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望】 吹糖人和浇糖人
50休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小时候,经常见到一些手艺人,挑着担子,风雨兼程,穿街走巷,凭着一门熟稔的手艺,赚取菲薄的工钱,讨生活,过日子。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与糖锅长期为伴,吹糖、浇糖,制取糖果玩具的卖货郎。那时,在大街小巷,大小弄堂,总能听到有人敲着一面小镗锣,肩上扛着一副挑子,晃晃悠悠地巡街而过。那一面小锣,持续发出“嘡、嘡、嘡”的悦耳声,一下子就把成群的小孩吸引过来,聚拢到身边。
  卖货郎的这副挑子,前头总是吊着一只木柜,上面竖着“门”字形的框架,有两条水平的横挡,包裹一层厚实的稻草,插满一只只用饴糖精心吹制的玩具食品,只只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如有阳光照射,更显晶莹剔透,使人大饱眼福,又唾液横生。一帮小孩前拥后挤,吵吵嚷嚷,看着,闹着,就不走了。其中不少人立马回头,直奔家里,盯着大人掏腰包,去买下他们早已看中的糖制玩具。实在没钱的,就紧盯着这些玩具,横看竖看,总看不够,怎么也不肯轻易离去。
  这些糖制玩具,大人们习惯地称为糖人,制作糖人的小贩,就称为吹糖人。吹糖人的挑子很有讲究,前面的一头,木架下面是一只圆木桶,桶内底层拢着微微点燃的砻糠,幽幽的暗火,焙着将溶未溶、软硬适中的半锅饴糖。这些用麦芽熬成的饴糖,上海人一般称为“秦糖”。吹糖人见人多的时候,就会撂下挑子,稳稳坐定,用手挖出一小团秦糖,先是

出一个长长的管状,将一头封死,另一头则插入麦秆,含在嘴里,慢慢吹将起来。一只气泡随之由小变大,缓缓吹出,由着小贩灵巧的双手,通过捏、搓、捻、压、提、绞、拉,风生水起,千变万化,不一会儿就会吹出一只老鼠、或一头肥猪、或一匹骏马,飞禽走兽、花花草草,说来就来,叹为观止。吹得最多的是一只只糖葫芦,或一只只大苹果。这对手艺人来说,省时省工又省料,对小主顾来说,几分钱的低档货色,人人买得起,也玩得起,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两全其美。道地的吹糖人,还会将造型复杂的糖人,各个部分合理配以各种色彩,如同红花配上绿叶,五颜六色,色形皆备,可谓美轮美奂,夺人眼目。
  说吹糖人的祖师爷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刘伯温。刘伯温博学多才,熟读易卦,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以神机妙算,运策帷幄,辅佐朱元璋终成帝业,在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大明王朝建立后,他深谙“狡兔尽,走狗烹”的道理,早早做好隐退的准备,在逃脱朱元璋的杀戮过程中,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从此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换破烂。一日在卖糖的过程中,灵感忽现,创造性地把饴糖吹制成各种糖人,吹鸡像鸡,吹狗像狗,引得小孩子们争相购买。一路上有许多穷人争向刘伯温学吹糖人,刘伯温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耐心帮教,从此这门手艺就以一传十,以十传百,并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记得另有一种同类小贩,他们并不吹制三维立体的糖人,而是善于浇制平面糖人,其制作过程,也相当有趣。挑子的一头,搁着一块油光锃亮的大理石,平滑光整。小贩见围观的人多了,就会用亮闪闪的紫铜锅,熬制一勺不稀不稠、恰到好处的糖浆,通过勺边的尖嘴,如水银泻地般斟向石板。随着小贩手腕的精准拿捏和手臂的上下翻飞,流淌的糖浆,忽细忽粗,忽急忽缓,顷刻之间如同毛笔写字,龙飞凤舞,大理石上立即出现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只见雄鹰展翅,一冲飞天;金龙戏水,摇头摆尾;猴哥显身,精灵古怪;公鸡打鸣,引吭高歌。也有灯笼吊顶,喜气洋洋;牡丹盛开,富贵荣华。只要小孩开口,手艺人立即大展身手,没有做不成的物件,全都一气呵成。不过,浇在石板上的糖人,要稍等片刻,整体冷却后,由手艺人在中心部位上下滴上两点糖浆,再粘上一根竹签,将整个糖人轻轻铲起,才算大功告成。
  小孩得到各种糖人的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现买现卖,按质论价,费工费料的,自然价格稍高;另一种是博彩式的“转轮盘”:交给小贩两分钱,然后通过转盘碰碰运气。盘面以圆点为中心,全方位放射性地画出宽窄不等的扇面,一块又小又窄的扇面,作为头奖,扇面稍大的依次为二奖、三奖,其余多为末等奖。拨动圆盘中心立杆上的转杆,一旦停转,转杆一头垂下的指针,在盘面上所示的位置,即为最终博弈的结果。运气好的可以得到造型复杂的大型糖人,运气稍差的,则可得到形状简单的。最差的只能得到一点“赤膊”秦糖作为安慰奖。小贩会拿出两根小竹棒,从两只小罐中分别剜出一点不同色彩的秦糖,稍作搅拌,交差了事。得到奖品的当然兴高采烈,拿在手里到处炫耀,奔走相告,对着糖人边看边舔,直到全部化到嘴里,融进胃里。也有大方一点的,很慷慨地跟小伙伴一起分享喜悦;遇到倒霉的,糖人还来不及进嘴,在半路中就四分五裂,只好呆呆地站立着,欲哭无泪。
  小小糖人,无论是吹制的还是浇制的,都样貌生动,活灵活现,给孩童们留下深刻印象,也给我们这些过来人,留下无限的感叹,叹息时间的飞速流失,更叹息那充满童趣的弄堂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8年06月03日 04点06分 1
level 15
欣赏大哥精彩佳作
2018年06月03日 12点06分 2
level 14
谢谢勤耕大吧的赏读和加精。
2018年06月03日 13点06分 3
level 14
第四段的起头,掉了一个“据”字,特此致歉。
2018年06月03日 13点06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