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获取平州时间的记载互相矛盾之处的疑问
五代十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辽史《太祖纪》《太宗纪》《耶律突吕不传》与《地理志》各处均写明契丹在天赞二年夺取平州:
(平州)太祖天赞二年取之,以定州俘户错置其地。——《辽史地理志》
天赞二年,皇子尧骨为大元帅,突吕不为副,既克平州,进军燕、赵——《辽史耶律突吕不传》
(天赞)二年春正月丙申,大元帅尧骨克平州,获刺史赵思温、裨将张崇。——《辽史太祖纪》
明年(天赞二年),下平州,获赵思温、张崇。——《辽史太宗纪》
而《契丹国志》《资治通鉴》记载似乎于此有出入:
晋师入于幽州。太祖以卢文进为卢龙节度使,居平州,岁入北边,杀掠吏民,卢龙巡属,为之残弊。
先是,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一○],下有渝水通海。自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北至进牛口,中国尝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田租皆供军食,岁致缯纩以供衣。每岁早获,清野以待,契丹兵至,则坚壁不战,俟其去,则选骁勇据隘邀之,契丹常失利,不能轻入。及周德威镇卢龙,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始刍牧於营、平之闲。卢文进来归,常居平州,帅奚骑岁入北边,杀掠吏民,卢龙巡属,为之残弊。——《契丹国志》
初,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下有渝水通海。自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比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田租皆供军食,不入于蓟,幽州岁致缯纩以供战士衣。每岁早获,清野坚壁以待契丹,契丹至,辄闭壁不战,俟其去,选骁勇据隘邀之,契丹常失利走。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由是契丹不敢轻入寇。及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德威又忌幽州旧将有名者,往往杀之。(卢文进引契丹南来之前)
(贞明三年七月,神册二年,李嗣源解围幽州后)契丹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其后又以为卢龙节度使,文进常居平州,帅奚骑岁入北边,杀掠吏民。晋人自瓦桥运粮输蓟城,虽以兵援之,不免抄掠。契丹每入寇,则文进帅汉卒为乡导,卢龙巡属诸州为之残弊。
由这两个记载,卢文进似乎在周德威任卢龙节度使时就已经占据平州了,也就是不晚于神册四年。
查《辽史赵思温传》:
与梁战于莘县,以骁勇闻,授平州刺史,兼平、营、蓟三州都指挥使。神册二年,太祖遣大将经略燕地,思温来降。
此处又说是神册二年而不是天赞二年。
再查《旧五代史张希崇传》
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安巴坚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
此处并没有写明阿保机南攻的时间。《卢文进传》同没有写明时间。《新五代史》亦同。
《赵思温传》有“及伐渤海,以思温为汉军都团练使,力战,拔扶余城。”《辽史百官志》恰好有
“赵思温,太祖神册二年为汉军都团练使。”《赵思温传》中是伐渤海时为汉军都团练使,辽太祖破扶余城是在天赞四年,《百官志》的神册二年应该是错的。
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契丹国志》《资治通鉴》《辽史赵思温传》三处可以支持辽于神册二年取平州的说法,如果说《辽史赵思温传》是错将天赞写成神册,也还说得通。可《契丹国志》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怎么解释呢?
2020年05月12日 07点05分 1
level 13
如果是神册二年,就应该是卢文进引契丹南侵新州,围困幽州的那次。
2020年05月12日 07点05分 2
《契丹国志》那一条是在神册二年四月。
2020年05月12日 07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