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过往教育项籍粉的文字备份,编号随意,62
刘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劉太阁 楼主
编号62话题:一无知项粉,愚昧引用另一无知小白文,生拉硬扯的大谈所谓项某与关东礼乐,小白梦话,巴拉巴拉,本楼鄙视嘲笑之余,随手抽灭之:
所谓秦的‘军国主义’,仅是个借用近代政治概念的比喻,历史事实的还原陈述,不过‘变法图强式改革’而已,这又绝非单单秦一家,相反,不过占据后发者优势的最晚变法的秦,其变法实践恰恰极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关东六国乃至更早诸侯国们的种种颠覆性之改革经验。概括说: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帝国,就是从宗法血缘社会逐步进化到编户齐民的地缘社会,编户齐民,又不可避免的形成中央集权政治,这期间,井田制瓦解,国野之别瓦解,前645年,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开启瓦解进程,大致同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前590年,鲁国作丘甲,前538年,郑国作丘赋,前483年,鲁国用田赋,开始对平民征收土地税,进入战国,以上变化在各国已经成为常态。此后更具深广度的变法,魏李悝,楚吴起,韩申不害,秦商鞅,至战国末期,户籍登记、王国内全面征兵、王国内全面征税、设郡县、国家授田等等,基本早都是各国标配(齐国有县无郡,而代之以与郡相似的五都)。So,谈神马‘军国主义’,七国皆有啦,谈图强式改革所造成的社会深刻转变与崭新形态,六国与秦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尤其魏赵,与秦更是九十步望百步的差异,强行划分两个世界,史盲搞笑的啦。
所谓‘礼乐’,要说两个定义,一是孔子所云并被后世儒家不断拔高的西周礼乐,即井田朗朗、国野分明的周代贵族社会之行为规范,以此标准哦,春秋尚且被夫子骂为礼崩乐坏,战国这些个只会竞武力逐功利的玩意儿,更都要一边儿玩儿去啦。另一个,是基于现实存在的描述性定义,即在承认‘礼乐’本身随时间不断变化这个前提下,来论述各时期‘礼乐’,有周礼,也有春秋礼乐,有战国礼乐,更有漢之礼乐,那么所谓的‘关东六国礼乐’,也就只能在这个定义下展开:礼,古代有五,吉、凶、军、宾、嘉,也即祭祀礼、丧葬吊唁礼、军事战争礼、宾交往来礼和国与民喜庆之礼,吉礼包含的祭祀天地鬼神社稷祖先日月山川等等内容,从战国至秦帝国再到漢帝国,皆大同小异。凶礼,关于诸侯这部分,在春秋就已衰微,几百年里能在诸侯间吊丧会葬的,不过齐鲁晋郑这几国,到战国,更只有楚韩区区数例,反而是到了漢代,皇室与诸侯间之凶礼被彻底规范化常态化。宾礼嘉礼,与吉礼类似,各国区别不大。唯一有些差异的,也就是军礼,带有明显秦国特色而他国没有的,首功制、连坐制(借鉴的魏)、大规模基建工程,如此而已。如果结合周代来说,那么秦国与六国的军礼差异,要远远的小于周代与战国诸雄的军礼差异,其中沧桑变迁,【淮南子】一语道尽:【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修戟无刺;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幨以守,连弩以射,销车以斗。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也。】
So,结合以上科普,再看神马秦军国与啥六国礼乐的混乱瞎类比,毫无常识,逗乐而已。最后,再谈谈高帝与项籍小人。
高帝早年常祷枌榆之社,起兵祠蚩尤,称帝后更置梁、晋、秦、荆、河、南山、九天之巫,祭祀天地神明河海山川,祭孔子。为秦皇、楚隐王、魏安厘王、齐缗王、赵悼襄王、魏公子设守冢之家,以王礼葬田横、楚将礼葬项籍。保境安民起义兵,续六国后迎立楚王,立韩王,秋毫无犯入秦灭秦。与南越王以礼相交,使其甘心臣服。都关中,大赦天下,以丰沛为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赦代地吏民,赦燕吏民,等等等等。高帝之礼乐,吉、凶、军、宾、嘉,尽皆齐备而躬行,鉴舞制乐,有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虽文武周王再生,亦不能过也。项籍这种屠秦灭楚乱诸侯、做事毫无规矩底线的丑陋玩意儿,也敢与高帝比?项某须要有多远滚多远啦。。。
2019年04月17日 06点04分 1
level 1
劉太阁 楼主
在规则制定与礼乐重建上,高帝全方位吊打项籍这渺小水货,乃是基本常识啦。。。
2019年05月15日 11点05分 2
level 1
劉太阁 楼主
常识,是很重要滴。。。
2019年06月19日 03点06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