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阿惟越致💖
楼主
僧宝与佛宝法宝平等,三宝为众生福田,是佛陀大慈悲给立相,为轮回众生脱离苦趣的归依处,佛弟子当珍惜此福报,知恩报恩,归依三宝,护持三宝,直至解脱!
佛学有停留于宗教情感层面,也有知识与资历层面,但最重要的是佛法智慧,佛者心也,发心观心,从心清透流出的自在,理性,客观的正知正见才是获佛法实益。
从相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自净其意,从性上观实际理地,不染一尘,至无智亦无得。大道本闲,何来这么多是是非非。
经云: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越往真处实处着地,越简单平常。当自心不能降伏,当真生惭愧忏悔,要知此生此时不了,其苦无有尽期,真为生死大苦,发起道心!
修行虽有阶段和层次,但根本处是发心防心,古人云: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防心无过,则道心日隆,道业增进。世间道德尚慎独,出世间法更是要无念,或净念。一切法不离因果,从精至细,处处皆是用功处,故经中说处处皆是道场。身口意三门就是道场,身界意乐诸法就是因果。
于念起不觉就是愚痴,愚痴业即感生畜道,故人身失去,大部份者皆堕三途。
于身心处能觉察,加以反观自照,对治身心,以五戒防非,行向十善,方能保得人生,人智者在明明德也。
于此一念能看破,生起正知正见,正知无知,正见者无念,念无则心光显露,智慧朗然,六祖大师云,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此才方入佛法之门,信解行证,步步趣向解脱,了却无明生死大苦。
2020年04月27日 23点04分
1
佛学有停留于宗教情感层面,也有知识与资历层面,但最重要的是佛法智慧,佛者心也,发心观心,从心清透流出的自在,理性,客观的正知正见才是获佛法实益。
从相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自净其意,从性上观实际理地,不染一尘,至无智亦无得。大道本闲,何来这么多是是非非。
经云: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越往真处实处着地,越简单平常。当自心不能降伏,当真生惭愧忏悔,要知此生此时不了,其苦无有尽期,真为生死大苦,发起道心!
修行虽有阶段和层次,但根本处是发心防心,古人云: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防心无过,则道心日隆,道业增进。世间道德尚慎独,出世间法更是要无念,或净念。一切法不离因果,从精至细,处处皆是用功处,故经中说处处皆是道场。身口意三门就是道场,身界意乐诸法就是因果。
于念起不觉就是愚痴,愚痴业即感生畜道,故人身失去,大部份者皆堕三途。
于身心处能觉察,加以反观自照,对治身心,以五戒防非,行向十善,方能保得人生,人智者在明明德也。
于此一念能看破,生起正知正见,正知无知,正见者无念,念无则心光显露,智慧朗然,六祖大师云,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此才方入佛法之门,信解行证,步步趣向解脱,了却无明生死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