一号的最先进的改进型号,集成了偏曲光束炮、多光谱隐身系统、小型化麦格斯动力系统,自然而然的被选择为了机体设计的基础。但飞燕一号作为一款小型战斗机,其狭小的机身在幻影号的设计阶段便对设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难题。在这次的升级方案中,设计人员们决定在飞燕一号的气动基础上进一步放大,通过战机整体的重型化来改善内部设备集成上的难题。作为结果的GW-01X显而易见的在整体轮廓上大了一圈,虽然看似不如原本的飞燕1号轻盈,却在诸多性能上都实现了跨时代的超越:扩大的后机身处被装入了新的麦格斯动力系统,其体积达到了幻影号上的同类动力系统的2.5倍;而为了解决重型化后带来的动力不足问题,设计人员们将推进引擎的数量增加到了两具,并且将喷口的位置适当外延以为宝贵的机体空间留下更多空余,这让GW-01X的空间飞行速度不亚于白雪号;在气动设计上,设计组利用了蓝飓号上的成功经验,将机头和尾翼进行了针对性的高速化改进,此外还扩大了主机翼的翼面面积,更在驾驶舱两侧增加了一对小鸭翼,为大气层内飞行提供了更充沛的升力,种种气动上的改进与充沛的推力相结合让GW-01X在大气层内的速度达到了超越白雪号的9马赫;机头处的的武器配置是最大的亮点,得益于更大的麦格斯系统,GW-01X的偏曲光束炮增加到了两具,而四具尖峰炮更是升级为了曾装备在白雪号上的超强尖峰炮。从火力上来说,GW-01X达到了幻影号的两倍有余
虽然种种数据都看起来无比美好,但GW-01X最终并没能中标进入量产,主要原因如下:
1. 成本问题。原本作为一款老机型的改进型,通过兼容现有生产线降低成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GW-01X的改进幅度是在太大了,基本可以说是与原本的飞燕一号毫无关系,生产线兼容仅仅只能达到10%。而火力上超越了幻影号两倍有余的代价便是成本上也差不多是两倍的幻影号,这与一整架胜利神鹰斯佩里奥号都相差无几了,而这一对比便带来了第二个问题
2. 多功能性。即使扩大了机身,繁多的设备也让GW-01X无力留出更多空间用于其他任务载荷,其外接模块仅仅与飞燕一号一致,更别提与神鹰号相比了。而偏偏在已经消灭了斯菲雅的新时代,多功能性将是相当重要的考虑因素,毕竟宇宙间除了战斗,还有救援,巡逻等很多事务要处理
3. 维护问题。复杂的设备还为GW-01X带来了高昂的维护成本与时间,这进一步推高了其价格上的劣势以及在各种日常飞行人物与可能的非战斗任务中的勤务性
总体而言,GW-01X除了战斗能力表现优异外,其他大多数方面都表现的并不适应和平时代的需求。或许如果再早几年出现,GW-01X将成为大放异彩的一代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