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系统整理一下
宇宙和谐之美-----续
【宏观世界】-----水星轨道拱点进动


水星围绕着太阳运转,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
椭圆轨道自身也在旋转,在茫茫宇宙空间,水星留下美丽的轨迹
1859年﹐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发现水星近日点进动的观测值﹐比根据牛顿定律算得的理论值每世纪快38"﹐并猜测这可能是一个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水内行星吸引所致。可是经过多年的辛勤搜索﹐这颗猜测中的行星始终毫无踪影。纽康测定这个值为每世纪 43"。他提出﹐这可能是那些发出黄道光的弥漫物质的阻尼所造成的。但是﹐这种假设又不能解释其他几颗行星的运动。于是纽康就怀疑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平方反比规律有问题。为了能同时解释几颗内行星的实际运动﹐纽康求出了引力应与距离的2.1574次方成反比。十九世纪末﹐电磁理论发展的早期﹐韦伯﹑黎曼等人也都曾试图用电磁理论来解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问题﹐但均未能得出满意的结果。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这个问题。根据广义相对论﹐行星公转一圈后近日点进动为,……。对于水星﹐此值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所得的差值为每世纪43.03秒。这与观测值十分接近﹐成为天文学对广义相对论的最有力的验证之一。
然而,水星如图进动一周,需要几十万年。进动速度之慢,令人恼火,而且影响因素过多,任何因素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关于相对论的成功解释,世间还是诸多微词
尽管如此,目前仍被列为相对论成功的证据
原因是再没有其它人给出解释
【微观世界】-----电子的轨道运动


根据《原子物理学》,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也会呈现一楼示意图情形
电子轨道也是椭圆,椭圆轨道也在进动
进动机制仍然由相对论【质量-速度】关系解决。
随着速度的变化,电子的质量也在变化,因此电子轨道不闭合,呈现出一楼情形
然而,这个进动又太快了
快到普通人根本就无缘接触,只有专业实验室以及顶级学者们才能间接体验并计算
【近在眼前】-----月球轨道拱点进动
根据实际观测,月球绕地球运动,也是椭圆轨道,椭圆轨道也在进动,这被称为【拱点进动】


绿色倾斜面为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平面)
水平大圆为黄道面(太阳轨道所在平面)
绿面内的椭圆,为月球轨道
Q为月球轨道拱点
椭圆虚实分界处,即为升交点和降交点
本图A点并非地球质心,而是椭圆轨道中点,【从图中可以看出】
升交点西移(顺时针进动)-------实际为18.6年一周
拱点东移(逆时针进动)----------实际为8.85年一周
为了解决这个8.85年一周的拱点进动,牛顿亲手否决了自己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旋转轨道定理中,增添某种有心力(立方反比力),换句话说,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并不是完美简洁的平方反比关系
然而,尽管如此,由于月亮运动轨道问题错综复杂,牛顿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月亮轨道的拱点进动的重力模型,抱憾终生
资料显示,目前主流能够接受的解释,出自【广义相对论】
【更进一步】-----卫星轨道拱点进动


目前不知道大家的头顶飞奔着多少颗人造卫星
每颗卫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欢快地跑来跑去
然而,它们的轨道也都存在交点进动和拱点进动
如果不加以控制,卫星就会跑乱套,谁也找不到谁
有一门学科,叫做【轨道动力学】,专门研究这个。资料显示,卫星的交点进动和拱点进动,主要源于地球非标准球体以及赤道隆起带形成的额外引力
并且,在轨道倾角为63.4°时,拱点将不进动,这被称为【冻结轨道】,也就是J点将老老实实呆在同一个高度,不会像图中那样乱动
【轨道动力学】是一门成功的学科,大批学者在辛勤工作,成功地控制着满天的卫星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几乎】无人提到【广义相对论】
(只见到一篇文献提了一句【影响甚微可以忽略】)
这就有意思了
从电子,到卫星,到月球,到水星,这一系列【轨道拱点进动】,难道原因各不相同?
在最能体现实力的近在眼前的卫星轨道拱点进动,反而没相对论什么事?
就拿月球来说,既然能极为精准地计算出水星轨道那每百年才百分之几度的拱点进动,硬邦邦拿出月球轨道拱点进动每年40°,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目前还没见有人拿出来,无论是【广义相对论】,还是【地球非圆引力和赤道隆起带】
这岂不是怪事?
目前只能实事求是地说,月球轨道进动,尚未解决
有待领袖群伦的划时代大师横空出世,彻底终结这一朵艳丽诡异之花,领导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再上一个崭新的大台阶,开启新纪元
(话说的有点大哈,,不过事实如此,也没其他办法。还有一种可能,主流早就有8.85年的理论推导,只是我无缘得见。若如此,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话说,不如此,我就说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