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吧务
	
	level 14
       
      
	
	
	  群组交流,或语音或文字,文字部分组合到一块形成篇幅,粘贴在下面:
	
	2019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1
	
       
     
    
    
      
	 
	
	吧务
	
	level 14
       
      
	
	
	  别人的力点在声喉,声带的拦截和肚腔气息前锋的推进形成了平衡。你的舌尖和上腭形成了一个用力点,很自然的这个位置的用力点就会和肺腑气息的前锋形成平衡。别人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平衡力,自由出气自由发声。在你身上却有个第三方用力,也就是你的舌尖和上颚或者舌尖和嘴唇形成用力,这个第三方用力很容易掺搅进正常的两点用力,形成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气息的紊乱。别人的气息就是在两点之间。你的气息随时有可能出现在唇舌和肺腑之间或者唇舌和声喉之间。
在你的潜意识中,完成一套标准的咬字动作是说出某个字的必要途径。你在主动的完成这套咬字动作,而别人是主动的强化对气息的运用,主动的实现气息的流出变化。在实现气息流出变化的过程,外在的可以观察到他完成了一套咬字动作。他们并没有刻意的主动去完成什么咬字动作,他们没有主动的让舌头和口腔嘴唇去形成什么姿态动作,他们的舌头口腔和嘴唇只是在各行其事,只是分别在踩向声喉的同时,去实现气息流出过程的变化。但是在你的立场上,你却看到了舌头口腔嘴唇不断的架构出一定的姿态。别人正常说都是完成一套咬字动作,所以我们也要正常的完成一套咬字动作,结果别人很轻松的就说出来了,我们就是死活说不出来。
你的舌尖在前行中和上颚或者嘴唇形成抵触形成用力点,有用力点必然存在平衡点。结果你这个用力点不是和声喉的闭锁形成平衡,就是和肚腔气息的前锋形成平衡,通过这样的平衡所控制的两点之间的气息,和表现声音过程能有什么关系?
说话的实质就是发出声音,说的过程所有的用力感受要么和实现声带的拦截有关,要么和实现肚腔气息的流出有关,而且当前状态一定是一种平衡状态,是两个势力相向而行的一种平衡。
在不知道如何说的心态下你的唇舌开始有感觉,这个感觉和强化声带的拦截没有关系,而且当时也不存在什么平衡力。那么你这个唇舌的感觉和实现说的效果完全八竿子打不着。可你就能在心障的影响下真心实意的以这个感觉为起点逐步构筑出能够说的状态感受,那么你当前的这个状态感受当然不会有说的能力。
预备起式就是嘴巴微张容纳气息,开始说就是开始形成两点间的平衡,相向而行中在压制中掌控气息的释放动态,这就是发声过程这就是说话过程。在声喉位置两个相向的势力对峙中形成平衡,在平衡中掌控气息的释放动态,如果这对你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你也就能理所当然的能够实现这一过程。
意识出现迷惘,不知道怎么实现说的效果,也就不可能正常展现说的行为实现说的效果。你的意念就是在出气中实现口舌的动态,按照记忆中所理解的手段去实现能说的状态。口舌的动态在主动向前形成一种预备姿态,预备姿态的动态趋势依旧是前行,试图在前进中完成所应有的规迹过程,所以你的用力点在前行的端头。唇舌以及上颚的用力方向汇聚点就是你的用力核心,这个核心在力的感受上要么和肚腔气息的前锋形成对峙平衡,要么和声喉的用力感受互应互感形成平衡。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口舌不但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形成气息的流出变化,还要参与对发声气息的掌控。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你没有在直接形成那种说的效果中去展现出正常说话应有的那种特性,你在按自己的理解去形成能说的状态,也形成了这种状态独有的特性。你以这个可说状态为起点你才能够心安,安心的开始真正的去说。就算真正的去说,也是按照当前状态所具有的动态趋势发展方向的特性去开展,依旧是要主动的完成一定的咬字动作,依旧是舌尖用力去前行。深陷这种意识误区不能自拔,你怎么可能正常的去说又怎么可能轻松的去说。
不管说什么字音,那就是直接把声音发出来就行了,也就是直接形成压制气息的两点,以两点间的平衡动态表现声音动态,能正常的发声,就一定能正常的发出所要的声音。
可你在第一时间点不是生成能够表现声音的两点,而是直接掌控了口舌的前行动态。结果你没有能力放弃对口舌前行动态的掌控,也就是你没有能力放弃口吃。所以说,请放过你的嘴巴舌头,你能够放过你的嘴巴舌头,你的嘴巴舌头也能够放过你。
	
	2019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2
	
	
	  
	  
	     
	    
	      
	      
		声音实质是气流,气流才能形成声音。不要关注自己如何说出来,关注自己在当前的说话形式下如何实现一个持续的气息流动,在关注中能够轻易的实现一个气息流动,这个轻易的气息流动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轻易的随意发出声音的说话过程。
	      
	      2020年02月13日 04点02分
	     
	   
	  
	 
	
       
     
    
    
      
	 
	
	吧务
	
	level 14
       
      
	
	
	  容纳足够的气息后进行压制,在压制中释放的过程就是发声的过程。过程中舌根用力指向肺腑,舌根的力感变化就是声喉的力感变化,同样也是肺腑的力感变化,这种力感变化其实就是肚腔气息的动态变化,也是当前声音的动态变化。这样舌头参与对发声气息的控制运用,舌头的动态和声音的动态保持同步。口腔和舌头只是有意识的主动实现气流的动态变化,无意识的表现出一定的姿态动作。
口吃的人是有意识的让口舌表现一定的姿态动作,舌头的动态趋势和正常发声过程应有的动态趋势背道而驰,舌尖用力前行而不是舌根用力后压,结果导致舌头的动态和用于发声的肚腔气息的动态不一致。实现出气发声的过程,和当前动态无关的口舌不能同步完成一定的动作去形成声音的变化;以口舌为主导去形成一定的咬字动作,和当前动态无关的肚腔气息就没有能力按自身的动态去形成一定的发声过程。
你主动去完成一系列咬字动作的心态,导致你把说话系统分裂成了动态频率分别不同的两个部分。你不可能让两个不同的动态系统同时进行,所以你不可能正常的说出来。
这也是你所感受到的,你只能要么不发声完成咬字动作,要么口舌不动发出一个单调的声音。
口吃的起点从你试图去形成咬字动作而开始。说话的起点是去发出声音,而不是完成什么动作。
在能说中,在说话中,在具备正常说话性质的状态中,我们能感受到说的动态。在平静中你直接感受说话的动态所形成的说话状态,当然不具备正常的说话性质。
坐在行驶的汽车内,在颠簸中你的身体左摇右晃。小孩子坐在静止的汽车内,身子主动的左摇右晃去感受汽车的颠簸,你说那动态那性质能一样吗?
你脱离正常的发声按自己的观念理念去形成说的感受;小孩子坐在静止的汽车内同样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理念去形成颠簸的状态。感觉上确实都差不多,但性质上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主动实现气息流出的过程,同时也在控制气息流出的变化,气息有什么流出变化,相应的从外在形态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什么样的口舌动作,是气息动态变化的需要决定了口舌的到位情况。
可到了口吃者那里,主控目标却成为了口舌姿态的能动性,气息要根据口舌姿态被动的适时填充到位,流程方向刚好颠倒过来。而且这个过程肺腑和口感互动,肚子主动的把气息填充到口腔。气息的主要汇聚点不是肚腔而是口腔,气息的释放点不是声喉而是唇舌位置。所以说你按照自己的理念实现的说话状态和正常说的状态性质完全不同。处于主动地位掌控全局的是你的唇舌而不是肺腑,是你的唇舌和肺腑形成平衡对峙,而不是声喉和肺腑形成平衡对峙。虽然性质完全变了,但是说话的感受都大差不差,所以你就完全不顾具体形势,只管按当前的感觉努力的顺应着当前状态应有的趋势在那进行不下去。
我们有能力释放气息发出声音,我们在释放气息的过程中有能力实现气息的流出变化,也就是能够实现声音的变化。气息流出过程中的那种变化才是我们的目标,什么口舌动作咬字过程并不是我们的实现目标。如果气息的流出变化能够满足我们的心意了,在我们的内心里,其实有没有口舌动作对我们来说真的无所谓。
在能够释放气息发出声音的根基上,才存在气息流出过程中的变化。
现在你的努力方向是直接去感受去如何形成气息的变化,结果你没有能力按照当前状态这种动态趋势去形成气息的释放发声过程。
表现声音需要耗费力气,实现气息的流出变化只是顺势而为,顺着发声的气势,强化发声的气势,并不需要在形成气息变化本身上耗费力气。现在你把力气都耗费在如何实现气息的变化上,结果倒没有能力顺应当前的已有形势去形成发声过程了。
所有存在的细节,都和实现及烘托声效有关,都和实现声音效果有关,如果没关,你还能够真心实意的依托这个没关的东西去实现那种声音效果,你就会感受到什么叫做无能为力。
	
