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液态甲烷降温方式实现气动再入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jaschin8888 楼主
大吧不知道什么毛病,将我封禁了,还删帖。 只好在这儿重新发一遍
航天飞机再入,是机鼻与机腹轮流对准空气,避免过热烧毁, 而飞船先端如果采用主动降温的陶瓷帽,就可以避免烧毁。
将陶瓷帽做成伞状, 叠摞起来,期间的缝隙,有液态甲烷吹除热量,这样可保证其温度在可靠范围内。
如此,则无须将机身对准来流,机身受到的热摩擦和辐射量就很小
而热量导致甲烷沸腾高压,只好可以通过管道来泄压
2019年08月17日 04点08分 1
level 9
可能系统删帖吧,我有几个贴子系统删了,尤其外网来源的图片,不管内容都要改名字才可能留下。
热防护估计bfr有新想法,那一块黑色材料应该不是闹着玩,反正月底老马就做新说明,他的解释应该都经过计算,尤其现在都接近生产阶段,信息更稳定。
2019年08月17日 09点08分 2
现在没看见前翼,燃料箱容量又增大, 所以怀疑反冲回收
2019年08月17日 10点08分
@jaschin8888 在迎风面贴一层陶瓷瓦也是不错的选择
2019年08月17日 16点08分
level 10
现在敏感时期,我前天发视频,被删了两次,就因为有下面一帧画面,剪掉就发出来了
2019年08月17日 12点08分 3
这是之前那个装了格栅舵长征二号再入大气层的录像
2019年08月17日 12点08分
长二丙装了苍蝇拍[滑稽]
2019年08月17日 16点08分
level 14
这里完全不会封禁你,铁爸抽风没办法[喷][滑稽]
2019年08月17日 16点08分 4
是大吧吧主删贴的。,
2019年08月18日 01点08分
@jaschin8888 你说的是太空x的吧主吧,要说清楚,免得人家还以为是我们这吧的吧主,太空x的吧主有毛病的[你懂的]
2019年08月18日 23点08分
@cccgrampus 大巴就是SPACEX吧
2019年08月19日 08点08分
@jaschin8888 他只能代表spacex吧而已,不代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观点[滑稽]
2019年08月19日 08点08分
level 12
jaschin8888 楼主
阻力低, 则地面投影距离长,时间长, 单位时间热负荷低, 不锈钢镜面反射热量足够.
里面的液态甲烷液可以自增压,向前喷出。这样,结构简单多了。基本就是不锈钢构造。造价也将低多了.
2019年08月18日 01点08分 5
level 12
jaschin8888 楼主
先端也不一定是陶瓷的,钨合金更好,里面有热流通道, 甲烷直接将钨合金帽的热量带走. 陶瓷的话,一边冷一边热不知道是否合理
2019年08月18日 01点08分 6
钨钢太重,到了4千度还是软[滑稽]
2019年08月19日 08点08分
@ddgs_wlz 有液态甲烷或甲烷气降温, 估计几百度, 如果降温失效,, 陶瓷也气化
2019年08月19日 09点08分
陶瓷缺点是导热性 和 柔韧度低, 一边零下一边等离子,钨还差不多
2019年08月19日 09点08分
@jaschin8888 陶瓷瓦的好处就是即使温度再高,最多表面一层气化,不容易软。导热率低就救了后面的结构,要不然航天飞机怎么回来的[滑稽]
2019年08月20日 10点08分
level 13
阻力能够就见了鬼了。
另外,形状越尖热流越大,这不用我提醒吧
2019年08月18日 03点08分 7
4000公里里程当然不够,2万或许够了,.4万应该够了。 另外,我没说是尖的,显然是半球状的,当然面积越大效果越好。
2019年08月18日 11点08分
尖头形成斜激波, 与机身距离近, 热辐射量大。 钝头形成正激波,离机身远,热辐射小。
2019年08月18日 11点08分
level 12
jaschin8888 楼主
结构这样 一方面适合亚轨道飞行,因为阻力低 另一方面 通体结构简单化, 造价低
不过仅靠液态甲烷的热容量是否够用, 是个需要计算才得知的 也许更以来反冲
尖端如果是个火箭, 一路向前喷火, 与猎鹰的返回方式就很象了
差别在于,猎鹰前端的火箭很大,点火时间短
这个方式的火箭小 点火时间长
向前喷火,类似等离子体减阻, 一方面反冲 另一方面却减少了气动阻力 两者有抵消效果
猎鹰火箭 ,发动机朝前降落,发动机部位产生等离子体, 这需要该部位耐高温,而发动机本身就是耐高温的,一举两得
发动机是凹陷型的, 属于空气阻力’最大化的构型, 正好减速,, 所以,猎鹰的气动构型是相当棒的
而不带前翼的BFR构型,的确,需要审视
2019年08月19日 09点08分 8
level 14
本吧不是什么吧的小吧。。。。[滑稽][滑稽]
2019年08月21日 01点08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