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我与名人----帮李谷一拍TV(2009-08-25 10:51:33)标签:杂谈
我与名人----帮李谷一拍TV
文革前,全国文化生活还算丰富,但八一厂的孩子,得天独厚,又多了一个看电影的福气。
1964年,在全国文化工作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大好机会下,全国、全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文艺调演。时任中南局书记的陶铸同志也组织了中南五省戏剧调演,一些优秀剧目从中脱颖而出,有的参加了全国的调演,有的还送到北京让观看,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就是那时候被评为优秀剧目的,刚成立不久的珠江电影制片厂还把这些优秀节目拍了电影。
有看电影优势的八一厂孩子们,当然把“补锅”的电影看了N多遍,同时对里面的那个小巧玲珑、俊俏活泼的小兰英和英俊阳光、聪明可爱的李小聪印象深刻。
2009年08月25日 06点08分
4
level 8
1966年冬天,全国红卫兵大串联,我们和一些同学、朋友还都带着弟弟妹妹一起串联到长沙,很巧,我们被市红卫兵接待站安排到省花鼓剧团食宿,那时各单位都没有招待所,我们就被安排到剧团的大排演室里住。排演室里没有椅子,但有一个不高的小舞台,还有幕布。我们不分男女,一人一套被褥,靠墙根排成一溜,排满了,就住到排练室的小舞台上。我们每天外出串联(实际就是访亲探友,四处游玩),可是花鼓剧团既要抓革命,还要促生产,当时还在正常工作,他们排演了一个十八个红卫兵不畏艰难,顶风冒雪,步行串联到北京的歌舞节目,每天在小舞台上载歌载舞地排练,而里面排练的男女演员中,我们就看到了那个在补锅里已经小有名气的小姑娘小兰英(当时不知道她叫李谷一)和李小聪。没外出时,我们或躺在舞台的两侧边幕,或躺在两边的墙根底下观看。没多久,他们的歌词曲调,我们也都耳熟能详了,什么“十八个红心向着党,十八棵青松迎朝阳”,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2009年08月25日 06点08分
5
level 8
一晃二十七年过去了,我们逐渐见证了唱花鼓戏出身的李谷一的歌唱事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2009年08月25日 06点08分
7
level 8
我与名人----帮李谷一拍TV(2009-08-25 10:51:33)标签:杂谈
我与名人----帮李谷一拍TV
文革前,全国文化生活还算丰富,但八一厂的孩子,得天独厚,又多了一个看电影的福气。
1964年,在全国文化工作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大好机会下,全国、全军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文艺调演。时任中南局书记的陶铸同志也组织了中南五省戏剧调演,一些优秀剧目从中脱颖而出,有的参加了全国的调演,有的还送到北京让中央领导观看,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就是那时候被评为优秀剧目的,刚成立不久的珠江电影制片厂还把这些优秀节目拍了电影。
有看电影优势的八一厂孩子们,当然把“补锅”的电影看了N多遍,同时对里面的那个小巧玲珑、俊俏活泼的小兰英和英俊阳光、聪明可爱的李小聪印象深刻。
2009年08月25日 07点08分
10
吧务
level 15
这个MTV是《缘分——我说李谷一》里的《我和我的祖国》。
2009年08月25日 23点08分
14
吧务
level 15
新浪网友:
2009-08-27 16:10:26 1966年,老炼还是少年女童,跟随青年阿哥 阿姐一起步入串联大军,咱们到长沙住进湖南省花鼓剧团,每天和剧团的青年演员在混一起,我还去过李谷一的宿舍,她拿出自己和家人的照片给我们看。每次他们外出演出李谷一都是独唱《天大地大》和《浏阳河》,长沙的市民都能认识她是演补锅的。那时她在团里被人称为“小李”,团里还有几个小李,为了区别,我们还给他们起了外号。嘿嘿,儿童把戏。
2009年09月25日 13点09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