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练好套路的“十六个字”,“八松”,“五个一”
太极健身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mahanying3316 楼主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这行拳的
标准是
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
十六字中的
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
十六字中的
难点是行拳
“协调”,王宗岳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实际上是要做到
五个一,即:一动都动,一静全静,一开百开,一合俱合,一转齐转(一转无有不转)。杨澄甫《十要》中也有“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要求。在行拳中常常会发生:左动右不动、上动下不动、肢动身不动、身动眼不动、外动内不动等情况。此时必然会发生某一部分身肢停顿、呆滞和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行拳就属于不合格。这种动作不协调不同步的毛病,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人们平时大脑是指挥肢体单向运动,不习惯于行拳时大脑要调控身肢同时进行异向运动,所以行拳协调的难度就大些。但是,只要下决心多练多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达不到的“协调”。
(以上摘自《练太极拳打通小周天》一文)
2017年08月18日 12点08分 1
level 14
mahanying3316 楼主
行拳的
标准是
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
十六字中的
重点是行拳
“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
“八松”)。
十六字中的
难点是行拳
“协调”,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为此要做到
五个一,即:一动都动,一静全静,一开百开,一合俱合,一转齐转(一转无有不转)。
2017年08月19日 05点08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