	2019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3
	
       
     
    
    
      
	 
	
	吧务
	
	level 14
       
      
	
	
	  随时保持状态也叫紧绷着弦,关键看你绷的是什么弦?在接下来因为即将要面对的一个场景提前想着要如何去说,你就提前开始把弦给绷起来了。因为人家的说话和口腔无关,所以口舌无为,人家保留的是肚腔的气息准备到时候去如何释放。你下意识的指望你的嘴巴能够正常的表达,所以你的嘴巴微张着上腭有紧绷的感觉。以这个感受点为动态起点,你时刻保持着这个起点,时刻有不好说的感觉。
胸有成竹,你才能把竹子的整体形象给描绘出来。胸有成竹才能整体把控整体实现,如果一门心思的沉浸在失败的经验感受中,关注的是局部位置这个历次容易失控的点,状态也就是在解决局部问题为下步的整体实现扫清障碍。在局部解决中明显感受到整体不可实现,整体不可实现的现实会强化你当前去解决局部问题的努力。解决局部问题所形成的动态流程完全迥异并不容于整体实现的套路中。以局部成型所形成的小格局为基础所构建的整体格局,相对于整体自然成型的正常格局就是一种发育不全的畸形体,这就是你口吃情形下的整体说话状态。
人家是在实现说的效果,所以说的时候肚腔气息饱满可以说。你是在实现说的感觉说的能力,结果口舌可动声喉饱满,但肚子发瘪努力支撑着声喉口腔可说的感受,虽然有可说的感受却没有可说的能力。因为你的说话缺乏动力源,缺乏饱满气息强劲的流出能力。气息的流动能力就是你的说话能力,空有说话的感觉你是真的没有说话的能力。
实现说的感觉,当然是一种内外同步整体到位,整体到位实现,整体消除脱离。心里有障碍才会没有能力整体实现,才会探索性的局部有感觉。事前无关的一个小感觉决定了当前效果应有的整体格局,事前小感觉的动态流程性质,改变了当前整体实现应有的动态流程性质,这种脱离实际在现实中当然展不开翅。
心中了然,从大处下手,能形成正常格局,每一个局部都是相对整体的有机构成,所以整体有动力,有活力,有能力。着眼于局部开始布局,眼光狭隘导致局部格局偏小,性能脱离整体意图。已有的局部存在决定今后整体格局,可以说是局部绑架束缚了整体格局。
比如提前口舌局部性形成了一定的口感,如果你不顾已有的这种口感,只管以肚腔的气息运用为核心实现那种出气发声过程,那么口舌会依然保持原有的感觉不能正常归位,不能以声喉和肺腑之间的气息运用为核心参与实现气息的流出变化,也就是平常明显感觉到的舌头不听话。所以你只能以现有的口感为核心去实现说的过程,结果嘴巴舌头倒是听话了,但以当前的格局状态你却没有那种饱满自由出气发声的能力。
你的意识决定行为的性质,在意念上没有能力说出来,行为的结果就不存在有能说出来的能力。强迫自己没有退路的必须真实性的一次表达出来,就等于强制性的使得自己展现出来的行为有说出来的能力。
意志容易动摇,状态就容易口吃。认识到这一点,意志出现动摇的时候,要强迫自己勇于实现。进一步就能说出来,退一步就会陷进去,这个法则百试不爽。
较劲就在意念上较劲,强迫事前无感,事前可以紧张,可以用力,但是那种力感不能和说话有关。强迫自己真实的去实现,不要给自己脱离实际调整的余地。不要在现实中的势态已经复杂化了却在那较劲非得说出来,现实中已经错了已经不可说了,却偏要非得说出来,其实就等同于坚持错误。坚持错误,绝对不会有好的结果。
发声就是释放气息,出气前我们本能的会容纳足够的气息,气息足够后肺腑有推进的趋势,这时候才是正常发声的开始。有推进必然有拦截,形成一种平衡。你的舌头自然蜷缩,舌根用力向后捣,形成声喉向内部的压制,舌根的力感动态就是肺腑的出气动态。舌头不停的变换姿态以当前姿态为发力依托,以舌根为端点形成对气息的压制变化,也就是我们肚腔释放气息的变化。舌头完美的参与实现肚腔的释放发声过程,舌头和口腔分别以各自的姿态变化共同形成不同的声音变化。我们可以自由发声,我们可以自由的发出不同的声音。
表现声音的气息在声喉和肺腑两点之间,经声喉释放后,进入口腔的气息和表现声音没有关系,如同在舞台上表演完毕的演员在退场。有时候我们的口舌动作是封闭的,但气息仍可以从鼻腔正常流出,不会影响无用气息的释放,不会影响表现声音气息的流出。
在试图让口舌能动的心态下,舌头和口腔分别以舌尖和嘴唇为端点向前进行去形成一定的轨迹,所以你的用力点在唇舌位置,所以你那种表现声音的气息在唇舌和肺腑之间,无形中容纳气息的场所扩大化,无形中问题变的复杂化。
	
	2019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4
	
       
     
    
    
      
	 
	
	吧务
	
	level 14
       
      
	
