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终归一句话:剧本力度不够,但大多数演员都演得很到位,许多细节还是处理得很好.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2
level 7
再转一位网友的帖子:
《走西口》的编剧很一般,这可是山西省委宣传部着力宣传山西人精神和文化的一大举措,也是央视开年大戏,可是由于编剧缺乏功底,最终令人十分失望。
或许这部戏也想与山东省委宣传部策划筹拍的《大染坊》、《闯关东》一样,弘扬山西人的晋商精神,可是总感觉不到位。原因有三: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3
level 7
二是小人当道,让人心寒。纵观全剧人物,可以非常清楚地分为三类:代表正面的田青、豆花、王子、徐木匠、李义,代表普通百姓的梁家父母、翠翠、南瓜、文佩、瘦猴,代表反面的梁满囤、裘老板、吴玉昆、报社社长、夏三、刘一刀、二当家、田耀祖、赵师傅、于师傅等。正面人物底气不足、普通百姓随波逐流、反面角色层出不穷。特别是反面角色,坏人是那样多,而且好像都是坏到了骨子里,坏得彻头彻尾。就是梁满囤、田耀祖、刘一刀的善,也是灵光一现,没有多少说服力。全剧看下来,总感觉小人当道,让人心寒!人性中真、善、美的成分是那样的不堪一击。让人怀疑,这样的角色是中国人的本性?还是山西人的独有?反观《大染坊》中的孙耀祖、林祥荣、加上藤井,《闯关东》的老海、潘五爷、震关东,其中都能看出人性中真善美的闪光。这才是丰满的人!这是《走西口》人物塑造上的失败。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5
level 7
三是主题弘扬上的苍白无力。《走西口》中的一大亮点是对仁义礼智信的诠释很有意境!可惜,这种诠释不是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特别是最后田母那近似说教性的总结,才让人明白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如果这三重层层递进的内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出来,那该多好!可惜了!
所以,看完《走西口》的总体感觉是:大题材戏、小家子气。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6
level 7
一是主人公软弱无能。田青作为重点塑造的走西口的晋商代表,无论是武功、情商都很高,但智商却很低。智商低的结果就是总被小人算计却屡教不改。三次破产、三次进监狱、三次连累周围的人丧命(翠翠、梁满囤、田耀祖)。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7
level 7
面对一次次的打击和陷害,他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只能听任摆布陷害,满口仁义礼智信,一个听天由命心。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8
level 7
在商言商,经商不仅要有商业头脑,更要有洞察社会、争取主动、营造良好环境的能力,而田青缺少的恰恰是这点。反观《大染坊》的陈寿亭、《闯关东》的朱开山,他们在这方面确是高出一筹。陈寿亭面对孙明祖、藤井、林祥荣、訾文海等的挑战,朱开山面对金矿把头、邻居老海、坐地虎潘五业、阴险狠毒的日本鬼子,每每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将凶险一一化解,让正义得到伸张。应该说,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不可谓不恶劣,但他们懂得如何去抗争、去改变,其智慧、谋略与胆识让人佩服,畅快人心。而田青的不作为让人感到憋屈。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29
level 7
或许编剧要告诉大家的是当时的社会黑暗,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再黑暗的环境,总有抗争胜利的典型,总有正义的威力存在,关键要看自己的努力。可是,田青的努力却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30
level 1
看过《大染坊》那剧编得确实不错。主演是主演,配角是配角的。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31
level 7
27楼应该在25楼前,30楼是在28-29之间,因为百度要审查,一次次发不上来.所以次序全乱套了.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32
level 6
缺憾我早就看出来了,没办法,这戏拍的太急,为抢时间导演和制片人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这跟主演没关系.
2009年02月06日 08点02分
33
level 10
其实编剧就差一口气了,如果他能将田青的台词沿着他的遭遇理个思想变迁,或者层层递进,人物内涵饱满了,性格也活了
2009年02月06日 15点02分
34
level 10
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个体奋斗\民族自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党校的老师们还需要好好学习八荣八耻
2009年02月06日 15点02分
35
level 4
哎呀,说句话不怕你们生气,你们的脑子难道比编剧更厉害吗?走西口事我看到最好的戏了,没有一个角色事多余的,淳演的相当不错,其余角色配合的也好,剧本也好,别鸡蛋里挑骨头了
2009年02月07日 04点02分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