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帕赫贝尔Canon(卡农)情结 !我所钟情的《Canon》并非那驰名于世的相机牌子,而是帕赫贝尔(Pachelbel)创作的一首弦乐曲,历史比照相机更为久远,且誉满乐界。第一次接触《Canon》,是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里全智贤钢琴独奏的一幕,但当时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原因世觉得剧情比配乐更具有吸引力。不久室友拿回一张古典音乐精选给我,第三首就是《Canon》。前奏进行是我就入了迷,低沉的大提琴一伸一收,单调往返的旋律与喜多朗《西方》里的一首曲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名字忘了) 我一直不知道《Canon》,在众多的古典cd中都难得见到它影子,而对作者,更是知之甚少。但每当提起巴洛克时期的大师们时,不外乎是维瓦尔蒂、亨德尔和巴赫,其实这首曲子原本只是众多巴洛克佳作中的一首,后来因为有一部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才广为人知。而《我的野蛮女友》又把《Canon》带到一个空前受欢迎的程度。 仿佛在人们眼里,《Canon》已不是纯粹的严肃的古典音乐了。的确,虽然Canon属于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个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或许很多人没有耐性去听贝多芬的教响乐、瓦格纳的歌剧、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我相信没多少人会拒绝巴赫的大提琴组曲和平均律。而巴赫的创作是受到了帕赫贝尔的影响。 Dan Gibson和Anastasi两位对《Canon》的改编可说是到了极致。Dan Gibson运用他一贯的自然声效合成为《Canon》注入了轻柔的海浪声,倍添几分浪漫,几分感动。而Anastasi则把短短5分钟不到的曲子延伸到了将近50分钟,同样伴随着拍岸的海潮。就在这几十分钟里,无论悲欢离合统统忘却,了无牵挂地荡漾在安逸祥和地听音空间里,那是一种幸福所在。《Canon》给了我这种幸福。我也曾在心情最低潮时听《Canon》,当时整个觉得是一种悲观的态度,大提琴的低沉更显得消沉,几种不同的情绪下我都尝试过《Canon》带给我几种不同的感觉,但我略偏爱那悒郁的悲伤,淡淡的就是那种淡淡的感觉一切都显得那么悠远缓缓娓娓到来。 是的,那就是帕赫贝尔的《卡农》。而那淡淡的感觉过后,那小提琴就如潮水又一浪一浪的扑面而来,要拥我入怀,是的我可以把心中郁积的思念在这音乐中倾斜而出,因为只有在这音乐中,我能赶觉到安全温暖,即使你那么遥远,即使你难以启及,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多么想念你,我知道你其实就在我梦里,我甚至说不清我是怎么遇见你也说不清什么是你。只是,在这样温柔的旋律中,我的心柔软得难抑汹涌的热泪。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现在我知道了,你就是那神苍穹中的神明……
2005年11月27日 14点1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