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贴:如何用5km成绩看全马成绩
跑步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一个纯的技术分析贴
很多朋友想跑马拉松,但是平时训练量根本不太够,大多数人的工作决定了不论从时间角度出发,还是从疲劳控制角度出发,甚至还是训练补给保障来出发,有氧训练动不动就2小时以上非常不现实。所以日常5km训练成了比较主流的选择,算是热身和结束后的缓和、拉伸时间通常50~60分钟。非常合适的跑步训练计划
那么如何使用5km数据去估测马拉松成绩呢?
楼下开始慢慢更新
2021年01月28日 23点01分 1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5km的成绩,这个5km不要跑的太休闲,太休闲意味着你还有余力,而且这个余力没办法估测,在没有大量关于你的数据情况下,5km休闲跑成绩不能用于估测全马
这个5km要求是认真跑,但是不要是那种跑完就要死要活的状态,拿这种数据去估测也是有问题 ,后面慢慢说
总之我们拿到一个5km成绩数据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估测马拉松成绩了
2021年01月28日 23点01分 2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接下来,拿出手机,在应用商店中下载VDOT O2,输入5km的用时,即可查看您的马拉松成绩
本来很想这么说,但是这样的话似乎就没有楼主什么事情了,这显然是不行的
2021年01月28日 23点01分 3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类似的软件时灵时不灵,不过VDOT的想法还是很容易看懂的,首先计算你成绩之前有这么几个假设:
1、该距离上这是你的最好成绩
2、你受过系统化训练
3、马拉松是一个理想比赛,你在跑一个42.195km的个人计时赛,并全力以赴,说白了就是一开跑就干
所以我们在VDOT计算的成绩中能够看到一个现象:每当跑步距离加倍时候,配速降为原来的96%左右,通常计算应该是96.5%附近
2021年01月28日 23点01分 4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问自己一些问题了
1、自己是否是专业运动员?
2、每个月中是否会有那种长距离有氧训练?
3、每天训练距离是否超过20km呢?
想一下好像都没有[滑稽]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5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也就是说一般人开始就往死干,距离加倍后,配速不可能仅为原来的96%,从5km到40km,如果要这么干,距离加倍之后配速会衰减到之前的93%,甚至更低。
(瞎举的数)例如0~5km最快平均速度是100m/s,那么0~10km最快平均只会剩下93,如果是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话,可能会是96。那么0~20的平均速度呢?一般人就是93*0.93,受过训练的人会是96*0.96,分别是86.49和92.16,我们发现到了20km的时候,差距完全被拉开了。
这就是有氧能力强弱带来的差别,当运动距离加倍的时候,这个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到此,我们再次提示一下这个前提是开局就干,不是全程维持一个配速,这也是VDOT计算前提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6
level 8
[乖]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7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事实上,谁这么干比赛谁死,比赛中运动员都会选择更加稳定的配速。
例如我们通过5km成绩,按照4%衰减计算,首先拿到这个运动员跑5km最佳成绩,之后大致就计算出他跑全马的成绩,这个计算其实蛮准的。因为这个模型本身就是拿运动员做的研究。
实际比赛中,配速都是在我们计算出的全程平均配速附近,对运动员来说,基本上最初5km平均速度与最后5km平均速度不会差太多
问题:如果平均速度一样(均为a),全程保持一样速度和刚刚开始就努力跑,随后平均速度衰减到a,哪个跑的会更快呢?
答案:是前者,因为比赛不是一个理想的个人计时赛。后者虽然到达终点的时间和前者一样,但是到达终点的速度更慢。全程速度保持稳定意味着相对来说在比赛末段速度要快一些,甚至可能还会有余力加速、进攻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8
level 14
我跑全马前五公里几乎全力pb配速跑过405,十公里配速417过,415五公里的话基本没太大压力,首马配速约515,跑完第二天没明显不适,按自己体验来说,那以五公里配速慢一分钟的配速跑全马压力不算大,当然途中特别最后几公里累是肯定有的。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9
有个比较经典的训练全马成绩,就是亚索800,当然还得辅助于较多的lsd有氧训练。如上说的五公里,如没大量有氧训练,全马也跑不下来。我跑全马前有跑过20多个半马及三次近30km。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崩跑大叔🌹 发现跑步基于心率训练法很多,感觉这个不了解所有的方法都不能保证聊如何跑的时候能无缝对接了[滑稽]
2021年02月02日 06点02分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我们再说普通人,普通人就不能够按照VDOT这么算了,所实话,有氧能力太差,除非你全马能跑进245或者250,不然这么算误差不大就有鬼了。因为有氧能力差的太多,如果拿5km最佳预测42.195km的马拉松,那么每次距离加倍的配速衰减就不能按照4%计算,需要补偿到7%甚至9%,一些极端个例可能要到11%
所以,我们的5km成绩只选取认真跑,大概你觉得用了全力的90%~95%的情况的配速,这个90%~95%指的是体感用的全力,不是配速是往死里跑的90%~95%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10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其实来说,取你最近马拉松比赛配速前5km用时计算的结果会更靠谱,说实话,99%的马拉松参与者有氧能力并不强。即便是自己觉得前5km跑的很克制了,全程下来的平均速度相对头5km衰减的也很厉害。
我们还是取5、10、20、40,分别从马拉松证书上面找到到这几个计时点的总用时,求出0-5、0-10、0-20、0-40的平均速度,一共可以计算出3个衰减数据,其实能到4%衰减已经算是比较不错了,很多成绩还不错的跑者,这三个配速衰减会达到4%、9%、9%,0-10km平均速度比0-5慢了4%,0-20km平均速度确比0-10慢了9%,0-40平均速度比0-20也慢了9%
假定这个人配速衰减率平均一点,等效来说,大概就是每距离加倍,配速会减慢高达7%!!!!!!!!!!
