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架
车架方面我选择了Cube Reaction C62这款车架,选择它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它很便宜,有多便宜大家可以去某宝看看
还有它支持Shimano Di2的内走线,能让我的套件走线会更加简洁和保护性更强。
它的车架角度数据甚至比某些一线品牌更加进击,上面也有提其数据,仅423mm的后叉长度和69的头管角度,唯一让我觉得可惜的是头?ざ龋?绻?7吋车架它头管仅有10cm的话,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Racing的角度,但是也不是让人失望的12cm,而是中规中矩的11cm,在29HardTail车型中并不算是个进击的数据,不过这并没有多大关系,通过负角度把立的调整,它依旧是一个角度数据相当Racing的车架。
同时它也是148开档,也就是Boost规格开档,近几年的主流风格开档,能兼容更宽的胎宽(虽说没有必然关系),据说能提高车后叉部分12%刚性(我希望在开档轮径规格的探索到此为止,因为消费者不都是傻子。据说Pivot和Knolly想推广Superboost规格,也就是157规格,能从142-157提升31%的刚性)
这里题外话说一下关于Boost规格的思路和重要性。很多吧友认为Boost规格是厂家圈钱的套路,因为一旦更换Boost规格的车型,你需要更换架叉轮,更换一个新的盘片甚至牙盘,这对厂家来说是非常舒服的,因为这里会消耗掉你钱包的大部分脂肪,让它变得干巴巴的。
好吧偏题了这里来说说Boost,Boost是Trek和Sram合作2014年推出的规格。它是以通过改变其法兰宽度来达到更高侧向刚性的一种规格,这里就会有吧友吧啦吧啦的什么“142桶轴够用啦”“快拆又*不坏”等言论,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大部分135快拆/142轮组,它们都可以互相的通过转换件去改变其规格,就是俗称的桶轴转快拆,快拆转桶轴。142桶轴相对135快拆的确能拥有很好的刚性和更加稳定的规格结构,至少快拆偶尔会有时会可能松动,而桶轴大可不必担心,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规格改来改去但是“其法兰的宽度”并没有改变啊!而这次Boost148主要的提升其实并不是增加其轴心宽长带来的,而是改变法兰的宽度而带来的侧向刚性提升。这里我们是不是对Boost有了新的认识?Boost改变了多年来不变的法兰宽度带来的侧向刚性提前,其实也算是一点点开拓的意思吧。
但是更宽的后叉带来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对于车手的鞋尺码会有一定的要求,类似于欧美部分人的大脚穿鞋子后,可能会蹭到后叉,甚至无法正常踩踏,并且你的后拨将会更加靠外,摔车后后拨损坏的几率会增加,你的牙盘Q-factor会变得更大,这对你的踩踏会有一定的影响,这里更别说SuperBoost规格,它只会让这些问题更严重。虽说我希望后叉宽度规格之争到此为止,但是我相信厂家们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至于推出Boost规格的厂家吃相确实难看,通过快速的更新新规格去掏用户腰包,实属流氓,快速推出新规格很快就会有小厂家防止在规格上被淘汰很快的跟风,修改自己原来成熟或者完善的产品线,这对这些小厂家来说的确是噩梦,若不做出改变就会落后,改变需要成本太大,并且消费者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小厂家,我这里举几个例子,如前几年山吧很火的道卡斯,卜威,峰大,米赛尔等等,他们的确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他们也陷入了这个矛盾区域,我希望他们能快点振作起来。
Sram一贯的作风就是通过快速更新推出规格,快速占领市场,这的确可以赚钱,但是这种做法也确实让人太过恶心。
最后关于Boost的一句话
“主流厂家的野心永不止这点,他们都是商人,148迟早会被新的157推翻,但是我希望148能陪我更久一点”-赤♂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