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理由:
一、土木堡之变。此变可谓大明由盛转衰,政治、军事以及军屯经济(注意,只是军屯经济,不是全面经济)全面由盛转衰的起始点和打烂罐子的一记沉重的闷棍!大明自洪武开国,到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直处于上升期,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处于鼎盛时期,所以,土木堡集结五十万大军出关,也是侧面体现。但没想到被正统一顿微操,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君主自己深陷囚笼。
直接造成的后果万分严重:
1、军事,军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包括张辅为代表的开国军功元勋集团几乎团灭,直接造成日后九边军队的推倒重来以及文武君臣力量的失衡,日后武官集团完全被文官集团压制造成伏笔。典型例子,戚继光想好好打仗还要贿赂内廷,这在洪武永乐时期完全无法想象。要知道,当初是淮西军事集团说了算,什么时候沦到这帮文官骑到头上?土木堡之后,武官的晋升、掌权完全由文官集团掌控,武官根基浅、权力掌控弱的情况完全暴露。
2、政治,文官力量的抬头。土木堡之后,大明危在旦夕。以于谦为首的文官政治集团(很多人有误区,认为于谦为兵部官员当为武官,其实于谦的仕途为文官发迹,干的最多的是御史)实际接管Z权,并力推景泰上位。景泰上位,作为政治交换,大大提高文官集团地位。日后正统复位,又是一群文官的政变而已。一来二去,政治利益更加让渡与文官集团,文官实力日益强大。日后正德莫名其妙的死,嘉靖的大礼议之争,张居正的把持朝廷,东林党皆可作为文官力量对皇权的全面侵袭。
3、经济,军屯经济的弱点完全显现。土木堡之后,大明北部防线全面收缩,战略上基本由攻转守,无法进一步扩大军屯田亩,洪武所定的不费百姓一粒米粟的军屯体制的弱点也完全显现。军队失去进取性后,加上上级军官、皇家、大户的侵占,军屯户的实际占有田亩日益萎缩,军户的战斗力直线下降。但实际上,从全国来看,大明的经济还是日益上升的,只是洪武埋下的军屯经济的炸弹恐怕早晚要炸,并直接影响九边防御和对外战争,日后对抗后金蒙古,全国抽调凑不齐十几万的军队,凑齐了又不能打,最能打的反而是戚继光、秦良玉、广西狼兵这些雇佣兵,恐怕是洪武无法想到的。
2019年11月13日 02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