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包头豫绥闲人
	  
	  楼主
	  
	
	先说佛家的“三观”。所谓佛家修身的“三观”,就是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所谓观,就是统观的观;也有人说是“三关”,犹如闯关或守关的关,有一关过不去也不算成功。翻译出来:奢摩他就是止观的意思,三摩钵提就是幻观的意思,禅那就是禅虑的意思,简称为止观、幻观、禅观。
所谓儒家的“七步功夫”,就是《大学》中提出的“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里的“知”,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的“觉了能知”。只要你找到了“觉了能知”就算是“知”了。
在“知”的基础上保持住此心而不散乱,就是“止”了;所谓“止”,就是止住一切妄念的意思。
一旦“止”的功夫保持住了,就会心如铁桶一样不使外部的干扰侵入进来,内心里一片清净而鸦雀无声,在这种情况下,心就能“定”下来。在未定时,心里总是不停地东想西想而妄想不停,一旦“定”了,就没有任何妄想了,所以叫作“定”。
不“定”之时,不是东想,就是西想,内心一刻也不得安静;“定”了之后,自然就没有东想西想的妄想而静了,这就是“静”。
所谓“安”,就是禅宗二祖回答禅宗老祖时所就的“我心不安”的“安”,也就是安稳的“安”。
所谓“虑”,就是禅虑的“虑”,也就是精思;此“虑”只有在“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内心妄想不断又怎能“虑”呢?只有经过“虑”,才能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于是内心里也就不会产生邪见或妄见了。
所谓“得”,就是彻底的得道了。什么是彻底的得道了?就是《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的最后之境界,也就是常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了杆头再怎么进一步呢?杆头又没有上天的梯子;更进一步,就是再下到地面上来,也就是外表上和老百性一模一样。
有人说,儒家不讲修心,实则大错也。只是儒家在修心上讲得不如佛家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