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塔梁水渣沟 胡塔梁水渣沟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394 发帖数: 27,014 关注贴吧数: 4
男青年地铁上制止恶行打伤人 事后赔偿对方1万元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闪)地铁内,一男子与两名女乘客发生摩擦,旁边一名男青年上前制止时,出手打伤男子。事后警方组织调解,男青年赔偿伤者1万元。昨日,江夏市民余孟祥后悔不已,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市民,伸张正义应注意把握尺度。 事情发生在3月16日晚8时许。当时,余孟祥搭乘地铁2号线,准备前往黄陂看望女友。列车停靠常青城站时,一名30多岁的黑衣男子进入车厢,要求一名女乘客让座。女乘客没有理会,他就骂骂咧咧,伸手打向女乘客头部。此时,对面座位上的乘客起身走开,空出一个座位。黑衣男子走过去时,被一名跷着腿的女乘客碰到腿,他又踢了该女乘客一脚。 眼看黑衣男子还要对女乘客动手,站在一旁的余孟祥大声制止。两人随后发生打斗,余孟祥一拳击中黑衣男子右眼眶。列车到达盘龙城站后,乘务员将两人带下车,交给武汉市公安局轨道交通管理分局民警。民警先让黑衣男子到医院治疗,并将余孟祥带到街道口派出所。余孟祥原以为做完笔录就没事了,但直到17日,他向黑衣男子赔偿了1万元后,才得以离开。 昨日,余孟祥向楚天都市报记者提供了轨道交通管理分局开具的治安调解协议书。协议书称:3月16日,在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至盘龙城站,因高某和车厢内两名女乘客发生摩擦,余孟祥上前制止,与高某发生打斗,余孟祥将高某右眼眶打伤。经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相互赔礼道歉;余孟祥自愿赔偿高某医疗及其他费用1万元,当场一次性付清。 被黑衣男子要求让座的吴女士替余孟祥打抱不平,称没想到他伸张正义反而还要赔钱。她介绍,打斗中,余孟祥和黑衣男子都受了伤。因担心余孟祥被冤枉,她和男友还到派出所替他作了证。 “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我是出于好心才去制止摩擦,不过出手确实重了些。”余孟祥告诉记者。他的嘴角留有打斗伤口。他说,家里人对他伸张正义反而赔钱难以接受,他已经尽力安抚。他也借此提醒热血市民,伸张正义时不要过当。 轨道交通管理分局民警介绍,黑衣男子患有精神病,余孟祥的制止行为值得鼓励,但打伤了对方,属于制止过当。事后,在黑衣男子要求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学恩表示,制止行为不应过当。伸张正义时对他人造成伤害,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闲聊高达上的--爱国(转) 爱国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一个话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这个话题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我们眼前或者响起在我们耳边。爱国,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比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儿还要重要。可是每当我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的时候,却发觉自己思考的其实是一个悖论。 首先,什么是国家呢? 马列主义里有明确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那么如果说爱国,我们应当爱统治阶级呢?还是被统治阶级?显然,统治阶级的爱国肯定是爱统治阶级所掌握的这个暴力机器,这个可以理解。但被统治阶级你怎么爱压迫自己的这台暴力机器呢?用现代流行词来说除非是脑残。 现实全球大部分民众认可的国家有两种概念,一种指的就是一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们。这些人里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亲人朋友等等,这个不用你去说,我们也知道去爱护。 另一种指的是政权,比如历史上的大唐帝国,大清帝国等等,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国?那我们老百姓为什么要去爱他?熟读历史就知道,千古以来我们老百姓所受的种种苦难不恰恰就是这个类似大唐大清的“国”所给予的吗?可以说,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不去伤害老百姓的,在这里,“国家”可以说是一个奇葩,他伤害了你,还逼迫你去爱它,去为它歌功颂德,千古以来最荒谬的事情莫过于此。
