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年左右历史的辽代“石经幢”丢了
法库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关注法库 楼主
12月23日,法库县叶茂台乡石桩子村的2米多高的千年石经幢突然丢失,太可惜了,有知情者请提供线索,以便早日找回物归原位。
详情请点击下面的新闻地址:
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259/3408259.shtml
2009年12月28日 00点12分 1
level 15
有关部门白吃饭的!
2009年12月28日 01点12分 2
level 15

2009年12月28日 01点12分 3
level 15

2009年12月28日 01点12分 4
level 15
昨日下午3时,在法库县叶茂台乡石桩子村,原村支书高继文摸着石经幢的基座,给记者介绍石经幢的历史。 记者 赵永平 摄
  村民展示石经幢的资料照片。此石经幢经专家鉴定是辽代的,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村民把它视为石桩子村的标志。记者 赵永平 摄
  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乡石桩子村,因一根古老的石桩而得名。
  3年前,专家们鉴定,这根石桩是一根千年的石经幢(chuáng)。村民们把石经幢视为村子的标志,为了保存它,专门集资修了亭子。
  12月23日,2米多高的千年石经幢突然丢了。
  村名来源于石桩
  石桩子村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个丢失的石经幢。
  1929年的《法库县乡土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五年,石桩子村人于土中掘出巨石,高丈许,底方,而中呈八棱形,上突出如盖,石面刊有佛像,像旁文字已剥蚀,不可辨识,村人移置庙中焉。从此,将原村名金家三家子改为石桩子。 ”
  多少年来,村民们只知道石桩子是个古物,但不知道具体是啥。 1953年,存放石桩子的庙宇被拆除了,建成学校。石桩子随后被放在校园中,后又被埋到地下,又被挖出,被当成一块普通的石碑来对待。风吹雨打几十年后,上面的文字和图像变得残缺不全。
  2006年,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在内蒙古一家艺术陶瓷研究所担任所长的马铁,发现了这块石碑的历史价值。他找来史籍和专家,最终认定,这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石经幢。
  辽宁省文物考古专家冯永谦见过这个石经幢。他介绍,这个石经幢的幢身部分保留了下来,幢身为八面柱状体,每面均有“人”字形尖顶壸门,八面壸门内分别有不同样式的浮雕。从石刻雕凿的内容看,辽代特征明显,虽然此幢在清初出土时文字已然不辨,但由此仍可鉴定此石经幢为辽代。
  这样推算下来,石桩子村的这个石经幢有千年左右的历史。
  81岁的村民卢国荣和马铁提出倡议,募集资金,修复和保护石经幢,先后有72人捐款58400元。村子请来了工匠花费了7个月的时间,修复了石经幢,在石经幢原出土地附近辟出宽阔场地,四面修建了砖石围墙,建成仿古的四角幢亭,题字为“宝幢亭”。
  丢失前曾有人来此拍照
  12月23日的晚上,千年石经幢突然丢失了。
  石桩子村村支书郑义说,24日早上,村民发现石经幢丢失。因为村子里一般11点多都不关灯,所以推测是后半夜丢的。而第二天早上,就下了一场大雪,把作案的痕迹都掩盖了。
  曾参与修复工作的卢国荣说,石经幢修复后,五层,两米多高,得有千八百斤重,当时两个人也抬不动一层,不知道偷东西的人用啥运出去的。
  石桩子村原支书高继文说,一般人不会对这东西感兴趣,偷石经幢的人,把最下面一层仍在了亭子门口,偷走了石经幢的核心部分,所以肯定是明白人干的。
  郑义说,已经向县里报告了,丢失的第二天,公安局的人来了,在现场调查拍照。
  石经幢丢失的前三天,曾经有一对男女,专门到这个亭子里来照相,这对男女村里人都不认识,当时还以为他们就是拍个风景照啥的,村民们有点怀疑这对男女。
  高继文说,不知道这个石经幢值多少钱,但它是村里的标志,希望能找回来。
2009年12月28日 01点12分 5
level 9
关注法库 楼主
有关部门应该提高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听说卧牛石乡石人堡的石人也丢失了,不知找回没有。
2009年12月28日 01点12分 6
level 7
监管不力
2009年12月28日 03点12分 7
level 16
呀~后来呢?这些东西都那么重,不可能两个人就能抬走的吧。。
后来怎么样了??
2020年04月25日 18点04分 8
很多事情都没有后来……
2020年05月04日 13点05分
据说 竟然大的石人石马被分割
2020年05月04日 16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