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双柱斜拱门楼示意模型试做
古建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近期壁画正在山西省部展出,有看了看。结合资料尝试制作了下双柱斜拱部分的示意模型,希望能比较直观的展现下自己的理解。。。也听取大家的见解。
2018年12月05日 10点12分 1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因为只是示意的,做的比较粗,小斗什么doujiamjj,有几个结构后面有更正。
2018年12月05日 10点12分 2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可能的遮椽板
人字补间应该大些。做时候有些着急了,没想
2018年12月05日 10点12分 3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bubifwngj
i
部分壁画细节
2018年12月05日 10点12分 4
吧务
level 11
我的感觉是也许柱头铺作有两个,但应该不是斜栱,画成朝两边撇只是当时绘画者描绘透视现象的一种特殊画法,因为栌斗也是外撇的(但斜栱不会这样)
2018年12月05日 10点12分 5
同意。应该就是消耗了一个窄开间专门填充土质隔墙,每堵隔墙四角各一柱,上有铺作,仅此而已。平面形式如汉魏洛阳阊阖门遗址。
2018年12月05日 11点12分
我几年前才看到时候也认为是个园林常见的双拱,看了多次实物,感觉确实是斜拱。不然最上面的替木没发安放,替木仔细看还有卷杀,还有其它细节都画的很写实。
2018年12月05日 11点12分
@旧书2006 只要俩柱子隔得不是太近(太近用双柱没啥意义),跳头不用令栱的情况下足够放下两个替木了,另外楼主你的模型里的大斗也没有随着华栱偏斜,但绘图中的大斗明显是跟着华栱一起偏斜的,说明柱头枋、华栱、大斗三者很可能依旧是常规的正交关系。
2018年12月05日 11点12分
@旧书2006 就和敦煌壁画里“仰画椽飞”一样(现实中屋面这样就排不了水了),都是对建筑局部透视效果的极端夸张化。
2018年12月05日 11点12分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仔细看照片的人字形补间,两廊的是可以看到齐心斗的,而门楼上的是被遮住的。是画师为了体现,人字补间被前一层的枋给压住了。是专门画成这样的。说明后面才是正心枋的位置,也必有根柱在枋下。。。所以极有可能是三柱式或五柱式,。我复原成了三柱(比较省力)
2018年12月05日 11点12分 6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有观点说一个多中心点,多一点透视画法。。如果斗拱部分用了三中心,下面的小桥又变成一中心说不通。这个图就墓道宽,分散中心画法没有必要,一眼就看全了。视线怎么可能浮动呢?
替木可能看不出尺寸,但比例还是基本
正确的
,一是替木不可能太短,太短是吃力不讨好。起码有一个拱长吧。二是可以看两端替木之间的空隙和替木自身的比例。
现在我对这个壁画重新关注,也是因为看了该墓葬其它部位壁画的资料和部分实物,感觉绘画水平很高,可以讨论的依据。
2018年12月05日 11点12分 7
古人画建筑向来是天马行空的,不能以西方的概念审视。图中所有斗栱都是进深方向的,之所以用三中心是为了避免遮挡。比如门是内开的,却画成外开样子,是同样的道理。
2018年12月05日 12点12分
@hlldtl 补充,只有转角铺作是45度方向的。
2018年12月05日 12点12分
@hlldtl 三中心是个伪命题,你说那个也不是三中心,是一大两小,整体一个中心,局部两个中心。。。就这个大中心实际也不是用一点透视画的,这不过是画师直观上用了对称的画法体现了进入感,原理和四面爆炸的画法类似,只是和一点透视最终效果类似,那个年代没有一点透视理论基础。
2018年12月05日 12点12分
@hlldtl 你看中间桥地面,就是个先画左右,再把下面插进去。。透视可以变,结构之间的关系不会变,不会吧前面的画到后面,也不会把一个画成两个。不是斜的替木那个地方太难解释。
2018年12月05日 12点12分
level 10
对比下面栏杆画法,白墙后面会不会有柱子
2018年12月07日 02点12分 8
level 1
注意祈年门台阶的画法,可谓一脉相承
2018年12月31日 04点12分 9
level 11
李乾朗先生支持斜栱说
2019年04月10日 06点04分 12
level 9
旧书2006 楼主
还可以从庑殿顶方面去考虑下。
2021年04月03日 08点04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