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宋扬先生--拿什么奉献给你
陈歌辛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悼宋扬先生--拿什么奉献给你   宋扬先生走了,悄悄地走了,但他什么都没带走。没带走他的歌,没带走他的文章,没带走他的心。  我生也晚,我学会“小呀么小儿郎”的时候,还是从母亲那里听到、从兄姊们那里听到的。那时还想:怎么这么不讲大道理,只说无颜见爹娘?   然而与先生有缘,虽然我调入中国音协时,先生刚刚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音乐研究所,但先生时时还会来音协看看。初次见先生,同事悄悄告诉我:这就是“小儿郎”的作者,吃了一惊,因为和很多人一样,我也以为《读书郎》是首民歌。  以后和先生见面的机会还多,先是参加音研所的哲学读书会,先生不如年轻一辈气盛,却总是聚精会神地倾听,到了最后发言,理路通畅,持论允中,没有前辈的架子,并告我读书多固然好,还须精,想法多也好,但要站得住脚。当时似懂非懂,如今想来确实至理名言。  之后有缘与先生长子词作家宋小明结识,成为挚友,但因先生已经退休,见先生的面反而不甚多。后来某厂家用《读书郎》作广告,追问之下给了一笔补偿金,先生拿来自费出了自己创作谈的册子,并买来送给朋友和晚辈,我有幸也得先生赐书。读后深为先生关于创作与生活、创作与大众、创作与时代、创作与个性,特别是创作与对真善美的追求的关系的论述所触动。  先生早年创作很多作品,都曾万口流行。《读书郎》更是流布遐荒,被人们当作民歌,得此境界者,非大家不可。《古怪歌》等则于现代歌曲创作中开讽刺歌曲先河。此后先生任《歌曲》编辑部副主编前后凡30年,发掘了大量优秀作品,培养了几代词曲作家。晚年则专心研究理论。先生一生,尽酬天下,尤其对“小儿郎”的关怀可算贯穿一生始终,无论创作、编辑还是理论研究,先生对假恶丑深恶痛绝,对祖国、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却是满腔热忱,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我来说,先生80年代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有很大影响。作为前辈,在那个流行音乐尚是“妾身不分明”、备受非议的时候,先生能公平持论,既坚持原则,又不僵化保守,承受不少压力,实属难得。  先生走了,没带走他的歌,没带走他的文章,没带走他的心。他留给我们太多的遗产:爱国家、爱人民、爱生活,爱憎分明,与时俱进,持平常心,做不凡事。我知先生精神不死!谨成联以挽:   嬉笑怒骂皆成律吕无私但酬大天下  亮节高风俱化春泥有梦全为小儿郎 
2005年11月01日 12点11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