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jackwrh000
楼主
我看到很多新人来这里问,“什么微单好啊?”,“我该买什么镜头啊?”,“投资两万,我该买什么?”。就这几个问题,分别做简略回答。
(1)什么微单好:目前微单主流有索尼,佳能,尼康,富士;
索尼:性能好,省电,热量低,电子技术高,各项新技术的领头人,新机层出不穷,镜头卡口持之以恒,导致镜头的数量多,选择面宽,有很多一流素质的产品,包括了几乎所有副厂镜头,具有业界最顶级的成像质量,卡口也能转接各种单反镜头;机身的设计不太专业,菜单设计很差,操作性差,使用感受不是太好,机器的液晶屏一贯不好,色彩亮度都不理想,取景器也一般而已,自动对焦性能一流,对动体的跟踪性能最强,人脸和眼睛识别也很强,视频能力也不错,机身价格一般,原厂镜头特贵;
佳能:一贯的人体工程学造型设计,圆圆的塑料感,卡口有两套,M和RF,前者仅适合APS-C半幅,后者都是全幅,M镜头很少,根本不够用,需要转接EF卡口的传统镜头,但EF镜头又太大,配合不协调,只能考虑适马的一些APS-C镜头;RF镜头群刚刚起步,目前还远远没达到丰富,可选范围很窄,而且每只新的RF镜头都卖天价,副厂现在也不支持RF卡口,所以买了R系列机身以后都会犯愁镜头;这种改变卡口的行为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烦恼!
尼康:微单发展很慢,一直也不重视,直到不久前才开始发力,推出来Z卡口的镜头,但也是同样的问题,Z镜头群刚刚开始组建,目前的镜头数量少,价格高,选择起来比较困难,好镜头一般都不舍得买,但Z卡口的优势在于超短法兰距,可以转接各种其他品牌的镜头,因此目前可以靠转接来维持,将来等Z镜头群健全了,或者副厂也推出Z镜头了再行引进也不迟。Z系列机身的设计比较优秀,操作顺手,专业性突出,优于索尼,各方面都比较均衡,工作可靠性和寿命都很不错;
富士:很值得推荐的小品牌!他们没有全幅相机,只有APS-C和中画幅两种相机。APS-C机身的设计比较高档,比较专业,拍照性能很出色,具有独特的16-18种胶片模拟色彩,可以直出照片,大大减少后期的麻烦,效果多样。成像质量也相当好,和索尼一样优秀。机身的电子设计水平不如索尼,机身耗电量稍大于索尼,发热量稍大。富士一直不重视视频,直到最近才开始加力,但如果要求视频性能好,富士并不合适,它的对焦系统不比索尼和佳能。富士的镜头采用自家独立的X卡口,只有国内的维卓,老蛙等才有副厂镜头,适马腾龙都不支持富士,原厂镜头相对价格较高,已成系列,选择面并不宽,但富士的镜头总体成像比较不错,都在中上等水平,精品也不太多;富士机身非常美观,操控强,液晶屏和取景器质量都优秀,连拍能力一流;
富士的升级机型是中画幅,很多资深者最后都入此门,因为随着发展中画幅的整体价格一直都在降低,目前GFX50系列机身价格已接近全幅,但是镜头还是很昂贵。
(2)我该买什么镜头啊?根据你的用途来选择镜头:
人像,展会:大口径定焦镜头,如果是全幅相机,选择50-135mm焦距;如果是APS-C相机,选择35-85mm的镜头;比如,钱多选原厂,钱少选适马DN30mmF1.4,DN56mmF1.4,ART50mmF1.4,ART85mmF1.4,ART135mmF1.8;
风景,建筑,大场面: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大口径,可以用变焦也可以用定焦。全幅:16-35mmF4;半幅:10-24mmF4;
室内,夜景,星空:选择大口径超广角,比如16mmF1.4,24mmF1.4;
小物品,微距,特写:选择大口径标准镜头或小中焦,比如35mmF1.4,50mmF2,60mmF2.8macro,70mmF2.8macro,100mmF2.8macro;
旅游:选择标准变焦镜头:16-55mmF2.8(半幅);24-70mmF2.8(全幅)。
要点:*买镜头首先要看它的成像质量,把不同的镜头参数列在一起,对比MTF曲线,尺寸和重量,价格,最后确定,在最后决定之前要大量读评测;
*轻易不要买大幅度的变焦,比如17-70mm,24-105mm,24-300mm,这类变焦成像都很差,口径太小会失去散景效果,买来拍出的照片和手机拍的差别不大,你会很失望,对焦有一种感觉总是像没有对实,总是不够锐利,有一些焦段的效果很差,就因为如此,业界才会出现大三元之说,常用焦段需要三支变焦来覆盖。假如你要出作品,还是不能太指望变焦镜头,易用性是要以画质损失作为代价的;
*并非副厂镜头肯定不如原厂,比如适马的70微,105微,ART85,福伦达的APO50,65,都是同规格的顶级镜头,成像优于原厂,价廉物美,朋友们应该多注重这类镜头,而不是盯着原厂的高价格来炫耀;
*拍人像尽可能使用较长的焦距,以便造成明显的散景效果,突出艺术美感,避免透视变形;
*买相机时不要带套头,即便很便宜,那些套头也属于鸡肋,很难出手,单独买几身,再单独配镜头;
*对于成像质量不能妥协,成像不好的镜头坚决不买,对于成像优秀的镜头便宜的先买,昂贵的以后再说。
(3)投资两万我该买什么?
