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bjsbhsy
楼主
现在联赛中越来越多的球队都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双主攻主接一传,接应更侧重进攻的战术体系,上海、广东、北京这些年一直在坚持使用,接应基本不接一传,天津、辽宁也完成转变,江苏也让小宇接更少的一传,山东要不是宋美丽回来,前两年基本也是这样的战术。可见这种战术有其非常优越的地方。我就从技术和战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1、中日韩这种东方球队不适合强力接应战术:这种战术需要绝对强力的接应,特别是对接应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弹跳高度和击球力量,历史上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接应只有椰丝、美努、波斯、美曼、加莫娃、巅峰托古特、巅峰刚查、巅峰谢拉、古巴的几个二传等少数人,黄种人很难和白种人、黑人竞争,所以中日韩都不使用这种战术,只要能把一传练出来,都会让进攻实力比较强的人去打主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放到接应位置上,会很赔钱,在国内比赛能用,到国际比赛完全不行。
2、接应接一传,战术体系会比强力接应的体系更复杂,更加难以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欧美球队即使接应不够强力,也会使用强力接应战术的原因,最典型的是波兰、土耳其和美国,接应一旦吃瘪会非常赔钱,但也坚持使用,因为像中国这样能把高个主攻一传练这么好的,全世界绝无仅有。如果主攻很强,或者副攻二号位进攻很强,比如12年的日本、14年的美国和现在的天津,这个问题就会好一些。现在的国家队,如果苹果和双赢更强些,也有可能实现。
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队的接应其实很不好打,既要会接一传,也要能保证一定的进攻成功率,目前能达到要求的也就小宇和花蕾了。当然如果吃瘪了也很正常,这也是郎导全民接应的原因,接应都吃瘪了,就让主攻去试试。
4、再说说个人技术上的差别:我个人认为,如果身高力量和弹跳不足,主攻是可以靠上步技术、手法和线路来弥补的,接应就很难。现在比较典型的有双赢、李在英、石川真佑,这样的主攻就很难去打接应,因为需要调整的技术环节更多。而接应因为二号位传球距离更短、扣球点更分散、扣球线路更长、后攻更多,对弹跳力和击球爆发力要求更高,
前排
扣球要求的上步、线路和手法要求没有那么高。
5、最后从战术上再说说:排球和其他项目不一样,容错率极低,每次进攻只有三次触球的机会,时间极短,尽量少的减少跑动和人员位置的变化,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传球、进攻和防守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传球、进攻和防守质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而强力接应战术加反轮边攻不换位,是跑动最少的战术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环节各司其职,提升质量。比如:一传体系不用换人,全场固定人员接一传;三点攻二传插上速度要求可以降低一些,一传质量要求也可以降低一些;副攻可以专注身前球和高点背飞;接应后二、后三切换更具迷惑性等。
6、接应进攻能力的重要性:接应前排三轮都是三点攻,如果接应进攻不行,需要下撤接一传,就会变成比两点攻还弱的弱轮,这个时候接应接完一传需要往前跑去准备拦网,在6号位还好点,在5号位根本没法跑,同时也会影响后排一传的质量,如果不想放弃右翼进攻,还需要主攻到一号位去打后二。这也是天津队为什么设计出后四战术来渡轮的原因。如果不下撤接一传,主攻也只能打后三,相对好判断。这个时候,接应的进攻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2020年11月24日 03点11分
1
1、中日韩这种东方球队不适合强力接应战术:这种战术需要绝对强力的接应,特别是对接应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弹跳高度和击球力量,历史上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接应只有椰丝、美努、波斯、美曼、加莫娃、巅峰托古特、巅峰刚查、巅峰谢拉、古巴的几个二传等少数人,黄种人很难和白种人、黑人竞争,所以中日韩都不使用这种战术,只要能把一传练出来,都会让进攻实力比较强的人去打主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放到接应位置上,会很赔钱,在国内比赛能用,到国际比赛完全不行。
2、接应接一传,战术体系会比强力接应的体系更复杂,更加难以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欧美球队即使接应不够强力,也会使用强力接应战术的原因,最典型的是波兰、土耳其和美国,接应一旦吃瘪会非常赔钱,但也坚持使用,因为像中国这样能把高个主攻一传练这么好的,全世界绝无仅有。如果主攻很强,或者副攻二号位进攻很强,比如12年的日本、14年的美国和现在的天津,这个问题就会好一些。现在的国家队,如果苹果和双赢更强些,也有可能实现。
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队的接应其实很不好打,既要会接一传,也要能保证一定的进攻成功率,目前能达到要求的也就小宇和花蕾了。当然如果吃瘪了也很正常,这也是郎导全民接应的原因,接应都吃瘪了,就让主攻去试试。
4、再说说个人技术上的差别:我个人认为,如果身高力量和弹跳不足,主攻是可以靠上步技术、手法和线路来弥补的,接应就很难。现在比较典型的有双赢、李在英、石川真佑,这样的主攻就很难去打接应,因为需要调整的技术环节更多。而接应因为二号位传球距离更短、扣球点更分散、扣球线路更长、后攻更多,对弹跳力和击球爆发力要求更高,
前排
扣球要求的上步、线路和手法要求没有那么高。
5、最后从战术上再说说:排球和其他项目不一样,容错率极低,每次进攻只有三次触球的机会,时间极短,尽量少的减少跑动和人员位置的变化,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传球、进攻和防守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传球、进攻和防守质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而强力接应战术加反轮边攻不换位,是跑动最少的战术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环节各司其职,提升质量。比如:一传体系不用换人,全场固定人员接一传;三点攻二传插上速度要求可以降低一些,一传质量要求也可以降低一些;副攻可以专注身前球和高点背飞;接应后二、后三切换更具迷惑性等。
6、接应进攻能力的重要性:接应前排三轮都是三点攻,如果接应进攻不行,需要下撤接一传,就会变成比两点攻还弱的弱轮,这个时候接应接完一传需要往前跑去准备拦网,在6号位还好点,在5号位根本没法跑,同时也会影响后排一传的质量,如果不想放弃右翼进攻,还需要主攻到一号位去打后二。这也是天津队为什么设计出后四战术来渡轮的原因。如果不下撤接一传,主攻也只能打后三,相对好判断。这个时候,接应的进攻能力就十分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