	
	  先是生成说的感觉,然后在这个感觉的笼罩下,试图能说却强烈的没有能力说出来。处于那种和说话无关的相对平静中,如果能够整体投入整体实现,就会有那种轻而易举随意表达的感受。这就是一个百试不爽的特性,可以在人前人后有意的感受这个特性。验证这个特性本身,就让人很有兴趣的感到很有意思。我会发现很多关于口吃的特性,我的习惯就是去感受正常说应该有的正常流程,说不好的时候感受导致说不好的错误流程,去感受当前的说话动态,能非常敏感的感受到这些特性,也经常能敏感的发现当前出现的错误所导致的结果,把随时修正消除这种错误成为一种能力,拥有一种出现口吃,能够及时消除口吃的能力。平常的自然关注中并不是有意的去避免什么,也不是有意的去实现什么,就是第三方的视觉去观察,去验证你私下总结的心得体会。
私下练习也可看作私下试验,有意的实现并感受为什么说不出来,有意的去感觉正常说话的过程。私下练习是为了解惑,私下练习并不是为了对某个部位进行什么强化训练。
因为你的意识存在迷惑,所以才无所适从行为错误,如果明确无误的知道
正确的
方向,你绝对会走正路而不会无故的往坑里去踩。目的就是一个,解惑,使自己不迷惑,人的本能就是按正道走,因为迷惑了,辨不清方向了,所以才会走上邪道。
在你不知道如何说,却保持了一个庞大的饱满气息,是你的口腔唇舌在危难当头勇于担当,处于中流砥柱的状态。危局一时不能解除,你的唇舌就一刻不得解脱。处于口吃状态,你没有能力从当前这种时局中脱离出来,你的口腔唇舌一直处于那种支撑状态。
经常进行防震防火演练的学校或者单位,出现火情出现地震的时候,伤亡非常小。没有经过这些演练的单位就容易慌乱出现大量伤亡。
所以我们的私下练习其实并不是在锻炼,那就是一种演练,去想象各种不利情况,把你经历过的各种情况都演练一遍,把你所有的应对方法都验证一遍,这种演练至少能够让你不是那么慌乱,因为经历过,因为专门针对应对过,不会让人那么措手不及,从心态上也能让人比较安稳。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大概都心中有数,就算是本能行为也能正确个百分之二十三十。
解决什么问题,就要面对什么问题,讳莫如深又如何解决?
不能够自由出气发声,是你的嘴巴舌头不能够参与发声过程,不能够实现声音过程的变化,所以你这个声音发不出去,声音发不出去当然就是表现声音的气息没有能力流出去。归根结底还是嘴巴舌头不听话,归根结底还是嘴巴舌头的动态不是参与实现气息流出过程的一个有机构成。
我们在练习中苦苦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嘴巴舌头的动态成为实现肚腔气息释放的其中构成部分,找出说不出来的原因,就是去感受去发现过程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导致嘴巴舌头的动态没有参与肚腔气息能够流出的过程。
时时刻刻以肚腔能够自由出气为主,去感受去理解嘴巴舌头为什么不听话。以上就是在练习中所要探索的东西。
千万不要以口腔舌头的动态为根本,导致肚腔气息被动配合,肚腔气息自由释放才是根本,我们不仅仅能够释放发出声音,我们还能够释放发出有变化的声音,这个过程中你的口感必须参与释放气息,在口舌参与中你才有能力释放出有变化的气息。我们的目标是有变化的流出气息,可不是有变化的口舌动作。因为你的关注点比较奇葩,实现点比较奇葩,才导致形成那种比较奇葩的效果。
说话的根本是肚子要出气发出声音,和说话有关的所有部位都要以这个根本为实现点。
说话可不是以口舌为根本形成那种饱满可说感受,真正的核心区域应该在肺腑,真正的活动区域在肺腑和声喉之间,你的肚子才有能力掌控气息的动态实现出气的持续过程,你的口腔没有这个能力,你的口腔顶多一时的饱满,但绝对不可能有肺腑的那种功能,能够持续均匀的实现一个长时间的出气过程。肚腔气息冲击声喉,自声喉释放发出声音,你难道能够通过口腔用力掌控气息冲击声带吗?不用说你都不能,没有能力正常说出来那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是让肚腔的气息在释放过程有一定的变化,可不是在直接的去形成一定的什么口舌姿态变化。在你直接试图让口舌有一定的姿态变化的时候,在你的口舌为了这个目标有感觉的时候,你的口吃就开始了。
	
	2019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5
	
       
     
    
    
      
	 
	
	吧务
	
	level 14
       
      
	
	
	  运动员起跑时,匍匐着双手虚虚按地,他们有能力随时脱离双手用力所形成的平衡,以另外一种平衡处于奔跑状态。如果他们处于茫然中完全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奔跑起来,他们就会双手用力维持当前这种平衡。双手不能从这种平衡中脱离出来,从维持平衡变成前后摆动保持平衡,他们就没有能力奔跑起来,以双手持续维持平衡的结果,就是只能爬着走。
你不知道如何说却形成了那种气息饱满,唇舌把着门不知道如何释放,口腔唇舌持续用力维持着当前的这种平衡,唇舌不能从当前这种平衡状态中脱离出来,你就没有能力自由发声。或者在不知道如何说中你的唇舌本能的用力,形成那种熟悉的不知道如何释放的用力感受,形成一种类似的说的感受。这时候就算是声喉和肺腑之间掌控了气息,但核心用力却是当前的唇舌,接下来的说话状态唇舌保持的这种力感及姿态必然要处于一个主要位置,说话的状态必然要以唇舌的动态趋势为根本去表现说话的动态过程。因为唇舌不可避免的要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你也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口吃状态。
一行人要陆续经过一个地弹门,第1个人推开门后直接离开,就在门扇开始自动关上的时候,第2个人就直接把又门完全推开了,结果门扇在持续晃动中一直不能关闭。
这就像出气发声,气息冲开声带,冲击力和声带的封闭趋势形成平衡,气息一直在流出,后续气息持续保持推动和声喉的拦截形成平衡。
现在有一个人要经过这个地弹门,他却试图要形成一行人经过才有的那种效果,他推开门后,为了使得门扇不恢复到封闭状态,他只有站在那里保持着推的架势,他不能离开,一离开门扇就会恢复关闭状态。
就像口吃的人保持着一个说的感觉,他只能保持,他没有能力进行下去,因为气息流出后,没有后续气息去继续支撑保持现有的说话感受。
别人的说话是一种持续出气的能力,人家要的是持续出气的效果,无所谓静态的说话感受。你是直接形成说的感受,却没有那种持续出气的能力。
我们关注的不是一个点,我们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点,我们在展现一个过程,感觉是过程中的感觉,而不是某一个目标点的感觉。意识中没有能力说出来,不自觉的形成了一种攻坚战的架势,试图突破某个点,这种试图突破本身所形成的努力维持了一种说的感受,突破后的烟消云散将不能继续保持这种说的感受,所以你只能保持这种突破的感受不能动,在不动中寻求能够持续动起来的说话能力。
如果你意识到站立对你来说非常危险,那么你很难做到在站立中去寻求平衡,你本能的会努力脱离这种危险,你会下蹲或者趴在地上。
同样对于能否实现说话场景的恐惧,你会本能的完全避开说话状态,以完全和能说状态保持一定距离的姿态去戒备。
口舌完全受控,这种和说话无关的状态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我们以这种平衡感受实现内心的安稳。
感觉不能说,就松弛下来,完全放弃调整心态后,再试图去说。从无到有,是一个试图形成声音的过程。感觉不能说,还能保持说的状态,其实所谓的状态,完全是一种戒备姿态,完全和说话无关,以此为根基试探性的试图能够说,这种让你安心的根基你没有能力完全脱离,所以你也就不可能完全进入到可说状态。这个过程从开始的从无到有,然后保持一个无关有的存在,试图转换性质,形成一种另外有的状态。如果你有这种能力,你也不会去保持这种无关的有,你完全能够轻松的放弃,重新从无到有。
面对险境,你会随着潜意识在那种六神无主中本能的脱离出去,而不是展现什么英勇行为和困难作斗争。比如某个笑话:听到别人大喊失火了,这个时候,某人非常镇定的穿上了西服系上领带。出来之后还在那自夸,看自己多镇定。结果别人问他:你领带都系上了,为什么没穿衬衣?西服都套上了为什么不穿裤子?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非常镇定,事情做得非常完美。其实你不知道你自己当时是多么狼狈!
表现说话的行为竟然能够分别拼凑到位,这还不能足以说明你那种狼狈不堪吗?那种狼烟动地的混杂结束后,就是一种让人惨不忍睹的结局画面,可你却认为这种状态非常正常,还要以此为起点形成什么正常的效果过程,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噩梦中苏醒。
能够做到不戒备,坦然承受各种可能的伤害,这本身也需要一种强迫。
强迫自己不去戒备,承受着强烈的不安去保持一种坦然面对。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6
	
