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一、稍微说点兵力情况。
从我个人观点看,古代限于技术水准,所有国家的统计都不会那么准确,因此考虑问题时,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佐证,比如谈官员俸禄时,有时候可以从国力来谈。而谈到国力,角度之一,就是可以从这个古代国家能养多少兵、平时的常备兵谈起。
再来点干货,以下为明史志六十五的记载:

请注意,这只是京城的常备兵,虽然明朝时期,地方主要靠卫所,但京城的脱产常备兵是不可能少的。请注意,中国历代的大一统王朝,我不否认普通的徭役,即国家强制征适龄青年去各处戍守是主流,但是,因为中国是个专制王朝,所以永远都要在京城保留大量的常备兵,这部分兵是国家掏钱买装备、训练,有事镇服四方,这部分兵力一般的讲才是主力,而且是脱产的大多为雇佣兵。所以,这部分兵力规模最能体现国家的实力。

还是参考明史,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制度逐渐腐败崩坏,比如到了景帝时代,京城兵力常备约十万了。
仅从明代的京城常备兵力而言,常备10万兵力,问题不大,注意,这还只是京城的兵力,明代北方局势一直紧张,宣大冀辽四个军区的常备兵力也不少的。对比日本,我不否认,日本的典型封建制度,但,做个考虑比如关原之战,德川秀忠3万8千人被牵制在上田,德川家康主力约3万人,更请主义,即使有织田、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等阶段,我认为关原之战时期,不脱产的农民兵,还是主流,类似中国的脱产雇佣兵的武士(旗本、大名、足轻头目这种),估计不过万人。
关原之战,我算30万,其中东西两方军力大概15万吧,但是,一切不考虑后勤、防守的古代战争都是刷流氓,考虑下防守用的兵力、后勤用的农夫,关原之战估计也就最大动员了30万人的规模。
二、以明代的贪腐来佐证:

张居正死了,被抄家的时候,抄出黄金万两,张居正都不算贪的都那么多钱,至于刘瑾、严嵩这种,贪钱都可以上几十万两黄金+百万两白银以上的。。。据我所知,大阪之战,淀姬掏钱犒劳军队,也就两万黄金,那还是丰臣家攒了几十年的钱(当然,中日的计量单位有些差别)。。。
三、以明代宗室做个补充参考明代官员的俸禄:

明代法律对官员的俸禄很低,但对宗室的待遇很好,以至于明亡时,10万宗室,搞的天下民穷财尽。。。
2018年01月19日 03点01分
17
从我个人观点看,古代限于技术水准,所有国家的统计都不会那么准确,因此考虑问题时,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佐证,比如谈官员俸禄时,有时候可以从国力来谈。而谈到国力,角度之一,就是可以从这个古代国家能养多少兵、平时的常备兵谈起。
再来点干货,以下为明史志六十五的记载:




仅从明代的京城常备兵力而言,常备10万兵力,问题不大,注意,这还只是京城的兵力,明代北方局势一直紧张,宣大冀辽四个军区的常备兵力也不少的。对比日本,我不否认,日本的典型封建制度,但,做个考虑比如关原之战,德川秀忠3万8千人被牵制在上田,德川家康主力约3万人,更请主义,即使有织田、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等阶段,我认为关原之战时期,不脱产的农民兵,还是主流,类似中国的脱产雇佣兵的武士(旗本、大名、足轻头目这种),估计不过万人。
关原之战,我算30万,其中东西两方军力大概15万吧,但是,一切不考虑后勤、防守的古代战争都是刷流氓,考虑下防守用的兵力、后勤用的农夫,关原之战估计也就最大动员了30万人的规模。
二、以明代的贪腐来佐证:


三、以明代宗室做个补充参考明代官员的俸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