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
taijiquan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四为 楼主
这几天事情颇多。
孩子高三了,开了几次家长会。作为家委会的成员,跑前跑后的,不得空闲。
明天后天又要出门,奔波在路上。
前天晚上,几个朋友聚会,有个朋友突然问我:你几点休息啊?我看你休息挺晚的。
我说大概12点左右。
他问为什么那么晚呢,我回说看看贴吧。
他说你用那么长时间看贴吧,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这一句话,让我不由得回想起了很多。
我2012年开始学习太极拳,学拳伊始,关注了太极拳吧,那个时候,真的是收获满满。太极拳吧,为我打开了太极拳的新视野。各式各样的理论,见仁见智的思辨,精彩纷呈的视频,都吸引着我的眼球。
那个时候,花费在贴吧上面的时间,值得。
转眼之间,时间已经过去了6年。
贴吧里面,没有了需要学习的理论,或者说,虽然有,但是不值得花费时间去寻找。视频,当初下载了很多,现在又删除了很多。想看的,打开电脑就可以,不必大海捞针。
回头想想,把时间花费在贴吧上面,真的不值得。
作为一个老师,我不愿意看到脏口贴;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我不愿意看到仗势欺人;作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我不愿意看到门派攻击和对前辈的攻击。为此,我发了一些言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不管别人态度如何,起码,我内心坦荡。
对于许多的吵架贴约架贴,我能劝尽量劝解,不过,人微言轻,无奈。
朋友的几句问话,点醒了我。既然这儿已经没有了收获,或者说虽然有些许收获但是与花费时间不成比例,那么就无谓在这儿花费过多的时间了。
所以,暂别。把时间多用在拳上。
沉淀一段时间。回头再来,也许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018年09月06日 01点09分 1
level 11
我看其实还是因为孩子。可以理解。孩子上大学再来。多多保重。
2018年09月06日 02点09分 2
level 6
做为一名资深京剧迷,《洪羊洞》可以说是一出既熟悉又陌生的戏,这出戏讲的是杨六郎晚年由病重到去世的一段故事。熟悉,是因为凡是喜欢老生的几乎都会唱其中的几段即所谓的“洪三段”;陌生,是因为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这出戏。前段时间,中央11放谭富英先生录音谭元寿配像的音配像版的《洪羊洞》,我完整的看了一遍,到了后边的散版部分顿感谭先生此剧乃经典中的经典!于是在网上又找了杨宝森、孙岳、马长礼、张克、王佩瑜、于魁智等人的该剧和谭先生的对比听了多次,尤其是最后的散版,谭先生唱了8分钟多,其他人的都在12分钟左右,光说京剧慢,不是都慢,而是不慢的人太少!其实关键的关键还不是慢的问题,当年谭鑫培曾听过某位名角的《洪羊洞》,只说句“我看他怎么死”!因为后边散版唱完就该杨六郎死了,但是,谭先生之外的另外几位演员,除了杨宝森先生基本唱出了人之将死的感觉外,剩下的几位生生的就是大活人的气息!谭富英先生则是把人之将死的气息和心理演绎的传神到了极致,虽起高腔但丝毫不破坏气息微弱的气氛,而且本来是慢节奏的散版生生比别人节约了近50%的时间!其实京剧的现状和太极拳的现状是极其相似的,真正内行的人少之又少了,所谓的名家绝大多数顶多也就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货!
2018年09月06日 09点09分 3
还是看演员。舞台剧不只是唱念坐打。需要表演天赋和技巧。京剧演员过于重视那些特殊技法以及一味模仿前人,固步自封,脱离了市场。太极拳也类似,盲目崇拜前人,老师,只能寸步难行
2018年09月06日 11点09分
我曾看过现代编的京剧曹操与杨修,故事很紧张,所以一点不觉得慢
2018年09月06日 11点09分
@阴阳怪气瓶 曹操与杨修那戏没什么艺术价值。
2018年09月07日 06点09分
@auvhahahaha 我们俩理解不同
2018年09月07日 11点09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