       
     
    
    
      
	 
	
	吧务
	
	level 14
       
      
	
	
	  人家那种心态可以做到无,从无到有。你没有能力从那种戒备状态中脱离出来,只能保持现有,改造现有,试图能够有为。
一般人以“无”为起点,实现“有”的效果。若事有不谐,则会自然恢复到“无”的起点,重新开始。口吃的人没有那种说出来的意念,也就不可能展现出来说的过程。他们只是在根据经验经历把那种说的状态给模拟出来,其本身就是脱离实际架构出的一种说的姿态。别人实现说话效果而直接展现出来的说话行为,当然能展现出说的效果;你那种脱离实际本身按照经验经历所架构出来的类似感受,和实际所需存在巨大偏差,当然会明显感觉到不可实现,也就是那种难发的感受。因为脱离实际,就需要有一个逐步符合实际的调整过程,让他能够展现出实际的声音效果。所以长期的口吃经历,让你接受并习惯了对现有状态进行调整的行为。说不下去会本能的立足当前进行调整,而不是恢复自然重新开始。意识到说话可能有难度,表面上你在展现说的过程,实际上你行为是在掌控禁锢口舌以及气流的动态,避免其可能的在失控中出现的冒进,把口吃现象给出人意料的表现出来。
所以面对那些难发音,你直接对展现出来的饱满气息进行禁锢,直接掌控口舌的动态避免其妄动,在这种绝对不会出现口吃的前提下,以当前状态试探性的试图把能说的过程给展现出来。
所以在你心中忐忑在意识深处没有能力去说的时候,你的任务就是以当前的说话感受为基础试探性的去调整出可说的状态,你没有能力从无到有自然展现,你不可能恢复到无的状态,因为你的起点就是为了能正常说出来而构建起来的当前的这个垫起高度,你需要立足这个不可能出现口吃的已有的高度去实现你的跨越。在这个让人心安的静止姿态下你永远也不可能口吃,可你又不能这么一直静止下去,你又没有那种动起来的能力,在时势所迫中强制性动起来的结局,就是各种不可预见的口吃现象。在这种口吃过程中,如同上岸一样经常性的静下来,因时局所迫又不得不经常性的跳下去。这个反复过程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历程,所以口吃是痛苦的,你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接受这种痛苦经历。
声音语言就是你自身语言行为的外在显露,有发出声音的意念就会同步展现出一定的语言行为,表现行为的相关姿态的肌体上有一定的的刺激紧张受力感,这种感觉就是你同步发声说话的感受,也就是语感。我们通过自身的表现语言的说话行为去展现一定的语言效果,实现肚腔气息自声喉释放的发声过程,发声过程说话行为的动态变化就是声音的动态变化。那种说话行为可以自由展开的感受其实就是语音变化可以自由实现的感觉。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7
	
       
     
    
    
      
	 
	
	吧务
	
	level 14
       
      
	
	
	  没有心理障碍,能够直奔主题,落到实处;这大概就是一般人的心态。
因为有所实现,所以有所付出。但是你的付出却在端着不敢放下不能放下,你端着它寻找放下的时机,却永远错过应有的时机。
放心大胆的让自己脚踏实的去跌跌撞撞,在脚踏实地中去寻找平衡学会正常走路。要敢于落到实处,在实际中去处理实际的问题。在脱离实际中,去解决各种不切合实际的问题,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实际状态。
人家自始至终都是落在实处脚踏实地,所以自始至终都能够稳妥如意,因为不会脱离实际所以永远把控局势。端着放不下就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实际不可能得到现实结果,你所要解决的问题永远都是去试图能够切合实际。
放不下是因为看不透,看透了不可能放不下。
对能否实现效果不自信,就会端着放不下,没有能力切合实际。越是提前长久的观望越能强化你在不自信中煎熬的严重程度,结果在开始实现的时候越不可能切合实际,所以在说话的开始之前你琢磨的越久,你越没有能力在说话的起点落到实处,就是在那端着放不下。说话的过程发声的间隙,随着头脑中那种不知所措的意念,不自觉的就脱离实际端起来了,端起来容易放下去难,在那种若即若离中就是那种磕绊的过程。
端起来有端起来的主导用力点以及相应形成的气息布局,和掌控气息相关的说话器官在过程中根据各自出力的不同形成相应的主次关系以及动态流程关系,你没有能力放下就是你没有能力把和掌控气息的相关说话器官恢复到正常的主次关系和相互关系上,也就是你没有能力恢复正常的说话流程能力。
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在脚踏实地正常前行,就算出现磕绊趔趄,也是在稳稳当当的地面上去调整重心恢复正常。如果为了避免在实际中出现东倒西歪的形象就端起来脱离实际,在那种脱离实际的状态,就算调整得再好,接触地面的瞬间都会出现超出你能力之外的失控。
说话的开始从来都是直接发声的开始,不是脱离实际调整好了准备落到实处的开始。
我是在自由的说话,而不是端着架子说话。自由就是随意,随意就是轻松。
从无的起点生成的一切都是实现当前声效的必要构成,所以你的起点是无,过程中的结束也会恢复到无的起点。
口吃者说话的起点是脱离实际端着架子在琢磨中按照自己的构思形成应有的姿态动态感受,然后才开始去试图真实的形成说的效果。你的起点是你所认为正确的姿态感受,过程中的结束也会恢复到这种你认为应该有的状态中。所以别人的说话间隙,是真正的和说话无关的空白,你在说的过程会一直拥有那种说的感受不经意的维持着说话应有的状态。除非说话确实结束了,没有要说的了,你才会恢复到无的状态。
要说话,肚腔气息就会本能的饱满,有那种说出来的念头,气息饱满的过程也是形成那种可释放发声流程的过程。在不知道如何说中气息开始饱满,和说话有关的相关器官就形成不了应有的主次关系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流程功能。随着说话的念头气息开始饱满,没有能说出来的念头也就形成不了实现说话过程的流程能力,因为现实中没有那种流程能力所以你更加能明显感受到没有说的能力。你意念中说的能力是口舌动态的如意,所以你端起来的说话感受就是以口舌动态为主导的姿态感受。经过千锤百炼就会在你身上形成一种能力,先是生成以口舌动态为主导的姿态感受,然后琢磨着调整着如何能正常的说出来。
口吃是一种能力,不是说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口吃的。那种人人都有口吃的说法,纯粹是胡说八道。
对于一段声音,你要把它发出来,首先是要表现出这段声音的那种效果,就是直接通过气息的流动把声音效果表现出来,声音效果本身就包含了声音的变化。
可现在你要把这种声音效果表现出来,第一时间点不是形成那种气息的推动发出声音,而是先思索一下过程中如何能够完成声音的变化,结果在第一时间点形成气息变化的口舌就成为用力的主导,接下来说的过程,口舌不能从主导地位脱离出去,肺腑动态进入不了那种主导地位,你有那种掌控口舌动态的能力,却没有在实现口舌动态的过程中正常的去发出声音的能力。
所以在第一时间点就要直接去形成声音效果,你能发声,发声的过程就能控制声音的变化。你脱离实现声效的能力先直接拥有一个控制口舌动态的能力,你不能从这种能力中脱离出去,你就不可能正常说话。
去说某句话,首先在担心中直接掌控了口舌的动态,在形成气息饱满可发声能力之前口舌用力就提前占据了主导地位,结果接下来就是说不出来。
准备说话就是准备发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满脑子都是这个声音如何可能发不出来,提前思索发声过程的声音动态,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过程中掌控着口舌的动态试图形成能够完成轨迹过程的能力,那就真的是说不出来了。因为准备说话就是准备把声音发出来,没有那种心理障碍,让自己坦然的把发声过程展现出来,这就是正常说话。与其在担心中端起来,端起来就没有能力放下。还不如横下心来轻松起来只管把声音发出来,就算自己的能力不足,就算声音哆哆嗦嗦不太连贯,起码是个轻松的发声过程。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8
	
