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文革”期间的电影(转帖)
新河船厂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文革”期间塘沽人曾这样评价各国电影——
日前,重温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不由勾起了我对那个时期电影的思念。虽然过去近40年了,但仍记忆犹新。尤其是电影里面的经典台词:“墨索里尼总是有理……”及另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里的经典台词:“赛里姆,你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成了塘沽人常用的词汇,至今仍在使用。然而,在阿尔巴尼亚电影里最经典的台词而且影响面最广的应属:“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文革”期间塘沽人曾这样评价各国电影——中国:新闻简报;苏联:正统老套;罗马尼亚:搂搂抱抱;朝鲜:有哭有笑;越南: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花椒大料(什么内容都有)。说起“文革”时期的电影,着实可看了不少。因为,那个时期的电影,你是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要是不看就说你思想观和世界观有杂念,要倒霉的。不过,作为“电影迷”的我一直都是出于自发、自愿。
塘沽戏院、塘沽影院、塘沽工人文化宫、塘沽文化馆、塘沽展览馆、兲碱俱乐部、海员俱乐部、天津港第一、第二作业区俱乐部、航务四处俱乐部、塘建礼堂、市政礼堂、大化礼堂、房产公司礼堂、海军大院礼堂、边防大院礼堂、海后礼堂、铁路礼堂、盐场礼堂、新港船厂礼堂、新河船厂大食堂外广场等都是那个时期放映电影的地方。可惜,现在几乎都没了。
以下列举的是那个时代所放映的电影,也就是说是我在上述放映电影的地方看到的电影。挺多的。不过,我看的最多的应是那时候每部电影前面都要加映的纪录片《新闻简报》。
中国:《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其它从略。
苏联:《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记者》、《战争与和平》、《乡村女教师》《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阿尔巴尼亚:《山鹰之歌》、《他们也在战斗》、《我们的土地》、《最初的年代》、《海岸风雷》、《广阔的地平线》、《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伏击战》、《战斗的早晨》、《勇敢的人们》、《脚印》、《第八个是铜像》、《山姑娘》、《在平凡的岗位上》、《战斗的道路》、《初春》、《小贝尼》、《石油赞歌》、《最后冬天》、《斩断魔爪》。
罗马尼亚:《斯特凡大公》、《达吉亚人》、《巴布什卡历险记》、《神秘的黄玫瑰》、《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勇敢的米哈依》、《多瑙河之波》、《复仇》、《最后一颗子弹》、《沸腾的生活》、《爆炸》、《橡树,十万火急!》、《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
越南:《阿福》、《森林之火》、《山区女教师》、《琛姑娘的松林》、《战斗在继续》、《前方在召唤》、《回故乡之路》、《火》、《阮文追》、《希望在人间》、《胜利在望》。
朝鲜:《大地的儿子》、《一个战士的故事》、《血海》、《看不见的战线》、《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在铁道线上》、《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劳动家庭》、《卖花姑娘》、《空中舞台》、《秃鲁江畔之花》、《轧钢工人》、《原形毕露》、《永生的战士》、《一个护士的日记》、《延丰湖》、《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三妯娌》、《火车司机的儿子》、《矿山的主人》、《在灿烂的阳光下》、《高山之鹰》。
2017年01月04日 16点01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