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这个月的7号清华组织召开了一次清华武术九人谈的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改革的会议,会议上有邱培相、杨建营、乔凤杰、王飞、洪浩、李印东等九位教授参加,结果会议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张,分别是:第一种,邱培相、杨建营、李印东、王飞、洪浩这五位教授为代表的要求由国家出面改革成紧密围绕技击实战为主进行传统武术的发展,至于健身等只作为次要发展;第二种是以乔凤杰等三位教授为代表的主张国家出面把传统武术的健身、文化、技击等各方面都同时进行发展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强调必须保证技击实战的发展;第三种是顾俊教授自己唯一一个教授主张国家只对传武的健身和文化方面进行推动发展,至于技击实战仅仅只是放开容许传武进行实战训练和教学以及容许传武进行实战比赛。
这三种观点的教授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方面的主张也不同邱培相、杨建营等五个教授主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应当发展成宋朝以前的汉唐时期的状态而完全抛弃宋朝以后的,主张把中国的民族特点发展成刚健彪悍的彻底的战斗民族;而乔凤杰等三位教授则主张宋朝以后和汉唐时期的同时兼顾,主张中国民族特点不要成为完全的战斗民族;至于顾俊教授是唯一主张抛弃汉唐的发展宋朝以后的,主张中国柔静化的。
2020年07月03日 05点07分
1
level 12
至于国家方面的态度现在是武术方面国家级的研究项目采用的研究人员都是邱培相、杨建营这一主张的人员,主导研究的也用的是杨建营、徐亚奎等这种邱培相的人,可以说武术方面的国家级研究项目最近的两三年都是完全被跟邱培相一样主张的人彻底把持的,研究的方向也都是以传统武术技击的传承和发展为主体的。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一把手陈恩堂在去年的武术套路规则研讨会上明确说了武术要姓武、要加强攻防、要去体操化、去舞蹈化。国家方面的社会武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的征求意见稿里明确强调保证传统武术的多元性,强调传武要多元化发展,同时文件里给传武的定位是健身、文化、技击三者皆有的复合型属性定位。
2020年07月03日 05点07分
2
@卡布奇de咖啡 系统完整练习传统武术的人一直都是小众群体而且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实战能力都有平时防身自卫和业余爱好者级别的实战能力。
2020年07月03日 07点07分
@卡布奇de咖啡 系统完整训练传武的人其实都有一定的实战能力,只是这些人是小众群体而已。
2020年07月03日 07点07分
@卡布奇de咖啡 传武的训练真正系统完整练习传武的人其实很少练套路而是以单操和功力训练为主要训练内容加上偶尔跟熟悉的人进行实战对抗训练,套路是最后练习的东西。
2020年07月03日 07点07分
@卡布奇de咖啡 传统武术这块真要说实战能力比较好一些的其实是田金龙教授总结各系太极拳而创立的那个太极拳体系的人,邯郸太极学院的人是练的田金龙的太极体系的人,他们有不少都靠着田金龙的太极拳体系在打散打比赛。
2020年07月03日 07点07分
level 12
传武少林武术这方面已经走出第一步了,由河南大学跟少林寺进行研究制定推出了少林功夫段品制,而这个制度里段位阶段是基础只是简单的把传武的技击用法进行知识性的学习没有格斗能力的要求,在9段以后需要获得品阶时则不同品阶阶段有着必须具备格斗能力的要求,品阶获得和提升都有徒手格斗和兵器格斗的考核,要求品阶阶段必须同时具备徒手格斗和兵器格斗的能力。在少林功夫段品制里只有4品以上的才可以收徒教拳1到3品只能作为助理教学,段位阶段则不可以教拳。
2020年07月03日 05点07分
3
@- 少林开始实施段品制后,品阶阶段是必须具备徒手和兵器的格斗能力有实战考核的。
2020年07月06日 00点07分
level 12
据洪浩教授所说中国武术段位制也要进行改革了,而在社会武术方面的政策文件里说中国武术段位要跟国际武联接轨,而国际武联正在制定的国际武术段位制里传统武术是有专门的段位制度并且有技击实战的内容的。
2020年07月03日 06点07分
4
level 12
不过这九教授里有能力影响高层的决定的是邱培相其次是杨建营以及李印东和王飞,邱培相本身就是高层武术政策发展制定的参与制定的人员,至于杨建营、王飞、李印东则是国家方面负责主持武术方面的研究的主要主持研究的人,而恰恰这几位都是主张技击为主体进行发展的人。
2020年07月03日 13点07分
9
level 1