       
     
    
    
      
	 
	
	吧务
	
	level 14
       
      
	
	
	  没有听说口吃过程是轻松的舒服的,你只要落到实处能够敢于把声音展现出来,这种断续不连贯的轻松的发声过程,绝对是一个落到实处的真正的调整过程,这样的调整你轻易的就可以恢复正常,绝对不会像口吃者那样,端起来之后就没有能力放下了,各类说话器官根本没有能力形成那种正常的主次关系相互关系,根本形成不了一个正常的整体,根本表现不出来正常的流程关系,根本不可能正常的去说话。
别人说不好的时候也会调整,人家是直接落到实处,调整也是在那脚踏实地的去调整。人家的调整切合实际,所以人家能够轻易的恢复正常。你那种不切合实际,永远是脱离实际,永远不可能符合实际。
在说话中嘴巴舌头为什么特别轻松呢?因为你当前面对的是饱满的肚腔气息要持续的流出来,你的嘴巴舌头不用刻意的维持实现那种可说的饱满感受,嘴巴舌头只需要随着事态在声喉对肚腔冒出气息进行的压制中多少给力点就行了。嘴巴舌头不用为了实现气息的能够流出也在那费劲也在那发愁,当前嘴巴舌头面对的就已经是那种持续饱满的流出能力,嘴巴舌头只需要按照声喉压制中释放气息的动态跳出自身的舞姿动作就行了,你说嘴巴舌头能不轻松吗?
现在你的嘴巴舌头要去形成并维持可说的那种气息饱满感受,在参与中努力的实现气息的能够流动性,在努力维持饱满实现流动的过程,还要形成一定的动作,你说他能不作难吗?这种情况嘴巴舌头怎么可能轻松怎么可能灵活呢?
要说话,肚腔气息就会本能的饱满,有那种说出来的念头,气息饱满的过程也是形成那种可释放发声流程的过程。这样气息的饱满度可用于发声的时候,当前的气息也处于那种可发声的动态。饱满气息的动态是正常的,作用在气息上的说话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次关系也是正常的。形成可用于发声的气息饱满的过程,也是形成对于气息正常掌控的动态流程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你的说话能力。气息的饱满和说话的能力不存在谁先谁后开始出现,是一种同步从无到有的,逐渐成型到位的过程。
想一想口吃者的那种套路,试图把控和说话相关的各部位,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调整出可说的动态,然后再往这个所谓正常的说话系统里填充气息,你的气息动态永远也不可能正常,你的说话能力永远也不可能正常。
所以说,从开始的零点你就是真心的去形成那种声效,那么自始至终都是正常的,都是轻松的,都是容易的。如果不敢实现,形成说的过程和实现气息的流动没有关系,那么最终的说话状态和说的能力也没有关系。没有能力实现就绝对没有能力开展,气息向着一个目标点去集结去静止,附加在如一潭死水般的气息上的说的感受,也不会有形成说话能力应该有的那种机动性。现实的状态是不可说的,你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不可说,结局就是真的不可说,完全没有那种说的能力。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9
	
       
     
    
    
      
	 
	
	吧务
	
	level 14
       
      
	
	
	  以释放为目标所形成的气息饱满理所当然的到可释放点,也就是所谓的发声点:当前可说话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作用在正常的气息状态上,所以拥有正常的表现说话流程的能力;当前的饱满气息因为被正常的说话流程所掌控所以拥有正常的布局、形势和力道。气息的应有饱满度及正常布局和说话器官的流程能力是相伴相生的,一方的存在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一方的正确因为对方的正确而正确。我们根本不可能把其中的一方给构架出来,在保持中再把另一方给架设出来,更不可能分别把两方给分别形成再有效结合出来。这种不可能,就是你那种错误的方式,永远也不可能有结果。
强迫自己以和说话无关的状态为开始去说,就是这个道理。你的本能是嘴巴先提前独立的有说的感受,以这种态势为起点,你根本不可能正常的说出来,这种状态也说明你完全没有那种正常的意念了。
面对如何去说彷徨不知所措,那就关注当前的气息动态,我们的行为应该去实现气息的能够流动,所有能够展现气息流动的行为都是正常的。千万不要让气息停滞然后禁锢,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避免妄动避免可能的错误,你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方式恰好进入了口吃的状态。结果气息的动态和说话无关,坐落在气息上的说话器官之间也完全没有了表现说话的流程能力,就这样饱满的和说话无关的气息和到位的和说话无关的肺腑声喉以及口腔状态,就这么静止的用力形成说的感受,却完全和说话能力无关,你没有能力放弃没有能力脱离,只能在保持中调整,思维意识不能在这种怪圈中脱离,禁锢着现实中的行为处于那种自我矛盾的挣扎中,现实中纠结的矛盾反映到意识中又让你的意识沉浸在这种现实的矛盾中不能自拔。
口吃的人有一种验证心态,这是一般人所没有的。
一般人说话就是真实的展现,毫无心理障碍的涌现出足够的展现声音效果的气息,真实的去展现出所要的声音效果。
对于未来的能否正常表达,完全是一种不确定。所以绝对不会脱离那种心理障碍近乎莽撞的把表现声效过程的全部气息资源给整体性的到位。他们只是小股势力的气息资源涌现出来把那种说话的流程感受出来,通过流程能力感受说话能力,并刻意的维持这种已有的能够说下去的流程能力,在这种刻意的维持下,你的说话能力不会随着气息的消耗而消失殆尽,而是保持着说的能力等待着下一步气息的填充,去形成继续能够说下去的能力。
所以在他们能说的时候,他们只是简单的能说几个字或者说个一句半句的,他们不可能持续自由的说下去,而且在那种对说话能力的维持中,会逐渐失控到口吃状态。
通过现实中失常的行为,可以推断出我们心理上存在的障碍。
社会上任何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很难从自己身上发现瑕疵。我们要学会从事实上发现我们身上的毛病。
和自己家人放开了说,那就是和正常人一样。多少有那种试探性的感受,多少有那么点刻意的去维持说的状态,你就多少不自觉的开始口吃了。
当前保持着说话的姿态及用力感受不能放弃,肚子松弛和你当前所保持的感觉没关系,然后肚子容纳气息试图形成可以发声的气息,形成发声气息的过程也是形成掌控气息动态流程关系的过程。但是前方口舌保持着那种感觉姿态不能放弃,因为他们在不能放弃中没有能力随着气息的生成而到位,根本形成不了那种对气息掌控的流程关系,所以也就根本形成不了那种正常的发声气息布局形势。我们只能形成一股和发声说话没有关系的气息团填充到你所保持的已有姿态内被其容纳。
这种状态就是标准的口吃状态。
想正常说,你真实的心意却不是在说出来,是在那种迟疑中感受能否说出来。没有那种真实说出来的意愿,枪支自然就不可能真正上膛。气息的布局前实后虚,气息的布局是错误的;把门儿的唇舌主动掌控,肺腑的动态不能主动,说话器官形成不了那种正常的机动性。气息布局的错误决定了说话流程的错误,说话流程的错误决定了气息布局的错误。导致你不是立足于说话流程调整气息,就是立足于已有气息布局调整说话器官之间的流程关系。
一般人说话,心态正常,气息布局一直正常,你所意识不到的流程关系就是当前的气息动态。不存在那个什么,立足这个调整那个。所以人家能够随意,所以人家绝对不会问出:说话的过程如何控制气息,如何调整气息。这种问题本身就说明了他立足于说话的流程在如何调整气息。
相互依存,互相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互相因为对方的正确而正确。不能有效结合,就说明双方都是错误存在。保持一个,调整另一个,你保持的是一个错误,另外一个在调整中永远也不可能正确。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10
	