转一篇---过年 我小时候是喜欢过年的。 在我的生活记忆里,从小年夜开始,大概就有了过年的感觉,老一辈可能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吧。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意味着很多平时很少能得到的东西,终于可以拿到手了。比如在凭票供应的时代,过年能够多一些油、糖什么的,好像还有瓜子花生。 我从小不喜欢零食,可能是从小零食太少的缘故。那个时候有钱是没用的,没东西可买。 当然,后来票证即使没有取消,钱也能买到很多原本只能凭票证供应的东西了。 压岁钱是很少的,但从来都有,一毛、五毛、一块、十块,再多就没拿过了,那时候我已经长大了,开始自己赚钱,可以给别人压岁钱了。 说起压岁钱,可能那是我们这种小孩每年唯一一次得到一大笔钱的机会。我家还好,不会收走压岁钱,但要让自己存着。 孩子怎么可能存钱呢?我的钱多数都用来去租书看了。 现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租书摊了吧?就是那种把书花钱租回家看的摊子,以武侠、言情小说居多,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几分钱一天,后来涨到了一块钱。再后来就没了。 鞭炮是要放的。我从小胆小,家里也不太给买这个东西,基本上就在小学的时候每年放几百个小炮。 那时候舍不得一次放完,都是拆开来一个一个的放。后来我挣钱之后买过那种一盘几千上万的一口气放出来,还没炸完我就烦了。 那时候的鞭炮花样不多,男孩子表现自己勇气的方式之一,是手捏住二踢脚放。麻雷子算是大杀器,声音很大,用来炸积雪很好玩儿。彩明珠发射一个一个的彩色火珠,还是相当好看的。那种礼花弹市面上基本没有,后来有了之后,也是那些刚开始有钱的人买来玩儿的,一个好几百块吧,买一堆还是挺天文的数字。 我好像写文章说过,年味儿变淡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被缓解了,当年过年有趣是因为太穷,好多东西要借着年节才能得到。等随时可以满足一般性物质需求之后,年味儿自然也就淡了。 其实还有个原因在于我们开始习惯小家庭的生活。 奶奶、姥姥她们那代人在世的时候,父母的兄弟姐妹们过年总要去老人家里聚一下。老人过世之后,开始几年还聚,后来也就不聚了。 本身确实也是亲情有些淡漠,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与子女,而且很多时候过年才有大量时间外出,而我们这代人往往天各一方,表兄妹里生活在国外的就有好几个,人也凑不齐了。 实际上走到大街上迎面碰到亲戚,能不能马上认出来都是问题。 所以,不是不喜欢过年了,而是生活方式变了。
周立波是撞到头条上的 1,美国20万摩托车主,奔赴川普就职现场。说明:川普深得社会底层的热爱和拥护。可以理解为:政策倾向于底层人民。也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不满意。 2,就职典礼,邀请了台湾。这在以前,是忍无可忍的。海陆空三军要亮肌肉,吓尿美国,吓死台湾的。顺便加上:外交部,挥手,抗议,抗议,严重抗议。奥,当然还有千万计的毛毛水军小粉红,翻过防火墙,远征美帝,骂死川普,骂残蔡英文。诡异的是:一片寂静。 3,关键:没有邀请某国。其可忍,孰不可忍?堂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导世界走向和未来,可以回答的出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宇宙真理国。没有被邀请。是不是应该砍掉所有的留学生,招回所有裸官的亲属,抛掉所有的美债?对,吓死美国,骂死美国,干死美国!鹰派,呼叫鹰派!该你们上场,显示你们的舌头了。结果:屁都没一个。 4,挑点刺:川普夫妇,你俩有点不搭界。川普,夫人蓝裙子,你该是蓝色领带。川普夫人,美人儿,今天的打扮真心不好看。尤其那双蓝色的手套。 5,奥巴马很友好的交接,希拉里很灿烂的参与。没有你死我活,没有反革命集团,没有上去的把下去的整死整残。更没有把至亲至爱的人搞死之后,苟活者去给屠夫献花致敬洗地站台。这么和平友爱的颠覆前一届政府和领导。能不能让某些奇葩国的“主人”们,心生羡慕和向往? 6,谎言,最后是自己玩不下去了。谎言们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民众,不信了,不怕了,无所谓了。也就game over了。 7,我知道又要有大的腥闻,占领头条首版。不知道哪一个名人明星,将要抛出来,吸引世人的眼珠子。可怜的人儿,可怜的民族,可怜的国度。 7,然后,周立波来了!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没一点创新,竟然连特朗普理论都不提 奥巴马先生,首席大法官先生,国会议员们,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公民们: 当我们举行总统就职典礼时,我们都是在见证美国宪法的力量。我们再次立下美国民主的承诺。