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名字不重要,无名无象。每天打几遍,叫舞蹈,体操,拳,杂技,狗屎都无所谓,开心舒服就好
2018年05月15日 03点05分
37
level 12
太极拳界己经整体崩盘快十年了。现在再讨论“什么是太极拳?”有多大意义?我把多年以前文章复贴。
何谓太极拳?
何谓太极拳?据悉这个问题是有关*在向专家们征询的议题。这是一个缺乏现成标准的大题目。这个题目笼罩着整个太极拳界半个多世纪。对太极拳多种性质不同的认识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讲不清,理还乱的大疑团。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太极拳难向世界推广。不仿也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与议讨更好些。山外有山楼外楼,也许民间江湖有真识。
就目前现状看,整个时尚太极拳界的大大小小数百个团体.不问宗门派别大约可分四个大类。一,健身太极拳。二,养生太极拳。三,武术太极拳。四,武术太极推手。究竟那一个大类是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尚需认真研讨确定。用传统查宗问祖方法很难讲清楚,因为太极拳不是自然界物质文化遗产,固体不会变.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不可避免在承传中会发生变异.要证明代代承传中不走形变异.只有通过技术分析才能论定太极拳的真伪.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逐个排除法对它们进行逐个技术剖析。再来合理定位。
时尚太极拳的四个大类
一, 健身太极拳。
上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开创体用太极拳。六十年代顾留馨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健身太极拳。掀起全国健身太极拳群体运动。健身太极拳的特征;有一个精心编排的带拳术元素的套路。能配以器乐、口令,集体慢*。只言健身不讲技击。健身太极拳运动在中国历时半个多世纪,完成了从启蒙,发动,普及,*,衰落等完整的运动生命周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位少林弟子替代太极弟兄表演拳舞,标志健身太极拳园满终结。这场运动引发民间太极拳数百种,及更多的衍生项目,太极球、刀、剑、*、扇、棍等等。健身太极拳作为具有中国拳术元素的健身运动是时尚产物。但是健身太极拳必经不是内涵丰富的拳术,让公众几十多年练一套不变的拳*,终究会产生视觉疲劳而失去民众。长期以来拳与*同冠一个“太极拳”名称。让人感觉是运动分类学中的一个不该有的低级错误。尤其是“奥运”深入人心之后的今天。.历史太极拳既然称拳必然是搏击术。不可能是拳*。著名武术影星李连杰最新推出“武极*”是一个创举。该项目明确是拳*,这样就解决了太极拳界长期存在*、拳不分的难题。解决引发视觉疲劳的问题。它不受宗传束缚,可以不断翻新,形式多样。对于开展群体运动有很广宽的发展前景。
二,养生太极拳。
养生太极拳指的是古老的气功,循经等养生修身*。虽然少数*成正果的气功师。能在公众面前表演“凌空劲”。即不用接触对手身体,就可把对手整个身体放飞起来。看似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技击功夫。不少人观为叹止,以为这是太极拳高功夫。其实那是气功师的发功表演。表演的对手必须是有气功基础的人才能凑效。如果对没有气功基础的一般壮汉发功,就没有这样效果。这样表演也不是人人能学到。因为太极拳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健身太极拳在先,自己冠名太极拳顺理成章。但是必经不可能是拳术。
三,武术太极拳。
首推是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原名是炮捶拳。是出自河南陈家沟的很有杀伤力的名拳。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曾在央视武林大会上多次亮相。现在问题是有相当部分人认为陈氏炮捶拳是太极拳宗主。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凡称太极拳的拳派就应该以它为标准。陈氏太极拳是力量型拳术,有打、踢、跌、摔、拿等攻击招术。那么一切是力量型的,有打、踢、跌、摔、拿等攻击招术特征的拳术,都可从随冠以“太极拳”名。包括类似少林拳的一切外家拳都可划归进去。这样一来,按照通俗习惯,独树一种新拳种而不是一个外家拳的门派。须要追究它的独立性在那里?它与外家拳区别在那里?有人讲它有内功、内力。可是外家拳也讲究内功、内力。有人讲它讲究阴阳太极。可是外家拳也讲究阴阳太极。李小龙也讲究阴阳太极。中国拳术的那个门派都讲究阴阳太极。(阴阳太极论是古人哲学,按现代观讲是“对立统一论”。)这二点一旦被排除,那么陈氏太极拳还有什么特征可独立于外家拳以外?笔者以为“太极拳”之名不是如商标、企业名一样的仅仅是冠名权问题。历史太极拳在文献中有内容明确的特定标准。就必须以文献为标准甄别太极拳真伪。明朝太极拳家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是武术界一致公认的,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经典文献。若拿它作为标准来鉴定太极拳真伪应该说比较合理。“拳论”讲太极拳之外的拳是;“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显然陈氏太极拳属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的外家拳。不是王宗岳所划定的“太极拳”。
