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过年
平山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我小时候是喜欢过年的。
在我的生活记忆里,从小年夜开始,大概就有了过年的感觉,老一辈可能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吧。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意味着很多平时很少能得到的东西,终于可以拿到手了。比如在凭票供应的时代,过年能够多一些油、糖什么的,好像还有瓜子花生。
我从小不喜欢零食,可能是从小零食太少的缘故。那个时候有钱是没用的,没东西可买。
当然,后来票证即使没有取消,钱也能买到很多原本只能凭票证供应的东西了。
压岁钱是很少的,但从来都有,一毛、五毛、一块、十块,再多就没拿过了,那时候我已经长大了,开始自己赚钱,可以给别人压岁钱了。
说起压岁钱,可能那是我们这种小孩每年唯一一次得到一大笔钱的机会。我家还好,不会收走压岁钱,但要让自己存着。
孩子怎么可能存钱呢?我的钱多数都用来去租书看了。
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租书摊了吧?就是那种把书花钱租回家看的摊子,以武侠、言情小说居多,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几分钱一天,后来涨到了一块钱。再后来就没了。
鞭炮是要放的。我从小胆小,家里也不太给买这个东西,基本上就在小学的时候每年放几百个小炮。
那时候舍不得一次放完,都是拆开来一个一个的放。后来我挣钱之后买过那种一盘几千上万的一口气放出来,还没炸完我就烦了。
那时候的鞭炮花样不多,男孩子表现自己勇气的方式之一,是手

住二踢脚放。麻雷子算是大杀器,声音很大,用来炸积雪很好玩儿。彩明珠发射一个一个的彩色火珠,还是相当好看的。那种礼花弹市面上基本没有,后来有了之后,也是那些刚开始有钱的人买来玩儿的,一个好几百块吧,买一堆还是挺天文的数字。
我好像写文章说过,年味儿变淡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被缓解了,当年过年有趣是因为太穷,好多东西要借着年节才能得到。等随时可以满足一般性物质需求之后,年味儿自然也就淡了。
其实还有个原因在于我们开始习惯小家庭的生活。
奶奶、姥姥她们那代人在世的时候,父母的兄弟姐妹们过年总要去老人家里聚一下。老人过世之后,开始几年还聚,后来也就不聚了。
本身确实也是亲情有些淡漠,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与子女,而且很多时候过年才有大量时间外出,而我们这代人往往天各一方,表兄妹里生活在国外的就有好几个,人也凑不齐了。
实际上走到大街上迎面碰到亲戚,能不能马上认出来都是问题。
所以,不是不喜欢过年了,而是生活方式变了。
2017年01月28日 11点01分 1
level 13
现在可以当故事听
2017年01月28日 11点01分 4
level 14
回忆
2017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6
level 8
精力旺盛!
2017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7
level 13
[哈哈]
2017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9
level 15
虽然小楼主你很多,但也赶上了物资匮乏末期。赞一个。深有感触。
2017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10
level 13
[真棒][真棒][真棒][真棒]
2017年01月28日 14点01分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