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习俗:无锡县与宜兴县
宜兴播报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无锡县
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英商在开化乡许舍里开设全县第一家茧行。翌年由孙伯清和顾勉夫共同投资,在洛社开设仁昌茧行,建单灶80副,并在杨市、北新桥、浜口、钱桥开设茧行,为洋商收茧。清末民初,蚕农以出售鲜茧为主,土丝逐渐绝迹。民国初,有桑田82400亩、桑树36480037株;共有养蚕户142005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3%以上。1919年,全县有茧行223家,茧灶4812副。
1927年,收鲜茧22250担,每担鲜茧价100元,折大米830公斤。1929年,全县桑田面积251037亩,年产鲜茧约1.2万吨,蚕茧产量居全省之首,达全盛时期。无锡一下子成为江南蚕茧集散中心地和最大的干茧市场。1930年,无锡经江苏省蚕业取缔所核准而批准的蚕种制造场已达33所,另有蚕农合作社、蚕业合作指导机关数百处。至解放前夕,全县有桑田13.5万亩,产茧1750吨。1954年,仅市郊有桑田17013亩,产茧606吨。1985年桑田8.1万亩,产量4100吨。
宜兴县
民国期间,民间自诩宜兴有“黄、白、黑”三虎,即“稻、茧、猪”,养蚕遍及全县,尤其是和桥、官林、徐舍地区为最盛。1926年设蚕业公司,负责宜兴、溧阳、金坛、丹阳4县的蚕桑业。1927年产茧最多,达2325吨。1934年改为蚕桑改良区,在和桥、官林、徐舍各设中心指导所,下有指导所33所,配指导员35人,助理员26人1952年选定城东区华美乡,芳桥区境美乡、芳桥乡等所有不伐条的高桑处,俗称采桑,设立采集桑葚淘洗站3处,采到桑葚25263公斤,淘洗桑子410公斤。1957年桑园发展到29143亩。1985年全县育栽种苗300~500亩,嫁接桑苗800万~1000株,制蚕种18.7万张。1986年产茧870吨,为解放后最高年产量。1987年新建乡张水沟村储贯吾承包桑园10亩,全年养蚕19张,产茧626公斤,总产值3982元,为全县蚕茧收入最高的专业户。
2018年10月10日 11点10分 1
level 13
当年宜兴第一所本科大学——宜兴农林学院就有养蚕专业。
2018年10月10日 12点10分 2
level 7
历史上锡县不如宜兴
2018年10月13日 06点10分 3
level 1
产业兴衰不过百年。
2021年07月15日 09点07分 4
level 1
这个事还是我小时候有印象了,婆婆家整个楼上楼下全是养的蚕,蚕吃叶子的声音都能听的清清楚楚,现在民间养蚕没落了,不过现在还能看到有桑地的吧
2021年07月16日 01点07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