中国武术应该注重德勇(这个体即指强悍的身体素质,也指多方面的实战能力)仁全面发展,收徒、授艺应以德为先,以功为基础,以技为根本,精神上强调以仁、义(非妇人之仁)为中。中国古代传统的武德应该发扬光大,但是错误的、迂腐的思想应该抛弃,武术的发展应该重视实战性(不是像拳击一样的擂台),应该重视发展有中华传统武术特色的比赛,应该既有类似对练式的,可以采用危险动作,但是对抗较低,相对不血腥的纯技法比赛(这个需要研究好一套比赛规则、裁判规则),也应该组织很多相对看起来暴力的比赛和比较文明,但又不缺乏对抗和实战的兵器技击比赛。格斗技巧学校和武馆都应该在注重武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实战性、对抗性的授艺,重视武技的实战训练。
2020年07月03日 13点07分
10
应该发展中国传统剑术格斗赛事
2020年07月04日 10点07分
不过邱培相和杨建营他们主张的是把宋朝以后的一切柔静的文化都彻底毁灭禁止掉,主张完全恢复宋朝以前的那种刚健彪悍的民族状态,因为他们对宋朝以后的柔静文化极度憎恨。
2020年07月03日 14点07分
level 1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和健身技术,是以套路和对抗为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出自《中国武术大辞典》,实际上,武术的学科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偏偏没有你说的那一种,武术初始形态起源于先秦,“技击”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技击”:古代指搏斗击刺技术,现今指实战武艺,亦作武术的别名。(回楼上的那个“贴吧用户7WW…”楼层里字数有限制只能回在这里)
2020年07月03日 14点07分
12
他把整个武术史和手臂录等典籍都给否定了,跟他讲感觉就是对牛弹琴。
2020年07月03日 14点07分
至于传武里的内场子和外场子的区别他就更不会知道了。
2020年07月03日 14点07分
@灵敏day 这人不学无术,武也没练过,还用个人臆想来定义武术
2020年07月03日 15点07分
@颠倒颠2014 他还把他那种认知的人群用来代表全体大众所有一切人。
2020年07月03日 15点07分
level 12
这次的做法跟散打那时候不一样,这次杨建营等人在进行研究实验的是把传武各拳种的格斗规则都按照各拳种本身实战技术所侧重的方面进行分别制定规则进行比赛而李印东研究实战的则是把传武的打法以触觉反应为基础进行实战格斗比赛,可以说这次杨建营、李印东等人正在负责的研究项目的采用的做法是不太可能出现散打化的做法。
2020年07月03日 15点07分
15
level 12
这次李印东和杨建营他们研究传武技击实战的比赛方式,除了传武发展等原因以外就是武术入奥的问题了,因为套路入奥是基本没任何希望的而散打因为本民族的特色不够明显入奥也没啥希望,武术想入奥经过研究发现又必须是有本民族特色明显的格斗项目,现在只有从传武技击实战比赛方面入手一条路可走,所以才有了国家级的武术研究项目是李印东和杨建营他们的研究实战的东西并由杨建营、李印东等人负责进行研究。
2020年07月03日 15点07分
16
level 7
靠国家?国家只需要一个“太极拳”作为晚会表演的符号就够了,中国就不缺练太极拳的
2020年07月03日 23点07分
17
太极拳方面国家级的研究项目是由徐亚奎博士负责的而且研究的对象是田金龙教授的太极拳体系,研究的内容是太极拳的技击实战。
2020年07月04日 02点07分
国家的武术入奥现在需要的是有本民族特色的格斗项目,所以才有了国家级的武术研究项目是杨建营、李印东等人负责主持研究的传武技击实战方面的研究。
2020年07月04日 02点07分
国家级的武术研究项目现在基本都是围绕着技击实战展开研究的而且太极拳方面也是如此,只是太极拳方面研究的是田金龙教授总结的太极拳体系是关于太极拳技击实战的体系。
2020年07月04日 02点07分
level 12
国家的武术入奥现在需要的是有本民族特色的格斗项目,所以才有了国家级的武术研究项目是杨建营、李印东等人负责主持研究的传武技击实战方面的研究。
2020年07月04日 00点07分
18
level 12
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国家级武术研究项目里就有太极拳,不过是田金龙教授通过总结综合各系太极拳创立的田金龙教授的太极拳体系,而且田金龙教授的太极拳体系由于国家方面的研究已经彻底体系化、系统化了,田金龙教授的太极拳体系里所围绕的不是养生和健身而是以太极拳技击实战为主体的太极拳体系,国家级的这个太极拳研究项目是由田金龙教授的弟子徐亚奎博士负责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太极拳技击实战。
2020年07月04日 02点07分
19
level 9
从比赛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实用性来看,传武的剑术格斗最有前途
2020年07月04日 10点07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