也许有人不相信天下有与外家拳拳理正相反的拳术。即非力量型拳术。弱者能御强者攻击的拳术。也不曾见识过王宗岳指的太极拳。于是对上述太极拳论说予以否定,或者曲解和篡改。这也在情理之中。凡身强力壮,热衷于肌肉力量训练的武士是不屑一顾另类的太极拳。在那个武族中不可能有人去传承太极拳。
再议杨氏太极拳;杨澄甫创杨氏太极拳。他认为只要用意不用力,慢练由他编排的拳套路,就能练出具有强大内劲的技击功夫,即太极散打功夫。传称“太极十年不出门”。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在杨氏传人中,那一位练出这个惊人功夫?包括他本人。显然是个愿望,成不了事实。他的快拳慢打的拳套路只能是拳*实之。又有人说杨氏太极拳应从百年前杨露禅绵拳算起。有人尊称广府太极拳。近年六个省市部分运动员已经组建六个职业俱乐部,将杨氏拳套路恢复原本的快打形态,从中选部分攻击招法、招术,进行快攻训练。并时时进行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英文缩写WMA。看过央视WMA比赛的观众,都可发现那是拳、脚兼之有力量的,有杀伤力的对抗比赛。这么说来杨氏太极拳也好,广府太极拳也好都是力量攻击型搏击术。同理它们都不是王宗岳所指的太极拳。我们只能把它划入与陈氏太极拳一类的外家拳行列。
其他称武术太极拳的门派都应以上为例,自我正确定位。
四,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首先是指陈氏推手。即陈鑫创编的“八法推手”。 陈鑫给它定名“陈氏太极拳”。上世纪国家武协定名;“武术太极推手”。其他太极拳和外家拳也都有各自的“推手”。当时的国家武协把“武术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的技击术看待,后经十余年全国专业竞赛之后,发现它仅是训练手段,不是技击术。这样“推手”也就难冠名“太极拳”了。陈氏八法推手传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推手功夫是技击术。在推手中大量渗入力量型的擒拿,摔跤等招法动作。这样完全脱离了陈鑫创编的“八法推手”。返祖炮捶外家拳。
关于“何谓太极拳”议讨
上述论说对四类太极拳整体进行正反两个面的剖析对照,发现它们都不是王宗岳“拳论”所划定的太极拳。这样结论必然会震惊整个时尚太极拳界。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而转移,事实终究是事实,真理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被歪曲的“太极拳”历史总会回归原来轨道。就现在整体衰落的时尚太极拳界局面。提出“何谓太极拳”讨论正当时候。希望从中找出太极拳的原型。笔者以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议讨。也许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原生态太极拳的真版。
一.遗世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大家公认的太极拳理论经典。应以它指导的技术理论作为鉴定太极拳的标准。
二.随着对太极拳考证的深入,现在发现王宗岳是明朝太极拳家。他的“太极拳论”也在明朝就流传于世。这样可以完全否定唐豪,顾留馨过去对太极拳研究的结论,从新认识历史太极拳。
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有几个版本。其中为张三丰太极拳歌诀诠释的“太极拳论”是最早,最全,最真实版本。全版包括二篇文章。后人习惯称“张三丰太极拳论”,“王宗岳太极拳论”。其实都是源是张三丰拳诀,出自王宗岳之手。
四.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阐释了太极拳是非力量型拳术。不用力、不攻击、不打人、不伤人纯被动防御拳术。因是弱御强,故采用非脱手粘贴规则限制的竞技形态,技击基本手段是“四两拨千斤”,即让对手发力落空,整体失去重心扑地取胜。耄耋能御众。最高功夫是张松溪所体现的“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扑”竞技术,因为没有攻击行为。所以太极拳应该是无拳、无脚、无招术、无套路,也就不存在形式各异的门派。独此一种拳术。它集竞技、娱乐、养生为一体的拳种。不能上擂台。不能用于军警。但很神奇。
五.在中国历史上,早期有据可查的太极拳家都出在明朝。有张三丰,王宗岳,张松溪。上世纪太极拳家该是称意拳的王芗斋。
六.“原生态太极拳”因为技法无形,表现多是内功技巧。难授难学。父难教子,师难传徒。历来得道者多是依天赋自悟成功。所以太极拳高手虽然稀少难觅。但没有失传,一直在民间江湖默默承传。现在时尚太极拳界巳整体崩盘。正是启发我们去发现,挖掘,扶持保护这个不能多得的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在武协视线外的某些地方,存在着原生态太极拳爱好者的松散群体。存在位数不多的张松溪式的耄耋高手。在网上也时有高手展示太极拳竞技视频出现。日本、越南、菲列宾等也有类似视频上网。
2018年05月15日 11点05分
38
level 9
太极拳是文人笔下一种神奇的功夫,真正的太极拳应该就是今天民间太极拳高手那样……当年的杨露禅肯定打不过今天的泰森。
2018年05月15日 12点05分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