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秦朝和西汉的灭亡都源于改革速度过快,推动改革的强势皇帝
三国志10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3
爱德华🍁 楼主
如果说秦朝和西汉的灭亡都源于改革速度过快,推动改革的强势皇帝离去带来权利真空。
那么保守的东汉到底因何逐渐衰微呢?
如果皇帝、门阀、宦官都不觉得自己有错,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基层治理】
当天灾频仍豪族坐拥资源依附于其的平民还勉强有所依靠,但豪族田庄之外的百姓呢?
那些买官之人辖下的平民呢?那些被宦官们榨取、掏空的黎庶呢?那些因皇帝要造园林而流离失所的可怜人呢?
他们可曾出现在皇帝、门阀、宦官的眼中、心头吗?
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
中国古代的农民有着最淳朴的性格,只要日子过得下去就不会生事。
但是他们一边看着旱灾、涝灾、冰灾、蝗灾、瘟灾接连不断,
异族年年寇边自己却漂泊无依走投无路直至夫妇相食,
另一边子承天命的皇帝吃喝玩乐,饱读诗书的门阀良田千顷、手揽大权的宦官还在搜刮百姓,
至此东汉帝国的基层治理彻底失范失序,
大量绝望的饥民“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值此绝望之际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听到有人说“只要加入我们,就有饭吃,就能治病”你会不会信?如果那些人告诉你只有造反才有出路你会不会跟着?
这就是为什么当农历甲子年,张角兄弟头戴黄巾揭竿而起时,会有那么多人跟他一喊出十六字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地,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B站御史房
2020年03月21日 08点03分 1
吧务
level 13
爱德华🍁 楼主
【神圣价值】
汉武以降儒门借着为王朝赋予天命,使这个空前强大的帝国拥有了同样空前崇高的神圣价值。也把道家逐出了庙堂迫使其转向民间。后者想与之抗衡就必须提出自己的圣神价值。
百年生聚百年传道它终于嬗变成另一种样貌,一种用神圣价值直接治理基层的组织——道教。然后蛰伏着等待复仇时机来到。
当汉末风云再起儒家一手打造的“天命”碎了一地,它间接缔造的老对手突然发力,仿佛一夜间帝国江山翻转让皇帝不得不与儒门暂罢前嫌,面对这种誓要改换政权甚至神圣价值的挑战,所有承袭儒学的传人无论南方寒门、关西将门、还是关东关西“联合培养”的新晋名门都暂时站在同一方阵,他们将率领帝国最精锐的御林军出站黄巾,一场高层与基层、精英与草根、道教与儒门之间的殊死对决,就此拉开大幕。
2020年03月21日 08点03分 2
level 8
秦朝灭亡有诸多原因,改革过快不仅不是问题,反而还是有利统一的加分项,秦王嬴政是一个能力非常非常强的君主,制定了很多有利巩固统一的政策战略即使他是第一个集权统治如此之大国土的人,做的可以说是想当不错了。那么秦朝的灭亡主因到底是啥?这个其实是个伪命题,历史是相似轮回了,这个问题真正应该这么问:集权(强大)国家因何灭亡——
1.苛政+天灾
2.中央军事动员羸弱(其实也就是集权名存实亡)
3.独角兽(黑马)事件
2020年03月25日 02点03分 5
历朝历代首先想要长久统治,最怕的就是天灾。如果再有苛政+天灾那就是更给了起义以口实和正义性。但起义离灭亡还是有差距的
2020年03月25日 03点03分
一个集权国家的灭亡还必须要伴随着军事力量的消亡。所以再苛政 天灾的国家,如果军事上未能即时打赢中央集团军还是无法灭国的。
2020年03月25日 03点03分
所以下面就要讲到独角兽事件:就是历史上秦王朝和西汉王朝末期他的中央集团军还是很强的!调动力也有,但是都被强人项羽和刘秀用个人能力和运气给打败了!。。。
2020年03月25日 03点03分
项羽最夸张,打败的是秦正规军还是有名的将领带领。。。
2020年03月25日 03点03分
level 8
综上所述我觉得秦王朝的灭亡和西汉的灭亡有相似之处其实每个灭亡王朝都这样。。但还是不那么相似的:秦王的改革是利好,王莽的改革也可但是当时代的限制无法落实所以变成了都市学术*丝的SB改革。。
2020年03月25日 03点03分 6
一个大国的灭亡往往需要好多代的努力,不是某一个王的问题,就像LZ你想问的很多末代皇帝反而还很聪明用功,碰巧由于积弊太多又没打过别人实属巧合的重演,然后就容易被后世误会以讹传讹说都是末代的错。。大国的灭亡是缓慢的,大国的衰落灭亡时间段加起来可能比他兴起兴盛的时间还长。。
2020年03月25日 03点03分
level 1
利益分配,兼并,矛盾,解决不了,改朝换代,利益再分配,兼并,矛盾...
