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上海郊区经济稳健快行 郊区增加值突破2000亿
城市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飞龙之子 楼主
 前三季度,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经受住了恶劣天气和虫害等多次灾害影响,工业生产持续30%以上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正常回落,郊区消费市场继续活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显示:郊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基础和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  一、郊区经济:积极稳健快行   1、郊区增加值突破2000亿。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发展背景下,郊区结合自身特点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突出“科技、规模、高效、集约”等现代化内涵,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郊区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9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  在农业多次受灾、第一产业总量减少的情况下,郊区第二、第三产业发挥了更大的积极作用。前三季度,郊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7.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第三产业746.17亿元,增长19.2%。在新增的352.68亿元郊区增加值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的份额分别达到66.4%和33.9%。  2、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从各季度看,第一季度郊区增加值的增幅20.2%,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为19.7%和19.4%,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各季度郊区增加值增速变化落差不到1个百分点,表明郊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健态势。  从第二季度起,郊区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上半年,郊区经济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郊区三次产业增幅均呈回落走势,回落幅度有所不同。第一产业因灾害性天气等原因和进一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比去年同期下降9.8%,降幅同比加大2.8百分点;第二产业因土地严控和煤电油运资源紧张等因素,增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回落较少,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  二、产业基础:适应发展要求,积极转变和调整  1、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调整有序推进并经受了考验。郊区实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有序推进百万亩设施粮田和千公顷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工程,全年计划的农田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稳粮保粮”和“确保郊菜供应量”的农业生产基础有所改善。今年郊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去冬今春阴雨低温、夏季一个多月35oC高温、“麦莎”、“卡努”台风接连侵扰和20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波及面广,都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前三季度,郊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10%。  郊区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减产为主。种植业:粮食生产虽然种植面积增7.4%,夏粮增产18.7%,但稻飞虱侵害90%以上的水稻田,全年粮食减产可能性很大。蔬菜因常年种植面积减少4万亩和灾害性天气两大因素影响,前三季度,蔬菜产量近30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5%。畜牧业:今年年底是上海市实施畜牧业减量生产计划完成期和截止期,除了牛奶生产调整已基本到位外,其他畜牧产品生产仍有较大减幅。前三季度,牛奶产量1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0.6%;生猪出栏215万头,下降15.2%;家禽出栏5800万只,下降19%;鲜蛋6.64万吨,下降18.6%。畜牧业调减已持续两年多,本地畜牧产品生产量少而价格却持续在较高水平,因此,许多列入关闭、搬迁计划的畜牧养殖场都将截止时点放到最后。下一阶段畜牧业还将有进一步较大幅度调减。渔业:水产品属于今年少数增产的农产品之一。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15.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从海水和淡水产品结构看,呈“海增淡平”特征。海水产品产量8.07万吨,增长10.1%;淡水产品产量7.68万吨,基本持平。  2、郊区工业集聚发展显功效。前三季度,郊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790.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增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在严控土地和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郊区工业始终能保持30%以上较快增长,实属不易。主要支撑点:  一是九大市级工业园区显现领先增长的积极作用。前三季度,九大市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8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6%。今年以来,九大市级工业园区呈逐季增长加快态势。上半年,九大市级工业园区增幅高出同期全郊区工业增幅高出0.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又进一步领先3.2个百分点。
2005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1
level 1
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2005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