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激发基层自治动力,开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局面
2017-02-17 10:37:51 作者:丰顺县委办


(新楼村新貌--何森垚摄)


(梅溪村美丽乡村--何森垚摄)


(图为丰顺新埔村高美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胡金辉摄)


(图为修旧如旧的新楼村美丽一角--胡金辉摄)
“这半年,村里的垃圾箱变多了,水泥村道变得平整,破旧的土屋焕发新颜,脏乱的粪坑得到了清理……”近日,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村民罗姨站在院子里,向记者细数周边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美,农村必须美。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农村“短板”。梅州历来重视农村建设工作,曾多次开会部署。去年9月,梅州市提出,要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三位一体”统筹来抓。
创建优良城乡环境,离不开重点区域的突破。丰顺县行政区域面积大,管理服务人口多,由于多方原因,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城乡发展不协调。去年以来,在市、县、镇共同努力下,丰顺县先行探索。
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介绍,丰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突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两大重点,创新机制,以城带乡,推动生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和谐的幸福家园。
夯实基础 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
“住在农村舒服,空气比城里好,要我去城里我也不愿意。”60岁的罗姨告诉记者,这半年里,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臭鱼塘水变清了,绿树成荫,墙刷得很白,周边变成了美丽的公园。
“村里有专人上门收垃圾。”汤南镇党委书记廖月芝告诉记者,村里的卫生之所以这么好,主要是因为通过保洁员实施上门收垃圾的措施。新楼村有1万余人,通过村规民约,村民每人每年上交10元保洁费,“收钱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引导大家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在农村,垃圾处理是个严峻的问题,由于村民意识淡薄,镇村卫生保洁宣传和督查督办力度不大,管理措施不足,因此存在沿江沿山沿路倒垃圾的问题。农村地区重收集、轻处理也造成个别地方垃圾池、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堆的现象。农村垃圾是新农村建设的“老大难”。
为此,丰顺县通过创新保洁模式,有效地破解难题。目前,丰顺县健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丰顺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丰顺县以20户以上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从2016年起,每年整治30%的自然村。到2017年底,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99%,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90%以上,分类减量率50%。
同样在汤南镇,和新楼村相邻的新埔村近日也传来喜讯,其排水专项、景观等方面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从去年12月全面动工建设有序开展,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正在进行调试使用。
汤南镇的环境治理是丰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丰顺县制定实施《丰顺县深入开展全县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坚持领导办点,试点先行,投资1300万元,重点推动汤坑镇梅溪村、北斗镇拾荷村、汤西镇南礤村、汤南镇新铺村4个示范村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开展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从“软件”向“硬件”延伸。在汤坑镇梅溪村委会旁边,绿色植物包围着一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过层层处理,达到灌溉标准。“这是丰顺县为处理农村污水而建设的生态浮床,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被打造成美丽景观。”汤坑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配合全县域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PPP项目,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行雨污分流。”丰顺县县长廖茂忠表示,丰顺将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彻底解决污水横流、水体污染等问题。到2017年底,完成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250座村级污水站。示范村和重点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今年将建成并投入运营。
内生动力 变“要我建”为“我要建”
美丽乡村建设,谁来负责?“新农村归根结底是农民的农村,如果村民不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就做不长久!”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说。
如何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生动力?丰顺县的做法是基层自治。通过党组织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理事会等方式,全民动员,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如汤南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在新铺村积极探索“党建+环境综合整治”模式。通过镇村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从干给群众看到带着群众学,最后变为激发群众一起干,全民共建共享,村民自发互相监督,共同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乡村。
半年时间,筹资300多万元新建2座污水处理站,疏通水沟和清理池塘淤泥,打造污水自净系统,加快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修复PPP项目。同时,2米的黄泥路面建设为5米宽的水泥硬底化村庄道路、高美自然村200多户居民房屋“穿衣戴帽”、新架设路灯80多盏……
“村里的事要先开会讨论,再由理事会负责执行。”新铺村村民理事会负责人罗楚龙表示,村民清楚情况,就会主动参与建设,拆废建绿、扩建村道等工作,村民出钱出力,甚至外出乡贤也给予支持。
事实上,在新铺村委会提出收取垃圾费的建议后,村民曾态度不一,开会时讨论很激烈,都想有好的服务,但提到“出钱”时就有不同声音。经过全民讨论、村民理事会协调,最终全村达成一致。
在新楼村,县、镇、村三级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农村258个粪坑的征收、清理、改造,15户养猪场搬迁,19户民居拆迁和200多户民居穿衣戴帽,完成古寨及周边的水沟清理疏通、新建污水处理池,以及新建村道铺设石砖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如今,部分村民主动拆除菜园、粪坑和养猪场,村集体无偿腾出土地作为绿化和建设用地。”廖月芝告诉记者,随着幸福村居示范建设的实施,村民看到周边环境的变化,从“要我建”为“我要建”。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一群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老人还成立老人协会,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言献策、发挥余热。今年64岁的罗典辉正是一个代表。罗典辉认为,只要村民充分团结起来,工作就好开展了。为此,罗典辉走访了不少村民,做好宣传发动的工作。
另外,丰顺通过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工作责任制度,县、镇领导挂钩联系到村,实现三级联动,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共建共享。”曾永祥表示,“老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开良好局面。
“以前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当地一名干部说,农村发展长期以来缺乏有效引导,不少村民“只扫自家门前雪”,对新农村建设形成很大阻碍。通过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村庄保洁等方式,丰顺县实现村容村貌质的飞跃。老百姓看到变化,又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