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昆淮:居民的贴心人(转帖)
新河船厂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滨海新区文明网 发布日期:2016-08-16 09:35:00
无论风雨,安昆淮都会冲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
  兵营宿舍楼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曾是新河船厂的家属区,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船厂的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将近六十年过去了,宿舍楼年久失修,很多老邻旧居也都搬离了这里,只留下少数老居民和大部分外来租户。在兵营宿舍一带,提到“安头儿”——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安昆淮老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之所以安昆淮的名字如此响亮,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因为他的先人后己,因为他的不求回报。
  二十多年来,安昆淮为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居住而四处奔走,解决了居民们的出行、供暖、居住、就医等大问题。直到今天,已经八旬的安昆淮日日还在为住在兵营宿舍楼的居民奔走着,他总是说:“看着居民们生活得不好,我心里过不去啊。”这就是一位有着61年党龄老党员发自肺腑的话语。
  屋暖心更暖
  安大爷在兵营宿舍楼,那绝对是“精神领袖”,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安头儿”。安大爷家60多平方米的小屋,更像一个会议室,每天人来人往,找他解决各种问题。
  安昆淮大爷是上世纪90年代退休的,在工作岗位上,他立足本岗,尽职尽责。退下来以后,他凭着共产党员的自觉性,还觉得自己应该为大家干点事情。兵营宿舍楼属于老旧建筑,到了冬天,400多户居民只得靠煤炉取暖,又脏又不方便,可大家对安装暖气是想都不敢想。安大爷心里想着,一定要尽快让大家用上集体供暖,可说着容易,办起来却难上加难,这其中就涉及到暖气初装费谁来掏的问题。2000年开始,安大爷一次又一次找到产权单位——新河船厂,希望其承担部分暖气初装费,但结果却并不乐观。安大爷又找到北京的上级部门继续反映问题,这一跑就是三年,就连他自己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找了多少个部门。每每看到居民们冬天受冻的样子,安昆淮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把各家各户的煤炉子换成暖气片。
  2003年,兵营宿舍楼的集体供暖改造工程如期开工了,安大爷跟随着工程人员忙前忙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暖气初装费也由新河船厂承担了大部分。那个冬天,兵营宿舍楼的400多户居民都用上了集体供暖,大家心里最感谢的还是一直没有放弃的“安头儿”。
  出行不再难
  现在居民出入兵营宿舍楼非常方便,平整的道路、便捷的公交、明亮的路灯。可就在十五年以前,这里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以前,从兵营宿舍楼往来外界的只有一条安顺道,可这一条路却相当难走。因为常年失修,整条路都是坑洼不平的,最深的坑洼悬殊达到3公分。居民们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坑洼处大量积水,让出行难上加难。安昆淮也常常走这条路,他发现,始终住在兵营宿舍楼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他们腿脚不方便,走在这样的路上,被绊倒是常有的事。
  另一个方面的出行难体现在公交线路的缺乏,兵营宿舍楼所处的地区还有高辛里的十几栋楼以及后期建成的贻港城小区,这里的居民如果想出行,只得步行将近两公里,到车站北路的公交车站上车,这更加体现了该地区的出行困难。
  道路难行,公交缺失,路灯不亮,这些都造成了该地区几千名居民的出行难问题,也直接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安昆淮知道这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一起议事的几名老党员都觉得,要改造道路,引进公交,复明路灯,这些都需要政府划拨大量资金才能实现,仅凭着几名社区老党员的力量,这事是完全不可能的。听取大家的意见,安昆淮没有作声,可他早已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门前的这条路修平整了,让大家出行顺畅安全。
  安昆淮又开始单枪匹马地到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北京、天津、新区,该找的部门都找了一个遍,一个部门就能跑上十几趟,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材料也准备了厚厚一摞,工作人员都认识了这位执着的老大爷。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安昆淮始终没有放弃过,他心里装的是居民,脑子里想的也是居民,用他的话说,只要能够给大家解决问题,受再多累也无所谓。
  又是一个春夏秋冬,好消息又来了。2002年,880路公交高辛里站点建成了。880路公交的开通,大大缓解了整个地区的出行难问题,居民出门就坐车,下车就到家,这下可乐坏了居民们。同年,政府拨款380万元用于维修兵营宿舍楼附近的道路,连同地下水管一起更新改造。路平了,百姓的心舒坦了,安昆淮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也落地了。
  安昆淮始终闲不住,只要有居民跟他反映,他就一定要去看一看,真的是有困难,他的心里就放不下了。上年纪的居民看病取药难,他奔走各部门,引进了高辛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区楼体破败不堪,他和领导几次面对面开会,最终拨款翻新楼梯;老旧小区地下水网破损,百姓亏水严重,他多次反映,最终更换一户一表。在居民们的心里,“安头儿”就是主心骨,就是带头人,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大家。
  居民的贴心人
  今年7月20日的一场大暴雨,让原本就低洼的兵营宿舍楼积水严重,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早早就赶到了这里,可让大家意外的是,安大爷早已起床开始查看各家情况了。当天早上6点多,安大爷起来后看雨情严重,不顾家中积水就趟着水出门了。查看了几户一楼积水严重的居民家后,当即组织一楼的居民赶紧转移到二楼,二楼居民听从安大爷的安排,立马也行动了起来。自己虽然已经84岁,可还是不忘帮那些上年纪的居民买了菜,送到家。就这样,安大爷和工作人员忙活了一整天,因为年纪大,又着了风寒,自己也病了好长时间。
  自从老伴过世后,安昆淮一直自己住在兵营宿舍楼,儿女们早就让他搬离那里,跟孩子们一起住。一方面是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看他年纪大了,想让他少管点事,但动员了安大爷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他说自己习惯了住在这里,这里的居民也需要自己。安昆淮没事的时候就在小区里来回转,看到有情况就会及时联系街道和社区,有时看到居民们没有遵章守纪,他也会站出来说上两句。有一次,安大爷制止一户租户私搭乱建,租户急了说:“老头儿,别总管闲事,小心后头有人揍你。”还没等安大爷多说,周围好几名居民都站到了安大爷的身后,指责这名租户的行为,租户看到这样的阵势,只得放弃了搭建。
  安昆淮就是居民的贴心人,无论哪家有困难都要找到他,他也从不推辞,竭尽全力去帮助解决。一次,一位邻居不慎从楼顶摔下来,当时人就不能动了,当时周边围了很多人,但他们只是议论,谁也不敢上前去扶一把。居民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安大爷,他立即赶到现场,只一句“救人要紧呀”,在他的号召下,大家才连忙扶起他。像这样的事情,在安昆淮身上发生过很多很多,有事他从不推脱,总是站在最前面,责任面前他不忘初心,承诺衷恳践行扎实。
  别人心中装的都是小我,而安昆淮心里装的是大家,他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播撒阳光,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使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安昆淮说到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说,既要在“学”上下功夫,又要在“做”上见真章。什么是合格党员,就是要立足岗位作贡献,有作为,敢担当,不能把“合格”二字挂在嘴边,而是要为民办实事,要接地气,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安昆淮字字有力,句句铿锵。
(滨海时报)
2017年01月04日 17点01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