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ldtl hlldtl
关注数: 4 粉丝数: 185 发帖数: 2,026 关注贴吧数: 3
观王南巨著《规矩方圆》一书学术研讨会之怪现状 《建筑学报》给王南的巨著开了一个学术研讨会,详见《建筑学报》2019年7期或公号,请来的名流大咖有崔愷/王贵祥/冯时/庄惟敏/朱小地/贾珺/梁鉴/王军,总之大体是“自己人”(清华帮),我们南方高校的专家一人未请(请了怕会场气氛不和谐,还要搭红包,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基本上是唱赞歌,吹捧加宣传。没有质疑和讨论,这,便是中国学术界之怪现状。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其真实的目的和动机又何在呢? 此巨著在书店早已有售,价格不菲,约近500元。我在想,书基本是廉价的高班学生作业水准,没有下过苦功,更无什么创见,基本是体力劳动加牵强附会的凑图,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自掏巨款买这样的书呢?大半年来,样书一直没有拆封,看来是无人问津。大家都不傻。 1.根号2的假说始自王贵祥,据说唐宋建筑檐高和柱高之比为根2。恕我愚钝,从佛光寺大殿和营造法式那么多大木图样里都没看出来。 2.古人的建筑设计中局部(注意是局部)存在一些方圆/圆方的构图关系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以“造神”的心态来夸大化就没意思了,在古人博大精深的营造史中,又能有多大的智慧含量和权重呢?想据此建构当代的“法式”,无异于痴人说梦。 3.古代建筑师只画大木地盘/侧样图一类,没有立面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屋架高度由进深决定,如此而已。如果连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都不清楚,所做的研究无异于自娱自乐。 4.“非有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这句话送给王南,正好。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比什么都强。
千秋功过——论单霁翔 单霁翔提前3个月退休了(据百度,他的生日应该是7月),确切地说,是被退休。4月8日,一切是那样突然,仿佛是(不,正是)猝不及防的政变。 仓促到连退下来之后的归宿(去哪里?干什么?)都没有想好,据北京的朋友说,被迫退位的他只能搬进局促低矮的故宫十三排的一间小屋——那里曾是清代下人们的宿舍。 本来,是想到2020年,亲手将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不是吗,据说故宫现在到处都是工地,如火如荼的,而到2020年6月,将是一片祥和。 权力的突然丧失,还有王旭东春风得意的微笑。 单霁翔仿佛在一夜之间老了。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单霁翔是故宫历史上最亲民最敢做敢为的院长,当然,也是最浮躁最好大喜功最爱作秀的一位。一味迎合甚至煽动,让故宫红得发紫。我想,他一定没有看懂过老子的《道德经》。 无为的最低要求是——不妄为。比如,养心殿真的需要如此大修么? 3月3日下午,2019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强调——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机构,不是庙会/集市,也不是娱乐场所。它应该是高尚社会风气展示和引导的场所。博物馆应是高雅而不深奥,亲和但不媚俗,这是一个博物馆的基本属性决定的,要坚持底线。 显然,在中央电视台剑指的是单霁翔,故宫博物院——你突破底线了。 7年后的故宫与7年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形象媚俗化,环境公园化,工作表演化,宣传炒作化,院长网红化。口红/火锅/抓娃娃机/朕今晚翻你的牌——不是对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是去恣意地消费它。 单霁翔和耿彦波一样,都是极有抱负和情怀的人。 可惜,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并不是抱负和情怀,而是格局和眼光。
