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我来技术性终结这个问题。
这个上联,不管多少人认为是“绝对”上联,我都坚定地认为:这是个比较蠢的句子,根本没有什么“对”的必要。
看到楼下有人说此句是纪晓岚出的,我不由泪洒秋风。中国古代有四大悲剧人物,宋一清三,曰苏东坡,曰纪晓岚,曰刘墉,曰乾隆,简直掉进龙门阵里出不来活活困死的节奏。甭管多扯淡的故事,十九和他们要扯上关系。我们看《四库总目提要》的薄面,看《阅微草堂笔记》的情分,别黑纪晓岚了好不好啊童鞋们?
跑题了。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个蠢句子?
所谓“绝对”之上联,无论如何的绝法,总要留些对出的可能,而因高才少匹以见其难。正如绝配之一方,无论如何的稀有,总要有法子配,而因男才女貌以全其美。绝对之绝,在其文,在其意,在其格局,在其构思,好比一道数学难题,你知道它终可以解,只是过程波折而妙趣横生。如果上句根本不通因而无法可对,则好比一个精神极其不正常的人找不到对象,此“绝”就不是“绝妙好词”之“绝”,而是“断子绝孙”之“绝”了。
比如这一句:月照纱窗而孔明这个好像勉强能说通,实际上令人喷饭,不过我们也先不论,只要问:为什么好死不死出来个“诸葛亮”?介是怎么个意思?和“月照纱窗”有什么关系?
估计题主对这个问题没仔细想,更没考据。我来解释一下。民国年间出过一本游艺性质的书叫《今古名联大观》,其中很多内容被八十年代一本《对联集锦》吸收了,里面就有类似的对联,上联是:
塔里点灯,层层孔明诸阁亮
塔里点灯,当然诸阁会亮。(再不懂,我也没办法了)看见没?祖宗在这儿呢。这才是通顺的版本。结果不知被哪个村货换成什么“月照纱窗”,然后还“诸葛亮”,亮你老母啊~
题主说“葛是纱的另外叫法”,我表示这就好比说“皮草是的确良的另外叫法”,是完全错误的说法。纱是细丝,葛是粗布,完全不搭界。古代汉语里的名物知识是不能想当然乱解释的。这就是个乱改后的历史遗留问题,打马虎眼是没用的。
至于原文中的下联,不通之至,且不在讨论范围,我就不说了。
那么为什么说“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实际上没法对出下句来呢?
因为,诸葛亮字孔明,那个“孔”字和“针孔相机”的“孔”字意义完全不同,不作“洞”讲,而是“很”的意思;不是名词,而是程度副词。
所以,这个“上联”,拿着程度副词的“孔”当名词用;可这个“孔”同时又是诸葛亮的表字,而要作表字同时又得被还原为程度副词;再加上与纱窗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而纯属是因为没文化的人瞎改而乱入的“诸葛亮”兄,你说你到底要人怎么对!!!这下联到底要不要乱入人物?到底是要按照人物表字的意义选择语料还是跟随前四个字来选择下字???到底要用名词的意义还是要用程度副词的意义?你说什么?同时用两个意义?那句意到底还要不要通顺?
这日子没法过了……
对于这种毫无文化地抖机灵的所谓“绝对”,请允许我用@梁边妖的一个回答作为总结:
此为绝对,绝对对不出来;
那是你么?你么么哒个毛~
问题终结,请点赞。
声明:“村货”为“村学究”之别意,“老母”为乱改上句始作俑者之娘亲,绝无他意。题主也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请勿喷他,谢谢!感谢梁编深夜提醒,鸣谢!
再声明:本人只是批评此联意思不通,且“孔”字性质乖违。若论此上句难度,实不值一提。如单以对句为目的,鄙人不才,自有文字通畅、典故精当、音韵协洽、绝不穿凿之下句在此。即使“月”前加“明”,亦不足为虑。“绝对”云云,实在是小看四海无人。下句已私信发给@梁边妖,绝非戏言。所以,澳门楹联协会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了,钱拿来,我和梁边妖平分,算我对梁编半夜点赞的感谢费了!
没赏格的话,就等赞过千再公开吧。(大晚上干这个我也是蛮拼的…)
--------------------------------------------------------------------------------------------------------------------------------
几个月不上了,没想到真过千。那就放出来。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书传子夏,家家文懿公孙渊
2017年02月03日 11点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