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玥心璃
楼主

……修苦行的人要有气魄、有愿力,不怕吃苦。各种境缘,都要亲自从中历炼出来,
才晓得实际的情况,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无碍……
民国六十三年,有弟子问老和尚:
“请问师父,为什么不想多睡,却都没办法?”
老和尚说:“就是有种种欲念,好比:嘴爱吃,爱吃就爱睡;鼻爱闻香,闻香就散乱心;耳爱听,爱听就有爱情、爱别离苦;眼爱看就动心,一动心就入心。”
民国六十八年,有位弟子请示老和尚:
“师父,什么叫‘自净其意’?”
老和尚说:“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就是‘自净其意’,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有一位弟子心有烦恼解不开,正好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进去,老和尚便对他说:
“金刚经里头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解释看看?”
这位弟子无言以对。老和尚就嘱咐旁边的另一位弟子为他解说:
“如果人在好言、恶言上起分别,在形色相上分别善人、恶人、好事、恶事,而生起执着憎爱,以这样分别、执着的业识习气,是无法进入如来清净解脱的境界。”
有位师父因为家人一直不谅解他出家这件事,始终郁闷在心,请示老和尚应当如何排解。老和尚说:
“既然已经离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属越是关心我们,那么那层情爱别苦会越缠越深,终至哀哀怨怨,永远不得解脱,甚至随之生死轮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爱之心,这是轮回之因,我们应当发愿:对那些有怨仇的债主,要起慈悲心,有能力的话,尚且要度他们,何况是父母这些对我们有恩的人。虽然,因世俗的观念,父母不谅解我们出家,产生怨隙,我们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气,发愿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后去度他们,如此才是大孝,而不违出家之志。”
民国六十九年,清早,老和尚坐在广场前,香灯师上前请示师父,说:
“师父,您看我试着学美国法师日中一食,可以吗?”
老和尚正色说:“你三餐吃饱,身体强健,体力充足,好好给我打钟、打鼓、做常住的工作,为大众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体能是否可以,慢慢试练,自然而然成习惯。如果勉强去做,身体无法支撑,疾病就跟着来。日食一餐,还是执着一个我相,执着我在怎样。那只是为自己,没有为他人,我们修苦行的,要利益众人,不必效仿这一套。”
民国六十九年,老和尚八十九岁,有一天晚课后,老和尚在大殿旁坐着,有位师父对老和尚说:
“师父,我们在俗家时,父母兄弟六亲眷属朋友等,都以情份相牵系,而出家也有师父、师兄弟、十方僧众法侣等,如果起分别心,而有亲疏情份在,这是否也会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说:“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就是佛。我们轮流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分别的心在度众。俗家人不晓得这道理,凡事论好论坏,分是非,别爱憎;而我们出家人,不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表面上只要唯唯诺诺,应付应付,不管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别,不去执着它,这就是出家心。出家人如果还是一天到晚,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论是论非的,这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我们说别人不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的眼睛看出去、耳朵听到,在分别好坏,而这种分别,直接通到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起烦恼。”
“说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如果我们不去分别,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够心里明白,而不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功夫。”
承天寺对面的南天母正在开发,起造别墅社区,有位师父恐怕以后社区繁荣,人烟密集,承天寺成为观光地区,会破坏这修行道场的宁静,必须镇日周旋在游客间,不得安宁,便向老和尚说:
“等这里成观光地区后,我便要往深山迁移,另外找清净道场修行。”
老和尚说:“这里繁荣还须四、五年的时间,将来如果成为观光地区,对我们修行不但没有妨碍,反而更能成就我们的苦行。修苦行的人要有气魄、有愿力,不怕吃苦。各种境缘,都要亲自从中历炼出来,才晓得实际的情况,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无碍。否则,没有愿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缚住了,智慧如何能开?”
“……是!师父!”
老和尚说:“还有,我们还必须有不怕别人批评的气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别人走歪,也不会受影响。如果一个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别人批评,见人私下谈话,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为人家在说他什么,那是没有见识、没有出息的人。”
“对人普普通通就好,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无好无坏,平平就好,这就是修行,否则就不称为修行了。”
老和尚说过:经典即是路,烦恼时拿来化解,要会用。有烦恼来,会应用,烦恼即菩提,不会用的,烦恼即是无明。如果烦恼来不知解脱,着于烦恼,有如吃错药,吃到毒药。药是随人吃的,要吃对药,不要吃错了药。要回光返照,把它改过来,不要说别人不对,一说出来就是自己不对了,这个口很重要。
老和尚又说:“修行要注意口业,口好就好。不要说:我虽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会有是非,但不要与人在那边论是非,不要一张嘴巴唠唠叨叨。论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时间就拜佛、念佛。”
于是有弟子问道:“师父!那做起来很不简单。”
老和尚说:“不要说不简单,只要去行就很简单。”
“我是凡夫,所以……。”
老和尚说:“说自己是凡夫,也是执着。”
“我就是没有修……。”
老和尚说:“不要说没有修,修行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这样才会更精进。不要常说我,就是这个我在作怪。”
民国七十二年,老和尚九十二岁,有弟子们请问道:
“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果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老和尚说:“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师父常教我们要学历代祖师,但在这样优裕的环境,食、衣、住都不欠缺,应当如何学起?”
老和尚答:“我们不去贪它、着它,只要过得去就好,不能说东西多,就拼命地吃,这就是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饿肚子,依照自己的食量而定,吃饱就好了,也不去分别好吃不好吃。以前东西都是自然的,现在的东西都是化学的或灌过农药,真的不能吃,或坏了就不要吃。乱吃、吃多了死翘翘。贪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佛要多念一点才好。”
“女众念佛是否能达到一心?”
老和尚说:“能。佛是人去做的,虽然女众业障较重,要比男众多修五百世,但现在是减劫的五浊恶世,女众业障重,却有这个福报来出家的,这是因为善根比男众还要深。”
“为什么‘宁可帮愚人拿包袱,不做能人的军师’?”
老和尚说:“处处君子,处处小人,能人名堂较多,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越聪明越修没行)(心愈下,道愈高)”
“以后时间还很长,很担心会不会走错路,如果走错路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