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一点碎碎念。
感觉时间还是过得挺快的,读博一下子差不多就两个学年过去了。要说最大的感受的话,可能就是关于“读博”这件事情本身的看法。以前要是有人说想读博士,大概会比较鼓励ta报考试一下;现在的话可能不会那么支持别人考博。
读博这件事情确实压力会比较大,虽然一开始也做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不过该来的事情却也不会因为有了准备而不会来。
首先最直接的问题是收入问题,虽然家里一时半会儿也不用自己赚钱帮补家用,但是房贷、结婚,以及接下来养娃,终归是要花很多钱;而比起工作了的同龄人来说,也许他们的工作比自己的还苦逼,但是绝大部分人确实是有收入的,而且这个收入还几乎可以肯定比自己高。以前说“搞学术要坐得住冷板凳”,主要是指要专心致志做研究,现在想起来,物质条件上来说也不得不坐冷板凳。有时候也觉得挺亏欠自己对象的,如果是双薪家庭的话她的工作压力可能会小很多。虽然从比较长远的角度来说有个博士学位可能会提高一个人的上限,但短期来说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
其次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写论文了。工作混吃等死的有,硕士也有水硕士的,不过目前还比较少听到博士混日子的,毕竟科研压力摆在那里。搞科研既需要阅读和写作(本学科不用跑实验室……)的积累,也需要灵感;前者需要大量时间,后者需要一定的运气。可惜毕业规定就放在眼前,deadline并不会等人。结果就是每天醒着的时候肝,睡觉了做梦还在肝。这阵子睡眠极差,经常两三点梦见跟论文有关的东西就爬起来接着写。这阵子互联网企业在吐槽996的事情,还在想搞科研其实都是007……还好科研如果出成果大抵都是自己的东西。
最后的问题现在倒还不用怎么烦恼,毕竟离毕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毕业之后干啥可以等明年再研究。博士说好听叫做“最高的学历/学位”,说白其实也只是学术圈的敲门砖;最终能不能进学术圈,又是一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情——而且比起别的独木桥来说,这座桥的竞争对手至少都是个博士,难度又大了不少。以后要是有幸进入某个高等院校当教职工,还会面对评职称之类的更大烦恼。至于企业之类的,想去人家还不一定要。总之博士定位还是比较微妙。
如果现在有人说要考博士跑来问我的话,可能会问这三个问题吧:第一,你家是不是不用指望你养家糊口?第二,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学科?第三,你是不是闲的**非读博士不可?只要三个问题有一个回答“不是”的话,那通常还是不建议搞科研了——当然例外也有,不过如果目标特别明确,或者有一个问题的影响力特别大(比如说“超级有钱”“极其感兴趣”之类),那读也不是不行。
读博终归是一件苦逼的事情,不过把啥事情干好都是听不容易的就是了。往好的方面说,至少读博看起来比较光鲜;并且,倘若能毕业,好歹也算有个比较高的学位。不管日后怎么样,总归是奋斗过了。
2019年04月22日 19点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