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孙世娥
楼主



1975年第一工业机械部召开会议,蒋子龙作为代理主任也被邀请列席会议。《人民文学》编辑许以找到会上来的。她读过蒋子龙的作品,非常喜欢,恳请他写一篇工业题材的小说。他有些受宠若惊。于是,白天开会,晚上就开始构思,《机电局长的一天》就这样在会上完成了。小说在复刊后的《人民文学》第一期头条发表了。没想到,《人民文学》第二期就开始就当大毒草批判!蒋子龙女儿出生了,他在家里熬了一锅小米粥,装入暖壶,骑车往南开医院给妻子送粥。不料到了医院门口,已经有人候在那里,一言不合粥砸了,返回家,重新熬。《人民文学》的副主编李希凡早已代他写好了检查,并给天津市文教书记当面读过了,书记表示同意,只是让蒋子龙认头,并在检查上签字。
蒋子龙挨过了一个夜晚,第二天一早便有吉普车接他到市里,李希凡代他念了检查,蒋子龙啥话也没说,在检查上签了字。他发誓不再写小说,从此与文学彻底告别。 蒋子龙的“检查”公开发表了。
“第一,找到市委书记,确定《机电局长的一天》是‘大毒草’。《人民文学》本意是保我,我不同意。只好拿书记压我,逼我在检查上签字。他们让我念检查,我不念。李希凡就以我的口气念我的检查,我的领导逼我在上面签字,这很尴尬。所以,后来开我的作品讨论会李希凡都不参加。有时候碰上了,我主动想跟他说话,他老远就拐弯了。”
“我没拿这当回事儿。那个年代,他扮演了一个角色,或许现在觉得有点尴尬。”蒋子龙说, “我会跟他握手,我不提任何别的。就是向他问好。如果他道歉,我会替他圆场。我们在历史角色中扮演一个角色而已。我会说,好在你是红学专家,检查比我写得好!”
“外面正下大雨,她淋得像落汤鸡,进门就鞠躬,向我赔礼道歉。”蒋子龙一打听,才知道是《人民文学》的一个编辑,先是找到工厂,又从厂子找到医院。如果你不记恨《人民文学》,就再给我们写一篇小说,我们非常需要你的原谅,也好向读者有个交代。
蒋子龙被感动了。编辑走后,他就开始构思,以一天一万多字的速度,完成了《乔厂长上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