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含盖了“忠恕之道”,曾子未达圣意!
论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邗子
楼主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是能够贯通“六经”的“中庸之道”,具体的方式方法是“格物致知”。而曾子的所谓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能贯通“六经”吗?
显然,曾子未达圣意。
“中庸之道”含盖了“忠恕之道”,中庸之道用于人事,则表现为忠恕!中庸之道,还可用于政事,乃至用于天地鬼神!
《中庸》之中,天上一句,地上一句,似乎不甚连贯,其实,它暗藏着“格物致知”的秘密。
2018年09月23日 08点09分
1
level 5
邗子
楼主
孔颜之乐,乐什么,这是儒门公案。
儒门的另一公案是“格物致知”!
邗子突然觉得读懂了《中庸》,特别是《中庸》中暗藏的“格物致知”之术。甚乐。太乐了,若不是理性控制,几乎欲疯颠。
各位仁兄勿拍、勿骂,要不然,别人就不知道谁是疯子了!
2018年09月23日 08点09分
2
level 12
無口の阴阳师
敢问《中庸》?
2018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3
邗子
问题太大,指向性不明!简答曰:《中庸》,“四书之一”!
2018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無口の阴阳师
@邗子
敢问格物致知?
2018年09月23日 13点09分
邗子
@無口の阴阳师
格物致知,先儒论述备矣,何劳考问?我所做的事是实际操作性的:怎样格物(或如何格物)?看样子,@君子好名志不在此啊!
2018年09月24日 06点09分
無口の阴阳师
@邗子
格物致知,朱子训“物”字为“理”字,王阳明训“事”字。训理字则所谓“博览”也,训“事”字则所谓“归于本心”也。君何居?
2018年09月24日 08点09分
level 5
邗子
楼主
子思作《中庸》,其蚌病生珠也。何所病?病无传人!于是乎笔之于书,以俟将来。
朱熹从《礼记》中辑出《大学》、《中庸》,其慧眼识珠也!
邗子意外地(自以为是地)读懂《中庸》,其罔象得珠也!
珠——珠——珠;乐——乐——乐!!!
2018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4
level 5
邗子
楼主
因为太高兴,特将今天的日记摘录于后:
儒门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后世儒者诠释多矣,兹不赘述。特奉和十六字:心危性善,道心微妙。精一绳万,执中时徼。
儒门心法,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2018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5
level 5
邗子
楼主
兼答
@君子好名
格物致知是儒家特有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方法。它隶属于中庸之道。据说这一方法失传久矣。
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摘出后,中庸之道和格物致知便成了朱夫子剥制的精致的标本了。朱熹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
不遇知音不弹琴!恕邗子暂时略过格物致知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2018年09月24日 06点09分
6
level 5
邗子
楼主
《礼记》:礼者,理之不易者也。
2018年09月24日 09点09分
7
level 5
邗子
楼主
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义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庸》,却没有认真地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其中有术!
《中庸》之中,隐藏着重要的方法论——格物致知!
这种方法论,本来就比较难以发现,当《中庸》从《礼记》中单独隔离出来,就更难发现了。
2018年09月27日 07点09分
8
切磋琢磨
“乃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庸在此作为“不改变保持原样,延续之前””
2019年01月10日 16点01分
level 5
邗子
楼主
通常人们解释的中庸:“正正好”才叫中庸,而非“和稀泥”。
这很通俗!但是,这样解释也太贬低了中庸的思维的方法论意义。中庸是可把握、可操作的,而不是纯思辨的!
只有通过具体的“格物致知”才能真正把握中庸!
一个“格”字,难倒了读书人!实际上,古人都已经解释了,只不过它隐藏在众多的表达之中。
2018年09月28日 12点09分
9
level 5
邗子
楼主
“忠恕违道不远”。
——请问,违什么道不远?吾必曰:忠恕违中庸之道不远!中庸之道大矣哉!
2018年10月06日 08点10分
10
切磋琢磨
中庸是方法论,忠恕是本质论发展观。道本道用的关系。尽己为忠,最大极限完善照顾自己。推己为恕,照顾好自己的人才能照顾好别人,认识自己的人才能认识别人,类似修己安人的说法。
2019年01月10日 22点01分
切磋琢磨
转:““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019年01月10日 22点01分
切磋琢磨
本+用=道
2019年01月10日 22点01分
切磋琢磨
治:研究,以人研究人。
2019年01月10日 22点01分
level 7
六合道德经
中庸之道,也就是天地之道,古人描述天地之道,主要是《易经》,请参阅《论语哲学原理》
2019年01月29日 06点01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