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祖父被贬南方,距离之远难以想象,一首唐诗苦不堪言
月浸梨花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杜甫的诗歌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也是有几分家传的。他的祖父杜审言曾经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而且写出的诗歌非常富有才华。他是唐诗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已经开始主动追求律诗的格律。这显然也影响了杜甫之后的唐诗创作,直至在他的手中把律诗发扬光大。
杜审言曾经和张易之兄弟有过交往,被当时的人们所不齿。所以在张易之等人死掉之后,杜审言被贬岭南,和宋之问的遭遇差不了太多。在被贬的路程之上,他写出了一首经典的唐诗,也是近些年来我们最为熟知的诗篇。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首唐诗就是杜审言的《渡湘江》,他在被贬之路上需要经过湘江。毕竟他被贬到今天的越南越池东南,距离长安城甚至有几千里之远。路途遥远,鞍马劳顿少不了,而且还是落魄被贬,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不好说,他心中的落寞可想而知。
虽然诗人眼前看到的是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景色,但他的心中却是一种说不尽的哀愁。“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当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外出踏青游玩。那是多么美好的岁月啊!但是这一个春天,却遭遇这样的人生经历,实在是苦不堪言。当年看到美丽的花朵,小鸟的叫声,心中会感觉到喜悦。但今天再看到这一切,心中只剩下悲苦。
眼前的景色还和往常一样,但是是诗人的心境和当年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被贬这么遥远,诗人的心中肯定是有所不甘。他也渴望自己能够留在京城,哪怕是距离没这么远也好啊。
所以他看到一路向北流的湘江,就发出了心中的感慨。可叹我这个人要从京城出来,要一路漂泊,真羡慕湘江的水一路向北流。因为北方有我最熟悉的家乡,有我最熟悉的京城,我却要告别所有熟悉的一切。
这首古诗表达出了伤春之情,也更有诗人心中的漂泊蕴藏在其中。那读这首古诗,我们很容易想起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这首古诗所用的手法是一样的。家庭的文学熏陶、家族的文采遗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老张侃诗词]
【转帖来源: 搜狐号老张侃诗词】
2020年01月24日 01点01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