       
     
    
    
      
	 
	
	吧务
	
	level 14
       
      
	
	
	  口吃者说话的过程,在那种迷茫中,没有说的意念了,却依然保持着说的感受。没有说的意念了,那也就没有表现声音的气息动态了。现在却保持着说的感受,那种说话的流程关系。那么说明现在有一股和说话无关的饱满气息,在支撑着这个流程关系,这个流程关系相对说话能力,绝对是一种错误存在。在下句话要说的时候,因为相关说话器官提前被控不能脱离,那么就诞生不出来正常的气息动态表现声音效果。因为正常的流程关系和气息动态是相伴相生逐步诞生出来的。结果就是你没有能力形成表现声音的气息动态,你只能以已有的说话流程过关系去包裹掌控一定的饱满气息,调整出一个可说的能力。
面对那种强大的习惯势力,我们需要强迫自己没有回头路的,一次性真实的去表达出来;我们需要在没有说话意图的时候强迫自己保持一个无感状态。
我们需要强迫自己去抗拒以往强大的习惯势力。
明白道理才能有针对性的拒绝错误,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理所当然的去犯错,在那种错误为根本的混沌状态,你所有的抗拒理所当然的是在加强这种错误。
有什么样的发声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气息动态,之所以有这样的气息动态,是有因为发声心态所依附在当前气息动态上的各说话器官之间的相互流程关系。你心态很正常,说话就会很正常。别人没有那种在口吃状态熬战出来的各种经验教训,没有各种他们所不知道的难点需要攻克,对于他们来说,说话就是出气发声,气息的动态永远就是他们的心态,当前说话器官之间关系所形成的那种流程能力永远都是他们心态的外在表现。
在茫然中迷失,就会把那种实际和说话无关但在感受上认为正常的局部状态作为你实现目标效果的根据地,按照你的理念去逐步扩展调整出最终的正确。一般人出现口误导致进入不可说的状态,他们会理所当然的放弃已有的所掌控气息,也就是不再有表现说话的那种流程。他们开始容纳气息去形成下一波的攻势,重新形成表现声效气息的过程,也是重新形成说话器官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开始。能够消失才能够开始,没有能力放弃就没有能力形成新的开始。
坚持你所谓的正确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已有的那点根据地,你永远不可能有一个崭新的正常开始。
立足于根据地才能心安,说话前提前拥有一个能够正常说的根据地。说的过程说话的间隙,没有能力完全归零,必须要保有已有的根据地。根据地本身自身的动态流程特色就迥异于正常说话的那种动态,更不要说还有这种保有流程能力调整气息状态的严重违反道理的存在。
当前意念对当前说话状态有一定的认知,其实你下意识的知道当前这种说话感受应有的趋势和动态规则。在表现说的过程出现失误,就会在退后中消除错误恢复到正常阶段。在退却的过程其实意念中还持续萦绕着应有的说话动态流程,退却也不是完全退却到零点再真正的重新开始,而是按照现有的规则恢复到蓄势待发的状态,然后按照意念内萦绕着的动态规则顺势为之展开新的过程。整个过程不存在恢复到完全和说话无关的那种无感状态。
同样在口吃状态中,你的意念内对当前这个特殊状态也有一个符合当前实际的认知,应对措施手段所形成的流程关系也符合当前这个特殊的实际。在你的意念内萦绕着一个有着口吃特色的流程动态规则,说不下去在恢复的过程,你同样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完全和说话状态无感的零点,你新一轮的重新开始也必然按照意念内的动态流程规则展开新一轮的口吃过程。不断的重复就是不断的口吃过程,不过是按照口吃的流程关系刻意的弱化某方面的控制,刻意的强化某方面运用,最后以口吃的流程勉强的把说话的效果过程能够给展现出来。当然这个过程效果难免出现相对正常的那种效果失真,不可避免的带有口吃特色。
所以作为口吃者,在你需要重新说的时候,你需要暂停一下,脱离当前的说话状态完全静下来,以那种和说话无关的深呼吸让自己恢复一下,然后再真正的重新开始。
否则可能在那种紧张茫然中,你不断重复的结果是一次比一次糟糕,最终你自己不得不闭嘴。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11
	
       
     
    
    
      
	 
	
	吧务
	
	level 14
       
      
	