这想法很糟糕,根本不对头!摄影器材不是这样制备的,摄影坑也不是这样跳的!简单说,这个坑你可以不跳,要想跳就不能这样跳。
我一样不富裕,但我的方法是计划投资,逐步实现,总有一天我可以拥有全部希望拥有的镜头。相机不是主要的,镜头才是主要的,如果你不想投入太多,那何不留在手机领地?如果你想进入摄影领域,那就要做好投入的准备,并打算长期投资,慢慢来。这是工薪族唯一可以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所以,你先考察好入哪一家品牌,然后选出一架比较理想的机身买进来,然后列出一个镜头计划慢慢实现,眼下钱少可以先买一个镜头用着。这才是
正确的
思路,所以不要问两万你买什么,实话说两万远不够。我也不赞成脚踏两只船,那样你会多投入不少,并不值得。
我的建议:
经济能力不好,不要考虑全幅,因为全幅的镜头投入资金太高,会比半幅高三倍,而两者的画质对我们常用来说差别不大,除非你要把每张照片都放大到1m2,并且打出大幅照片。如果是在屏幕上欣赏照片,半幅足够用;
上全幅的话你必须要考虑较高的后期投资,否则的话就浪费了你的全幅相机。很多小白说我想入个全幅再配一支大变焦就OK了,我想说,那你还不如就用手机拍算了,大变焦已经把你的全幅机身给毁了!这样的想法很成问题,结果自然也不会好。
胡言乱语,仅供参考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以上仅仅代表我自己的想法!
2021年03月21日 03点03分
1
(1)什么微单好:目前微单主流有索尼,佳能,尼康,富士;
索尼:性能好,省电,热量低,电子技术高,各项新技术的领头人,新机层出不穷,镜头卡口持之以恒,导致镜头的数量多,选择面宽,有很多一流素质的产品,包括了几乎所有副厂镜头,具有业界最顶级的成像质量,卡口也能转接各种单反镜头;机身的设计不太专业,菜单设计很差,操作性差,使用感受不是太好,机器的液晶屏一贯不好,色彩亮度都不理想,取景器也一般而已,自动对焦性能一流,对动体的跟踪性能最强,人脸和眼睛识别也很强,视频能力也不错,机身价格一般,原厂镜头特贵;
佳能:一贯的人体工程学造型设计,圆圆的塑料感,卡口有两套,M和RF,前者仅适合APS-C半幅,后者都是全幅,M镜头很少,根本不够用,需要转接EF卡口的传统镜头,但EF镜头又太大,配合不协调,只能考虑适马的一些APS-C镜头;RF镜头群刚刚起步,目前还远远没达到丰富,可选范围很窄,而且每只新的RF镜头都卖天价,副厂现在也不支持RF卡口,所以买了R系列机身以后都会犯愁镜头;这种改变卡口的行为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烦恼!