把这个国家凝聚在一起的,不是肤色、不是信仰、也不是种族和姓氏、更不是党派,而是我们在200多年前发表的宣言所表述的理念: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免于恐惧和追求幸福权。今天我们仍在继续这个旅程,历史告诉我们,真理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天赋人权只有靠奋斗才能获得。爱国先烈们的英勇献身,不是以少数权贵或者乌合之众来替代专制皇帝,他们为我们缔造的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并将捍卫这一理念的任务交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确保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律,我们的市场才能欣欣向荣。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关照弱者,并保护全体人民免受苦难。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政府集权的警惕,我们不相信有万能政府,我们的政府永远是被关在笼子里的演员,我们推崇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坚持辛勤工作和个人责任。 我们明白,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要对新的挑战做出回应,为保护个人自由付出集体的努力,美国人民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联合世界一切进步力量迎战法西斯主义武装入侵、共产主义武装入侵和恐怖主义挑战。我们经历过无数危机的考验,这些危机被美国人民一一化解,美国人民和企业的潜力是无限的,全世界的精英都向往美国,我们拥有全球化的特质,我们的祖国年轻有为充满活力,我们多元、 包容、 开放、 自信,我们领先世界100年,必将继续领先100年。 每个美国公民都必须有基本尊严和安全,贫富差距的拉大对美国有害,美国繁荣的标志是中产阶级占多数,美国振兴取决于所有人的诚实劳动,取决于通过诚实劳动摆脱贫困,只有我们的孩子们真诚相信,每个人都享有自由平等,我们才是遵守了自由立国的初心。我们不让一个老年人的暮年在贫困中度过,不让一个残疾人走投无路,我们不相信幸福属于少数幸运者,我们无力避免失业,但是我们有能力通过保险和国家福利帮助每个人度过难关,我们鼓励人们竞争,反对不劳而获。 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必须应对气候变化,应对过程可能是艰苦和漫长的,但是我们不会放弃转变而且要领导转变。我们不会把可能增加就业、诞生新产业的技术拱手让给别的国家,我们必须保持科学领先,这是维护我们经济活力和国家繁荣的手段。 我们美国人,依然相信可以不通过战争获得和平与安全,但是如果有人逼迫我们开战,我们奉陪到底。美国军人久经战火考验,鲜血洒在世界八分之七的土地上,美国军人能力和勇气举世无双,美国人民牢记先烈的牺牲,“让每个牺牲的美国军人回家”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努力。 珍惜自由来之不易,珍惜先烈让我们对敌人更加警惕。我们能够赢得战争,赢得自由,还能化敌为友,这是美国强大的象征。我们用加强武装力量和法治保卫我们的人民和盟友的价值观,我们一如既往支持亚洲非洲拉美和中东的民主进程,我们也一如既往对遭受贫困 疾病 天灾 歧视和偏见的人民的人道主义援助。捍卫包容 机遇 人类尊严和公正。 美国同胞们,我宣誓:我的誓词,和往届政府一样,是对上帝和国家的宣誓,不是对某个政党和派别的宣誓。我将忠实履行诺言,你们和我有创造美国未来的权力,有塑造时代话语的权力,让每个美国公民共同拥抱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承载一个热爱自由之光的美好未来。 感谢你们,感谢上帝,上帝永远保佑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 1783年11月25日,英军撤离纽约。 13声炮响后,华盛顿率领大陆军进入曼哈顿。 英军总司令卡尔顿在撤离纽约时说: “既然美国人这么想要他们自己的国家, 那就由他们去好了,我倒要看看, 没有伟大光荣正确的国王的保护,他们能蹦跶几天。” 卡尔顿正等着看美国人的笑话, 他预测:我们撤走之后,美国将爆发大内乱。 内乱在1782年初就已经显现苗头。 大陆军与其说是国家的军队,不如说是华盛顿的军队。 他们对华盛顿的忠诚远远超过对“国家”的忠诚。 在过去八年,大陆军虽然浴血奋战, 但缺衣少粮,吃不饱、穿不暖。 1782年5月,华盛顿老部下尼古拉上校, 给华盛顿写了一封长达七页纸的信。 在信中,他痛诉共和制的弱点, 并建议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位君主: “大陆军历经长期苦战,打赢许多战争, 可眼下军队却承受着缺衣少粮的痛苦, 这完全是因为共和制度的弊端所致。 北美应当建立像英格兰那样的君主立宪政体, 仁慈的将军,请您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任!” 这并不是尼古拉上校一个人的看法, 大陆军不少将士都有这样的思想。 只要华盛顿振臂一呼,就可以“黄袍加身”。 但他写了一封措辞严厉、毫不含糊的回信: “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到底做了什么错事,使你误以为可以向我提出这种请求?这个请求,会使我们国家蒙受最大的灾难。” “如果你对你的祖国、对你本人和你的子孙后代还关心的话,或者处于对我的尊重,请将这些想法从你的心中消除掉吧……” 这封信叫《Letter to Lewis Nicola》, 原件就保存在如今的华盛顿纪念馆。 尼古拉收到信后,在震惊之余羞愧难当。 他连写了三封信,向华盛顿道歉。
