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可靠性火箭发射低价值卫星 是个良好的商业前景
spacex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jaschin8888 楼主
海水泡过的火箭, 未必就不能用, 当然最好先冷却一下再进水,加个降落伞就不错。当然如果头部加配重, 发动机在水面上就更可以了.
发射的卫星显然不能是重要的,应该发射低价值卫星, 最好的低价卫星是人造流星,
将各种金属小球发射到轨道上,约定时间再入大气层,就出现彩色流星雨, 事先宣布, 百万人出门仰望,最佳的商业广告宣传效应, 投入的仅仅是卫星本身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1
level 10
jaschin8888 楼主
日本一家公司要做人造流星雨,每颗卖 6 万元日本一家公司要做人造流星雨,每颗卖 6 万元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1
日本初创公司 Ale 开发了一项人造流星技术,根据顾客的需求发射数量、颜色不同的流星,每颗定价 100 万日元(大约 59000 元)。
这个人造流星的项目名叫 Sky Canvas,由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冈岛礼奈(Lena Okajima)负责。他们准备在 2019 年办一场流星雨,先发射 300 到 400 颗流星到距离澳洲 500 公里左右的上空,然后这些流星经过 15 分钟左右到达日本广岛上空,进入大气层时通过跟空气摩擦而燃烧,进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亮。
Ale 发布的人造流星雨效果图。
这些流星的速度达到每秒 8 公里,可以持续 10 秒钟,方圆 100 公里都可以看到。
据介绍,这些人造流星的 “原料” 是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流星的颜色可以通过改变原料的成分而不同,这些原料被做成豌豆大小的小球,由一个 23 英寸左右的立方体卫星搭载着进入地球上方的预定的轨道,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向地球发射。这些小球会在距离地球路程的三分之一出开始燃烧,发出流星一样的光亮。
搭载人造流星的卫星。
根据冈岛礼奈的介绍,这些原料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掉,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冈岛礼奈是东京大学天文学的博士,也是个连续创业者,在创立 Ale 之前还创立了一家给宇航员使用的移动游戏公司 Reveal Laboratory 和咨询公司 LS Partners。
除了人造流星,也有人想过把钻石形状的的气球发射进太空。
这个钻石气球是美国艺术家特雷弗·帕格伦(Trevor Paglen) 和内华达州艺术博物馆( Nevada Museum of Art)合作的一个太空艺术项目,他们把一个用类似聚酯薄膜的材料制成的钻石形状的艺术品发射到地球低轨道中,当它反射太阳光时,人们用肉眼就看得到。
帕格伦设计的钻石型低轨道反射器。
这个项目正在 Kickstarter 网站上众筹,目标是 7 万美元。如果顺利的话,预计会在 2018 年搭乘马斯克 SpaceX 公司的 “猎鹰 9 号” 火箭进入太空。
题图/bossfight
关键词 : 流星雨流星冈岛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2
level 10
jaschin8888 楼主
艺术卫星是个无聊计划,塑料薄膜空中充气形成公司LOGO也不错。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3
level 10
怎么火箭落海炸的大家这么高潮?老马都说了,能浮着是巧合,只是准备试着拉回来看看。这次落海的一级不可能复用,以后也不可能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4
以后改进一下,取消支腿,用4个降落伞代替,依次打开, 空中风冷箭体, 头冲下进入海面, 发动机在水面上, 也许就能复用了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放心,过几天就开始水HF辣[滑稽]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滑稽]
2018年02月01日 04点02分
@jaschin8888 不要异想天开了,可行性不说了,不可能,难道研发了5年的回收系统就被你这么替代了了?
2018年02月01日 07点02分
level 10
jaschin8888 楼主
无人船回收,麻烦是船体晃动, 解决之道不难
一是回收平台能作动 用直线电机来移动和稳定平台, 用支腿落地
二是取消支腿, 箭体周边布置导磁材料, 回收井筒有一圈电磁铁和超导材料,实现推拉箭体, 准确入洞.
技术上都不难, 无补偿的飘动平台即便在无风海面也是不可行的,有补充装置则有风情况下一样回收
2018年02月01日 05点02分 5
火箭控制就行,不用电磁环吧。
2018年02月01日 15点02分
不可行?有一次在狂风暴雨中降落不也成功了
2018年02月02日 10点0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