	
	  口吃状态的恢复到起点重新说,现实中你保持的还是原有说话器官之间的那种主次关系极其顺理成章应有的那种动态流程趋势,你的思维意识会契合这种实际顺势为之展开新一波的攻势。你的思维意识内还残留着原有的符合口吃实际状态的流程动态趋势,这种意念会通过相应的行为显示出来,并决定了按照现有的根本理念所最终形成的说话状态依然是原有的口吃状态。
意识不能从那种口吃的场景中自拔,现实行为就不可能脱离口吃状态。头脑中萦绕的都是历次口吃状态的场景,并下意识的试探着如何从那种场景中脱离出来。那种表现说话的资源和说话效果无关的排列组合决定了你不可说,你却在努力扛负着这种天然桎梏的同时试图顺应着这种规则调试出可说的那种效果,现实与意识相互交融,就形成了结结实实的口吃状态。
你努力的顺应着当前规则几乎以一种崩溃边缘的状态努力的调试出所要的发声效果过程,努力顺应着当前规则说明你在努力的保持着口吃状态,这种口吃状态又在强烈的限制着你试图能够说出来的过程。所以说口吃状态就是一种自我挣扎自我较劲。
语言首先是声音,从声音上可以听出人的情绪。气息的波动可以反映出情绪上的波动,也就是那种音质的变化可以把内心的情绪外漏。首先是气息的波动声音的效果,其次才是声音过程的变化。过于追求变化,舍本逐末的结果就是你在强化口舌的动态,导致最基本的肚腔出气发声的过程这个根本不能正常实现。我们的根本是要出气发出声音,是肺腑的动态决定声音的动态,而不是以口舌为根本实现最基本的用力付出。
我们在控制气息的饱满度,控制气息的流出变化,气息的饱满度及流出变化符合心意,说明那些说话器官,嘴巴,舌头,声喉肺腑都是正常的。现在气息处于那种不正常的布局,你以这种不正常的态势,直接控制嘴巴去完成咬字动作,说不出来还怨嘴巴舌头笨,嘴巴舌头其实倒是不笨,根本原因是脑袋有毛病。
说话快是因为释放气息的过程快了,所以相应的咬字动作快。我们在乎的是气息的动态,所谓什么咬字动作不过是气息动态的外在表现,你可不要直接控制嘴巴舌头的咬字动作直接控制嘴巴舌头的动作过程。
只是展现声音过程你不会口吃,关注将要表现声音的某一个变化,在关注中形成那种说的口感,试图能够完成咬字动作过程,去表现出声音的变化过程,使得当前的用力特点及其气息布局完全不是为了能够让肚腔能够持续出气能够持续发出声音的那种状态,你越试图让当前的状态能够展现出所要的动态,你越没有能力展现出发声过程那种应有的肚腔能够持续出气能够持续发出声音的能力,你也就越说不出来。这就是成语故事南辕北辙所描述的情况。那种以口舌用力为根本为主导是你当前状态的基本。你没有能力让口舌从这种核心区域解放出来,那你就只能以口舌用力为根本为核心的和正常表现说话无关的口吃状态的系统特点展现你试图说的过程。也就是你根本没有能力从那种口吃状态中脱离出来。
说话的行为首先要展现一个核心能力,你的行为整体是在实现将气息能够流出自声喉释放的过程能力,然后才是在释放过程实现流出过程的变化。
你游泳的行为首先是让自己能够浮起来,然后才是在浮起来的同时划拨前进,你划拨前进的动作也在时刻实现保持浮起来的能力。同样你说话的行为动作也在时刻实现口腔气息流出自声喉释放的能力。
说不出来或者说不好,是当前的整体行为动态不可实现肚腔气息自由流出自声喉释放的能力。那么这个和说话无关的行为动态瞬间就会消失放弃,进入重新吸纳的过程,然后对吸纳到位的气息进行容纳试图重新释放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保持当前的气息状态不变,然后以肺腑的状态不变调整口舌,或者以口舌的状态不变调整肺腑。
有什么样的气息应用方面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气息动态。气息有试图流出发声的状态,就会有说话器官之间的相应关系。发声状态的气息动态只是气息状态的一个部分,我们只有气息如意,不会去区分发声时的气息状态和那种和发声无关的气息动态。我们有实现气息动态变化的相应器官,所以我们有能力让气息动态能够随心所欲。这种能力是所有相关器官综合功能的一种展现,气息动态能够随心就说明功能正常,我们不可能直接控制某个器官去实现他所要的功能,否则你控制了这个,控制不了那个,分别控制所有相关器官形成一定的组合能力更是不可能的。
我们有能力实现一个饱满肚腔气息自声喉自由释放的发声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和发声无关的前奏以及展现发声过程的全部气息动态。
和发声无关的气息动态及其最终形成的布局,是发声的开始,形成流动能力的过程也是形成发声能力的过程,你其实就是在以发声的形式展现气息的流动过程,气息可流动的能力本质上就是你当前可以发声的能力。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12
	
       
     
    
    
      
	 
	
	吧务
	
	level 14
       
      
	
	
	  在那种口吃思维的关注中,你根本不可能展现出没有发声感受的那种以能够正常发声为目标的气息动态及最终布局。没有那种能说出来的意念,就没有能力实现出这种和发声感受无关的气息布局;试探着能说出来,就是去直接形成那种可以说出来的说话感受。别人是有说的能力相应的有说的感受,你是有说的感受却完全没有说的能力。
别人的气息动态是自由的,完全不受发声感受的限制,他能够随心的让气息动态展现出他所要的那种能力,那种肚腔蓄势饱满自声喉持续释放发声的能力,在发声阶段相应的发声器官才会相互作用形成推进释放气息的感受,绝对不会在初始的布局阶段个别发声器官就有发声的感受,导致你根本形成不了那种正常的布局,也导致你根本形成不了肚腔自由饱满出气发声的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那种自由发声的能力,状态不到位很自然的就会重新布局,重新去形成这种能力。你的目标就是那种正常的发声感受,就是那种能够说出来的相关说话器官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感受你不可能完全放弃,那种可以说出来的内外对应关系也不可能完全放弃,这些和掌控气息相关的器官在执念的作用下不能放弃,就不可能随着我们要实现的气息动态目标自然展现出应有的能力,那结果就是我们没有能力实现出我们所要的那种气息动态效果,也就是我们对当前气息动态处于失控状态。
就一般来说,能发出声音是轻而易举的,以不同的形式过程发出不同特点的声音也是轻而易举的。发出任何声音都是一个肚腔出气自声喉释放的过程,我们有能力发声,我们当然有能力在发声过程中控制声音的变化。可是你的努力却直接耗费在了如何掌控声音的变化上,这个布局流程和能够让肚腔出气自声喉释放发出声音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流程进入状态的时候,你根本没有能力去发出声音,因为你没有能力同步发出声音,所以你这个展现声音变化的流程动作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你努力的方向是让这个流程动作启动行进的过程还能同步的发出声音,这个基本流程是你所没有能力可以放弃的,所以你也就根本没有能力从口吃状态中脱离出来。
这个字音我要发不出来怎么办?在那种真实的迷惑中你就会去感受并形成说这个字的感觉,因为这个感觉导致相应的当前气息布局,然后就是你掌控这种错误的气息布局试图展现出表现声音的过程。
气息布局是错误的,决定了形成说话器官之间的主次关系相对关系也是错误的,这种关系所形成的流程关系根本就不是在实现肚腔能够自由持续出气发出声音的那种过程。
结果就是你按照当前感受挺正常的这个说话状态,就是说不出来。说话能力就是对气息动态的一种掌控能力,可是当前对气息的这种掌控却根本实现不出来你所想要的那种可以自由出气可以自由发声的那种效果。维持了一个说话的状态,却没有说话的能力,这就是当前的口吃状态。
在迷惑中去感受并形成说话感觉的过程,就是在形成那种错误的气息布局的过程。
说话的起点,要强迫自己没有说话的感受,也就是要强迫自己没有那种发声的感受,没有那种释放气息的时候才有的那种感受。让自己能有一个自由的气息布局到位过程,为了能够出气而吸纳布局到位后,试图开始出气才会开始有那种出气的感觉,有那种要发声的感受,有那种发出声音的过程才会有的说话感觉。
吸纳的时候有吸纳的感觉,释放的过程有释放的感觉。保持一个释放的感觉你不可能吸纳布局到位,形成那种正常的释放流程过程。
口吃者的毛病是:在正式说话之前,早早的已经保持了一个说的感受,说话的起点是在已有的感受为基础试图形成说的过程。
口吃和肺活量没有关系,所有教导你如何通过提高肺活量减轻口吃的都是骗子,所有试图通过锻炼舌头灵活度,通过控制声带不闭锁,以及提高肺活量这些方法减轻口吃的,都是傻子。这些努力是强化口吃的源动力。
肺腑的动态能够自由,就是说话自由。一切存在都是为了让肺腑的动态能够自由。如果有不依赖于肺腑动态的存在,肺腑和这种不依赖于自身存在的东西共同配合,那么肺腑就不可能左右当前的动态,那么你的肺腑就不可能自由,结果就是不能自由说话。
肚子是自由的,所以你的肚子能够自如的表现出说的行为。肚子不自觉的提气儿配合口舌的紧张形成说的感受,这个行为和表现说话效果没有关系,当前你的肚子处于和说话无关的持力状态,你以这个状态为根基去实现说的过程,那么你就会勉强就会难受就会不如意,你的肚子根本就没有了那种可以自如自由的能力。所以空有说的感受却没有那种自由自如出气的能力,那就是你没有能力自由自如的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以错误为基础,你会一直错下去。
能够自始至终坦然的展现出应有的正常行为,当然能实现出最终的结果。因为这种结果我们实现过,实现结果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我们有能力展现这个过程。在吸气容纳的过程,也是对容纳到位的气息进行掌控的过程,然后就是掌控气息进行释放的过程。前一个时刻的正确,决定了当前时刻的正确,当前时刻的正确,决定了未来时刻的正确。掌控一个饱满到位的气息,然后释放出去,这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13
	
