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1.怎样选择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口罩主要有医用防护口罩(如 N95 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此外,市场上还有各种明星经常佩戴的棉布口罩、海绵口罩等「网红口罩」。
市民日常防护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就好。N95 口罩的防病效果更好,但是透气性差,呼吸阻力大,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口罩.jpg
图片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2.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时,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口罩前应当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以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为内侧,内侧应当贴着口鼻,深色侧朝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口罩要定期更换,不可内外侧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3.口罩过期了,还能使用吗?
口罩过期原则上是不建议使用的。对于医用外科口罩来说都是消毒无菌的,过期了有可能会滋生细菌。现在情况特殊,如果使用过期口罩,需要检查一下存放的地方是否干燥,原包装是否发霉或者破损有异味、变色。如果没有这些情况,可以作为备用。
4.在人流不密集的地方可以不带口罩吗?
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因为人多、不通风,可能有病原在你周围,那戴口罩是必要的。但是人口不密集的地方,如果是开放的环境,病原体被稀释,不足以感染人,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如果自身有咳嗽、发烧等症状,为了防止传染别人,需要戴口罩。
5.口罩短缺,能否重复戴?能否煮沸后重复使用?
医用外科口罩不能重复使用。原则上来说,N95 防护口罩也是如此。
但实际情况特殊,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口罩普遍稀缺。如果无发热或卡他症状(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以重复使用,重复次数不得超过 5 次。
但我们还是要强调,重复使用有危险。口罩煮沸后防护作用减弱,不建议这样重复使用。
除了戴口罩,我们更强调勤洗手。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手接触之后,再去摸鼻子、嘴巴等黏膜从而进入体内,通过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超过 20 秒以上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起到防护作用。
6.家中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酒精:酒精可以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消毒皮肤可使用 75% 医用酒精。
蒸笼:从沸腾开始 20 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适用于消毒餐具、衣物和包扎伤口的纱布。
煮沸:100 ℃ 也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需要消毒杀菌的物品需要全部浸过水面。适用于餐具、某些玩具,被褥等。
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常通风换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秋冬天气,别因为寒冷忽视了通风。
高锰酸钾溶液:使用 5‰ 高锰酸钾可消毒餐具、蔬菜和水果,浸泡 1 分钟之后用干净饮用水再冲洗一遍即可。
漂白粉:漂白粉能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导致死亡,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杀菌法。在桌椅、床、地板、墙面等使用 1~3 % 漂白水(漂白水加清水),用抹布擦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消毒液:含氯消毒液能有效消毒杀菌,直接稀释之后装在塑料壶即可进行消毒杀菌,但需要注意避开食物和餐具。适用于桌椅、床、墙、地板等。
7.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去疫情高发区
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记得佩戴口罩。
加强开窗通风。居家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或者免洗洗手液洗手。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注意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8.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口;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
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9.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外科口罩;
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
正确、及时洗手;
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10.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
如果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如武汉等地,回到居住地后要特别留意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体状况,并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及人
2020年02月01日 23点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