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神案中的玉皇神
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的显著特征, 是从事傩祭活动必定要建立祭坛, 这在傩文化传布地区习称为傩坛。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祭坛相比较, 傩坛的宗教祭祀活动要悬挂神案, 以彰显融摄儒释道巫于一坛的特点。西南各族群傩坛的“神案”, 又称“案子”或“神图”, 进行傩事活动时高悬于坛场中心。在傩坛神案图绘的神灵中, 既有道教神灵, 又有佛教神灵、儒教神灵, 更有本民族的民间土俗神, 这些各路神灵分层排列于神案之中, 享受着族群的供奉和祭祀。这些傩神谱系混杂, 互不统辖, 形成了一个包容极强的多元神系, 但道教神仙是傩坛的主导神灵。 (4) 现在贵州、湖南、四川、重庆等各地傩坛神案供奉神灵大同小异, 但大多属道教系统。冉文玉调查贵州道真三桥镇龙村坛班, 坛班左朝元法师说:至于所请神祇, 则有名号者即有400余位, 间接涉及者成千上万, 由此可窥其中一斑, 其中道教神祇的神案占有一定比例。 (5) 黔东北岑巩杨国鼎傩班有神案7幅, 即三清图、圣公图、圣母图、祖师图、王灵官图、马元帅图、七州五庙图。杨氏所藏神图大多也是道教神灵。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指出:“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道教色彩浓郁, 民国年间甚至将傩坛巫师称为傩坛道士。傩坛的传承, 甚至沿用道教武当道、龙门派的师派字号。西南少数民族祭坛的道教意蕴, 反映历史上道教在少数民族中传播的痕迹, 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6)


---傩坛 (吴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