尼康:微单发展很慢,一直也不重视,直到不久前才开始发力,推出来Z卡口的镜头,但也是同样的问题,Z镜头群刚刚开始组建,目前的镜头数量少,价格高,选择起来比较困难,好镜头一般都不舍得买,但Z卡口的优势在于超短法兰距,可以转接各种其他品牌的镜头,因此目前可以靠转接来维持,将来等Z镜头群健全了,或者副厂也推出Z镜头了再行引进也不迟。Z系列机身的设计比较优秀,操作顺手,专业性突出,优于索尼,各方面都比较均衡,工作可靠性和寿命都很不错;
富士:很值得推荐的小品牌!他们没有全幅相机,只有APS-C和中画幅两种相机。APS-C机身的设计比较高档,比较专业,拍照性能很出色,具有独特的16-18种胶片模拟色彩,可以直出照片,大大减少后期的麻烦,效果多样。成像质量也相当好,和索尼一样优秀。机身的电子设计水平不如索尼,机身耗电量稍大于索尼,发热量稍大。富士一直不重视视频,直到最近才开始加力,但如果要求视频性能好,富士并不合适,它的对焦系统不比索尼和佳能。富士的镜头采用自家独立的X卡口,只有国内的维卓,老蛙等才有副厂镜头,适马腾龙都不支持富士,原厂镜头相对价格较高,已成系列,选择面并不宽,但富士的镜头总体成像比较不错,都在中上等水平,精品也不太多;富士机身非常美观,操控强,液晶屏和取景器质量都优秀,连拍能力一流;
富士的升级机型是中画幅,很多资深者最后都入此门,因为随着发展中画幅的整体价格一直都在降低,目前GFX50系列机身价格已接近全幅,但是镜头还是很昂贵。
(2)我该买什么镜头啊?根据你的用途来选择镜头:
人像,展会:大口径定焦镜头,如果是全幅相机,选择50-135mm焦距;如果是APS-C相机,选择35-85mm的镜头;比如,钱多选原厂,钱少选适马DN30mmF1.4,DN56mmF1.4,ART50mmF1.4,ART85mmF1.4,ART135mmF1.8;
风景,建筑,大场面: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大口径,可以用变焦也可以用定焦。全幅:16-35mmF4;半幅:10-24mmF4;
室内,夜景,星空:选择大口径超广角,比如16mmF1.4,24mmF1.4;
小物品,微距,特写:选择大口径标准镜头或小中焦,比如35mmF1.4,50mmF2,60mmF2.8macro,70mmF2.8macro,100mmF2.8macro;
旅游:选择标准变焦镜头:16-55mmF2.8(半幅);24-70mmF2.8(全幅)。
要点:*买镜头首先要看它的成像质量,把不同的镜头参数列在一起,对比MTF曲线,尺寸和重量,价格,最后确定,在最后决定之前要大量读评测;
*轻易不要买大幅度的变焦,比如17-70mm,24-105mm,24-300mm,这类变焦成像都很差,口径太小会失去散景效果,买来拍出的照片和手机拍的差别不大,你会很失望,对焦有一种感觉总是像没有对实,总是不够锐利,有一些焦段的效果很差,就因为如此,业界才会出现大三元之说,常用焦段需要三支变焦来覆盖。假如你要出作品,还是不能太指望变焦镜头,易用性是要以画质损失作为代价的;
*并非副厂镜头肯定不如原厂,比如适马的70微,105微,ART85,福伦达的APO50,65,都是同规格的顶级镜头,成像优于原厂,价廉物美,朋友们应该多注重这类镜头,而不是盯着原厂的高价格来炫耀;
*拍人像尽可能使用较长的焦距,以便造成明显的散景效果,突出艺术美感,避免透视变形;
*买相机时不要带套头,即便很便宜,那些套头也属于鸡肋,很难出手,单独买几身,再单独配镜头;
*对于成像质量不能妥协,成像不好的镜头坚决不买,对于成像优秀的镜头便宜的先买,昂贵的以后再说。
(3)投资两万我该买什么?
这想法很糟糕,根本不对头!摄影器材不是这样制备的,摄影坑也不是这样跳的!简单说,这个坑你可以不跳,要想跳就不能这样跳。
我一样不富裕,但我的方法是计划投资,逐步实现,总有一天我可以拥有全部希望拥有的镜头。相机不是主要的,镜头才是主要的,如果你不想投入太多,那何不留在手机领地?如果你想进入摄影领域,那就要做好投入的准备,并打算长期投资,慢慢来。这是工薪族唯一可以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所以,你先考察好入哪一家品牌,然后选出一架比较理想的机身买进来,然后列出一个镜头计划慢慢实现,眼下钱少可以先买一个镜头用着。这才是
正确的
思路,所以不要问两万你买什么,实话说两万远不够。我也不赞成脚踏两只船,那样你会多投入不少,并不值得。
我的建议:
经济能力不好,不要考虑全幅,因为全幅的镜头投入资金太高,会比半幅高三倍,而两者的画质对我们常用来说差别不大,除非你要把每张照片都放大到1m2,并且打出大幅照片。如果是在屏幕上欣赏照片,半幅足够用;
上全幅的话你必须要考虑较高的后期投资,否则的话就浪费了你的全幅相机。很多小白说我想入个全幅再配一支大变焦就OK了,我想说,那你还不如就用手机拍算了,大变焦已经把你的全幅机身给毁了!这样的想法很成问题,结果自然也不会好。
胡言乱语,仅供参考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以上仅仅代表我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