文献分享:佛光寺东大殿大木制度探微 摘要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谱系相近的建筑实例分析,深入解读了东大殿的大木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结合功能、空间、形式和结构等建筑要素的综合分析,本文尝试建立东大殿的大木理想模型: (1)大殿营造尺长29.33厘米,总间广116尺,中五间广17.2尺,两梢间广15尺;总进深60尺,每间深15尺。 (2)大殿用10.5寸材,每分°0.7寸,约合2.05厘米,足材广21分°,单材广15分°,材厚10.5分°(为足材广之半)。 (3)斗栱标准出跳24分°,第一大跳与第二大跳均出跳48分°。 (4)8分°模数线为斗栱的基本模数控制线,反映了“倍斗而取长”的古制。 (5)下昂的头昂自里外第一大跳的交互斗斗口斜出,构造关系决定下昂斜度,即平出96分°,抬高两足材。 (6)大殿平柱高240分°,铺作总高118分°,屋架总举高220分°,中部“主堂”举高107分°(为堂深四分之一)。 (7)慢栱长同架深(107分°),为梢间广与进深之半。 (8)当心间广(246分°)与梢间广(214分°)之差,为当心间扶壁栱相邻隐刻慢栱之间空当(16分°,即齐心斗长)的2倍。 关键词:佛光寺东大殿,大木制度,理想模型,《营造法式》
更接近原貌,反映前辈研究成果的《营造法式》完备版本 《营造法式合校本》(一函八册) [宋]李诫 撰 傅熹年 汇校国内著名建筑史家傅熹年先生用红、绿、蓝、黄、粉红、朱六色笔批校,以1925年陶湘刊本为底本,用5个重要传本和一个摘抄本做校本,并且把梁思成、刘敦桢和朱启钤等权威古建筑史家的注释和批校汇于一本,可谓是《营造法式》目前最权威的版本,也是古建筑学界、高校土木建筑专业研究和实践的案头必备书。 傅熹年先生此次校订营造法式,以1925年陶湘刊本为底本,利用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定刊本残卷、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铁琴铜剑楼瞿氏旧藏清前期抄本、明抄本《续谈助》中源于北宋崇宁二年成书后最初刊本的摘抄本,以及故宫博物院藏清抄本和上海图书馆藏张蓉镜抄本共五个重要传本以及一个摘抄本为校本进行校勘,并收录了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刘敦桢先生批陶湘本、刘敦桢先生校故宫本、朱启钤先生批校陶湘本的批注,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本中的注文对文本校订的内容,对营造法式第1至28卷的文字部分进行合校,补入阙文,罗列诸本异同。同时还附上前辈学者的评议。傅先生此次合校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现存重要传本和前辈研究成果,校订出一本更接近原貌并反映前辈研究成果的较完备的版本。
2017.1.31关于佛光寺东大殿的晚唐材等制度的“2017master猜想” 关于晚唐建筑大木材等制度的“2017master猜想”: 今日(2017.1.31)上午拜访老师“master”,谈及这两天关于“佛光寺东大殿有无材份制度”的讨论,他认为完全可在参考文章作者和我的假说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并提出如下猜想,暂且名为“2017master猜想”(版权所有,剽窃必究),供大家讨论。 一,晚唐建筑材分15等。 二,单材高最大12寸,最小5寸,其间以0.5寸递减。 三,单材高厚比为1:0.7 四,契高为单材高之半。 由此,则晚唐材等理想尺寸如下: 一等材:单材高12寸(宽8.4寸),契高6寸,——足材18寸; 二等材:单材高11.5寸(宽8寸),契高5.75寸,——足材17.25寸; 三等材:单材高11寸(宽7.7寸),契高5.5寸,——足材16.5寸; 四等材:单材高10.5寸(宽7.4寸),契高5.25寸,——足材15.75寸; 五等材:单材高10寸(宽7寸),契高5寸,——足材15寸; 六等材:单材高9.5寸(宽6.7寸),契高4.75寸,——足材14.25寸; 七等材:单材高9寸(宽6.3寸),契高4.5寸,——足材13.5寸; 八等材:单材高8.5寸(宽6寸),契高4.25寸,——足材12.75寸; 九等材:单材高8寸(宽5.6寸),契高4寸,——足材12寸; 十等材:单材高7.5寸(宽5.3寸),契高3.75寸,——足材11.25寸; 十一等材:单材高7寸(宽5寸),契高3.5寸,——足材10.5寸; 十二等材:单材高6.5寸(宽4.6寸),契高3.25寸,——足材9.75寸; 十三等材:单材高6寸(宽4.2寸),契高3寸,——足材9寸; 十四等材:单材高5.5寸(宽3.9寸),契高2.75寸,——足材8.25寸; 十五等材:单材高5寸(宽3.5寸),契高2.5寸,——足材7.5寸。 五,晚唐为材契制(无材份制),采用“足材基准线模数制”,竖向以足材为模数,横向以1.1足材为模数,尺寸取整(尾数最小0.5寸)后形成模数网格。若七铺作,第一跳1.2足材(取整),第二跳1足材(取整),第三/四跳1.1足材,头跳华拱心长=泥道拱心长=2.4足材,二跳华拱心长=慢拱心长=4.4足材,瓜子拱心长=令拱心长=2.2足材。 六,辽代基本同上,铺作仍采用“足材基准线模数制”,但不如晚唐严谨,横向以1.1~1.2足材为模数。 举例:如佛光寺东大殿理想用材:10寸材(材宽7寸,足材15寸), 如独乐寺观音阁理想用材:8.5寸材(材宽6寸,足材12.75寸), 如独乐寺山门理想用材:8寸材(材宽5.6寸,足材12寸)。 欢迎大家讨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