       
     
    
    
      
	 
	
	吧务
	
	level 14
       
      
	
	
	  在你说出来的时刻,所有的存在都是为了让你把这个掌控的气息给释放出去。可是你的嘴巴舌头特别用力,这个用力却和实现肚腔出气没有关系,根本就不是在让肚腔气息自声喉被释放出去的那种状态。这说明你现在的状态是错的,在以往的一个不经意的点你已经错了,结果有了一个错的离谱的现在。要实现什么样的结果,就会展现出和实现这个结果有关的行为。但是你却展现出一个和实现这个结果无关的行为,然后在无关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这个基础上去实现你所要的效果,错了还不知道自己错,继续进行下去,卡在那里说不出来了,才知道自己错了。其实从感觉别扭,从感觉不舒服开始,你就已经开始错了。
不要说不出来了才闭嘴不说。感觉别扭,感觉不正常,感觉难受就要学会闭嘴。要有能力随时能够停下来,要有能力完全没有说的感觉静下来,然后重新开始。不要将就,能说出来就行,稍微别扭点不要紧,不要有这种思想。
完全停下来,完全静下来,关注肚腔气息的平稳,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一个轻松自由非常简单的肚子能够出气儿,忘了如何说不出来的场景,让脑子里整个就是那种非常简单的,自由出气自由发声的场景。要完全没有说的感觉了,才会完全不受原有规律流程状态的影响,导致你遵循原有的口吃规律去说不出来。
因为那种纠结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能够完全停下来去感受自己到底怎么回事,他们能够完全归零感受当前身体的状态,然后按照简单的说话流程该怎么说就是怎么说。就算他们一不小心进入到那种口吃状态中,他们也不会按照这个状态就口吃下去。
你没有能力完全恢复平静,所保留的那种口吃的残余感受保存着口吃说话的特有流程规律,重新开始的过程就是一个死灰复燃的过程。关注说话的动态就是保留现有的规则,重复说就是重复性的说不出来。重新归零目标明确,就是能出气儿,能轻松出气,非常简单的一个出气儿发声的过程。身体没有口吃的残余,脑子又在目标明确的实现这个简单的过程,这个简简单单的发出声音,你怎么能够实现不出来呢?
	
	2019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14
	
       
     
    
    
      
	 
	
	吧务
	
	level 14
       
      
	
	
	  坦然的能够真实的去说,就能真实的展现出表现说话的气息动态,心是真实的,气息动态就能到位。当前的气息布局及动态趋势决定了相关说话器官自身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主次关系和相互关系,说话器官的自身状态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当前的气息布局及动态趋势。
起点正确决定了过程正确,现在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有正确才能现在正确,现在正确今后才能正确。
没有那种信心能直接展现,你的心态决定了肺腑没有那种真实直接表现声音的气息动态过程,肺腑的动态只是试图要说却不知道如何去说的在那里端起了架子。在这种不自信中关注口舌声喉的状态,在关注中强化他们的能动性。你这种刻意让自己能够说的心态所展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形成了说话器官相互之间比较特别的主次关系,比较特别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所形成的流程关系,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特别的气息布局。我们试图掌控现有气息去表现出特有的展现说话效果的气息释放动态过程,但当前的这种气息布局特性根本不可能展现出正常布局才能有的那种动态流程效果过程。你在那种口吃状态中脱离不出来,是你不可能完全从这种特有的流程中脱离出来,在真实展现的时候就会完全忠实的落实这种特有流程的特性,真正落实的时候就会真实的还原出这种比较特殊的气息布局,以现有的气息布局为根本,努力的掌控当前气息团按照当前这种特有的流程根本不可能展现出正常气息布局动态才拥有的那种特性,才可能形成的那种过程。在你按当前口感特点落实到位真实实现的时候,是真的实现不出来,真的说不出来。
气随心动,能够自由形成相应的气息动态,相应的气息布局。气息的布局及动态决定了说话器官的状态及其相互间的主次关系。
现在气息饱满,你却在感受能不能说出来。说明当前的气息布局及状态和表现声音效果没有关系。保持着这种感觉,在关注中并去形成口舌的可动性可操纵性,口舌在说话器官之间的地位由你的意念直接决定,而不是根据所形成气息动态的需要而相应到位。这种保持这个调整那个,保持那个调整这个,所形成的说话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当前的气息布局,这样的气息布局及动态特性怎么可能展现出正常心态下所形成的气息布局动态才拥有的那种特性呢?口吃的人就是迷失的人,口吃状态的特点及其动态规律为他们所熟知,他们善于在这种规则下去解决问题,非常容易形成那种错误的气息布局及其特性,然后像一般人那样试图掌控气息展现出一定的声音效果过程。同样是控制气息,别人就能够随心所欲,他们就是寸步难行。
有什么样的气息布局及动态,就有什么样的说话器官的状态及相互关系。气随心动,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所以说话非常简单。如今在已有错误的基础上气不能随着心动,所以我们才需要调整掌控气息的相关说话器官。有什么样的气息动态才有什么样的相关说话器官的状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怎么可能直接通过调整说话器官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那种正常的气息布局及其拥有的那种动态特性给调整出来呢?所以你在口吃状态的调整行为注定是一种无谓的挣扎。
感觉别扭,感觉不舒服,有这种轻微不正常的时候,就能够警觉性的停下来,完全停下来,零起步重新开始,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基本脱离出来了。
对那种不真实的和直接展现说的效果无关的行为,也能够及时警觉,及时停止,重新直接真实的开始,你怎么还可能出现首字难发呢?
口吃的人相对于一般的人,有一个一般人所没有的经历。说话当然会有所付出,你的付出是在展现说的过程说的效果,自始至终你的付出过程就是你的说话过程。可是口吃的人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的付出和展现说话效果没有直接关系。他不知道能否说出来,也就没有能力展现能说的过程。他按照自己的经验根据以往的经历把那种气息的饱满把那种他们所理解的说话器官之间的相应关系实现出来,把那种正常说话所伴有的副产品:“说话的感受”给实现出来了。然后保持这种说话的感受开始琢磨着开始调整着试图把能够说出来的流程给展现出来。当前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和说话无关的状态,当前的气息布局及其动态特点完全迥异于正常发声的时候应该有的那种特性。说话器官之间的主次关系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当前状态形成了当前的气息布局,说话器官之间的错误关系导致了当前错误的气息布局,错误的气息布局决定了说话器官之间的错误关系。你这种说话状态的流程动态特点就是错误的,按照这种流程关系处于发声位置开始发力实现的时候,只能导致一种错误的气息布局状态。按照当前的气息错误布局以那种错误的流程用力特点根本实现不出来正常说话的那种气息持续流出持续自由的从声喉释放的发声过程。
一步错步步错,从出现和说话无关的行为并保持这样的行为结果的时候,你就开始没办法正常进行了。
	
	2019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