300-500年吧
2020年03月27日 04点03分 7
吧务
level 13
爱德华🍁 楼主
【组织效能】
一:缺乏默契的协同能力,他们各自为阵,让汉军可以各个击破。
二:缺乏基本的战术能力,打仗纯靠人多平A,汉军用纵火、诱敌、夜袭等。基本操作就能以少胜多,而黄巾的反应总是“为时已晚”。
三:缺乏延续的活动能力,张角死后各地犹有黄巾,可要么像传销要么干脆是流寇,无法掀起全国浪潮。
组织效能:黄巾背后的道教思想虽历时百年,在上构建了一套新的神圣价值,在下也能于基层治理中取得成效,可其中层力量严重缺失,打起仗来没有共同的计划,没有专门的文、武人才,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最终结果就是在儒家经营数百年成建制的帝国面前旋起旋灭,那么说东汉帝国就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吗?答案也是否定的,随着战时权力下放帝国中层组织渐渐脱离了皇帝的管理,一个例证是各州长官的设置,早在汉武帝时为避免地方坐大刘彻设十三监察区,这些监察的官员叫做“刺史”秩六百石。但其监察范围包括秩二千石的太守。小大相制本有利于平衡管理,可到了东汉末年刀兵四起,出身宗室的刘焉也就是后来益州刘璋他爹,就以刺史品秩较低无以服众可能“辄增暴乱”为由,奏请改刺史为州牧扩大地方长官的权限。此后随着征兵、平乱、管理的任务加重权力下放和监管失衡就在所难免,这让盘踞各地的豪门能进一步将触手延伸终至攫取地方大权,也只有他们才能在挺过巨大的冲击后有望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当然,皇帝刘宏本人可能对此并无感触反而对平定黄巾大感满意,又一次大赦天下又一次改元选字“中平”,遗憾的是孕育黄巾的大环境依旧蜩螗,
中平二年正月,大疫,四月雨雹,七月,三辅之地蝗灾,十一月,鲜卑寇幽并二州,中平三年三月,江夏兵变,秦劼被杀,十月,武陵蛮叛,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中平四年二月,荥阳民乱,十月,零陵暴乱,十二月,西汉时归附的匈奴休屠部叛乱,中平五年六月,水灾,覆盖七个郡国。九月,南单于叛,十一月巴郡蛮叛……至中平六年皇帝刘宏驾崩东汉的末世景象愈发凄冽。六年前平定黄巾主力仿佛掏空了帝国的身子让它越来越不行了,189年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刘辩即位,而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为清除刘宏留下的“十常侍”选择了与出身汝南袁氏的太傅袁隗合作。这与168年刘宏即位时的场景极其相似,灵帝一朝的二十一年光阴仿佛是一个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唯一的不同是比之当年华夏大地上的悲剧性色彩更加浓厚,渴望登顶逆天改命的道教首领兵败殒命,揭竿而起以求生机的各州百姓惶惶不宁,下放权力以定黄巾的东汉王朝国祚殆尽,仿佛是时代的泥泞让所有人都用力挣命,可越是竞争就越是沉沦,越想着“建宁”“昭宁”“熹平”“中平”就越是不中不平不熹不宁。
2020年04月07日 09点04分 8
level 10
根子在土地,土地问题不解决,矛盾永远无法化解
2020年04月08日 03点04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