@黄北照儿水库 给你讲一个你们石油行业人的故事 萧光琰是谁?@黄北照儿水库 想必你肯定是一头雾水。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 当年萧光琰与杨振宁同为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杨振宁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他说的很对,确实幸福得一塌糊涂。与杨振宁相比,萧光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萧光琰出生于1920年的日本东京,父母都是当地知名的日本华侨,家族资产曾达到上千万美元,别墅、轿车、佣人,在萧光琰孩儿的时候就已经习以为常,养尊处优的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典型的富二代。 萧光琰从小就聪明绝顶,9岁时就掌握了中、日、英三种语言,12岁被父亲送往东京郊区的一所顶尖私立中学,他在班上成绩一路拔尖。 1934年,萧光琰初中刚毕业,正处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萧光琰的父母感觉日本排华很厉害,不能久留,毅然决然处理掉工厂,举家逃往美国。萧光琰就随同家人开始了长达3年的流亡,到了美国落脚后,没有上过一天高中的萧光琰竟然以高分考上了美国坡蒙那大学,三年后,经导师推荐,进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24岁便以优秀的成绩拿到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萧光琰就留在了芝加哥大学,2年后破格提拔为研究员。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7年,年仅27岁的萧光琰进入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凭借自己超越的能力在石油领域接二连三做出贡献,自1947年-1950年萧光琰连续四年获得美国石油的最高荣誉“石油金质奖章”。 虽然萧光琰生长在日本,学在美国,一次都没有去过中国那片大陆,但从小父母就告诉他“你的骨子里流淌的是炎华子孙的血液”,萧光琰始终提醒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虽然他在美国当时的薪资就有五六万美元,生活过得非常悠闲,但是他很清楚自己那个从未谋面的祖国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萧光琰决心学成之后回归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萧光琰参加了在美国的中共统战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活动,并深受其中的感染,决心回到红色的中国去看看。 1949年的秋天,萧光琰给中国教育部写了一封信,询问石油工业需要什么技术资料。收到回信之后,萧光琰自己花了几千美元购买了翻印器材,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没日没夜地搜集、翻印和整理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与他一起努力的,还有他新婚的妻子甄素辉。 甄素辉刚开始并不赞同他回国,他们还发生了多次争论。甄素辉说:“我连中文都讲不好,而且那里也没有亲人,回国干什么呢?”。但萧光琰认为中国就是他的亲人,能把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就是守护自己的亲人。 萧光琰说:“如果你实在不想回中国,我就自己回去。”有句话说的好“婚姻是男人找到崇拜自己的女人,女人找到自己崇拜的男人”,萧光琰和甄素辉大概就是这种关系吧。最后,甄素辉让步了。 1950年12月,这对在中国一天都没有呆过的年轻夫妇带着大大小小20多个装有资料和大批图书的行李,抛弃了美国的高薪、别墅、高档轿车,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中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