所以说,我们拿的5km成绩嘛,按照心率来说最好是拿M区跑出来的速度
2021年01月29日 00点01分 11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衰减率该怎么算?这里不考虑职业运动员
可以给出几个档位
1、从没参加过10km以上训练,没参加过马拉松,每次距离加倍配速衰减我们可以认为是8%左右
2、参加过马拉松,但是表现很挣扎,这说明有氧能力其实不太行,那么这个衰减按照6%~7%
3、参加过马拉松,配速能够控制的很好,那么按照4%计算即可
4、参加过马拉松,受过专业训练,经常跑出好成绩,可以按照97%以上计算
5、参加过马拉松,这个配速总是能维持到最后——其实这种情况就不用算了,最多5km配速乘个0.98当全程配速就是了,这种在业余中很少见,要么是还能跑更快没用全力,要么还是能跑更快没用全力,基本上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了。
6、能保持这个配速到结束,但是这个比赛就是当训练的,到终点还明显有余力,比如一些马拉松跑团教练,这次去跑就是为了陪跑的,需要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把这个数据输入VDOT基本上就是扯淡了。。。
2021年01月29日 01点01分 12
第4个应该改为按照3%计算,配速是之前的97%以上
2021年01月29日 01点01分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也就是说,同样5km用时22:17,不同情况的计算结果是不一样,按照上面划分的6个档位,计算出的时间跨度可高达数十分钟。算到40km,基本上就能算出全马成绩了
老外的想法都很简单易懂,所以想要通过5km成绩正确计算出马拉松成绩,就需要配合一些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刀切,毕竟在做大多数不是职业运动员
2021年01月29日 01点01分 13
level 8
Mr_Yang2012 楼主
正常来说想要更准的计算马拉松成绩,是需要一次至少10km以上的跑步成绩,并且要全部的GPS打点数据和心率数据才能准确算出来的。
原因如下:
1、5km属于中距离,还是太短了,你甚至可以直接T区心率或者更高区间心率直接强怼,是不是觉得很简单粗暴?
2、10km以上就很难这样了,因为对于多数跑者而言,这么干肯定到不了10km就崩了
3、如果没有全程GPS打点数据,就看不出来是在哪里崩溃的,我们找出1s最大平均速度直到找到3600s最大平均速度(假定这次10km就跑了整整一小时),画到坐标轴上面,连上线,可以通过这个配速曲线找到30分钟后哪里出现了配速衰减率突变的地方,找到这个点很重要,不过呢接下来的事情要纯手算就太阴间
4、心率变化也反映有氧能力、状态,所以需要结合一下心率,至于是不是绝对参考不好说,配速衰减其实和心率关系不是特别大,和功率关系更大一些,毕竟心率数据更容易受影响
那么正常该怎算?总之这不是一个阳间操作,绝对是阴间操作,要用笔算?慢慢算吧,写上几大张纸不说,算错几率也蛮高的。
总的来说方向有两种,一是根据配速曲线调还有用户历史数据调参数,之后直接算(总之这个写代码都是阴间操作),第二是用大数据找相似曲线,总之一些参数也会卡的比较死,怎么也得搞个几百万的跑步数据,之后训练模型,反正还是阴间操作。
总之想要非常准确计算,就没什么阳间操作
2021年01月29日 01点01分 14
level 7
全英文 还要登陆 下载10秒就卸载了[笑尿]
2021年01月31日 10点01分 15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