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305185
1045305185
各位吧友!大家好!我是百度【丰顺吧】、【汤南吧】、【丰顺县龙山中学吧】的吧主!同时也是《揭岭论坛》的“丰顺县乡镇”和我“时事综合”的子版块版主!我虽然身在异地深圳,我时时刻刻热爱家乡,喜爱家乡的人文山水!美丽丰顺、幸福丰顺!
关注数: 265
粉丝数: 303
发帖数: 52,060
关注贴吧数: 62
好久没见了 很久没来了,大家好!
好久没来了哈😊 好久没来了,吧友们:大家好!
转贴:2018 丰顺潭江镇官溪村 张氏徳馨堂春祭 B 2018 丰顺潭江镇官溪村 张氏徳馨堂春祭 B—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Q1NDI0MzIwNA%3D%3D.html&urlrefer=3a5608fc5b23b2b6303e8060b9098f6a
大美丰顺
丰顺汤南镇种玊上围一游
美丽丰顺夜景 直接上图:丰顺夜景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恭祝各位吧友: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有谁知道今年丰顺中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吗? 有谁知道今年丰顺中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吗?
新运动场即将完工 很快就完工了
深圳高级中学高二14班2017英文合唱大赛 5月12日晚上,在深圳市福田区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举行,我女儿的组荣获二等奖!
丰顺县选送原创歌曲《亲人到畲寨》荣获畲族民歌邀请赛金奖 我县选送原创歌曲《亲人到畲寨》荣获畲族民歌邀请赛金奖 2017-04-01 10:01:48 作者:丰顺台记者 3月30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当天,由浙江省文化厅、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主办,2017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组委办公室承办的,“2017年中国畲乡三月三”第九届畲族民歌节暨中国好畲“音”畲族民歌邀请赛,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凤凰古镇举行。 参赛的有来自广东、福建、临安、温州等畲族聚集地队伍,还有来自浙江音乐学院、丽水学院、福宁山民会馆等专业的民族音乐团体。作为广东省代表队的我县文化馆选送原创歌曲———《亲人到畲寨》进行参赛。该歌曲由廖武作词、陈光华作曲、谭俊芳演唱。最终,该选送歌曲脱颖而出,最终荣获“2017年中国畲乡三月三”第九届畲族民歌节暨中国好畲“音”畲族民歌邀请赛金奖。 此次畲族民歌邀请赛,以音舞诗画的手法荟萃畲族的文化艺术精华,展示了
丰顺百年古村落种玊上围: 古寨风华依旧名将雄风犹存 2017-03-29 16:09:01 作者:丰顺县委办 盘根错节的古榕郁郁葱葱,清晰地倒映在半月形的池水里,这五棵榕树日夜守卫着它身后的雄伟建筑——种玊上围。一晃300多年已过去,虽然盛景不再,但似乎时光在这里静止了,穿梭在宁静的古巷,朱红的大门敞开,丝毫不减当年气派,康熙年间制造的青砖还稳稳地镶嵌在墙上。(种玊上古榕树--胡金辉摄) 种玊上围位于汤南镇新楼村,人称“西门古寨”“上围古寨”,创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至康熙九年完工,工程历经18个春秋,建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它是集厅、祠、院、堡、居为一体的城堡式古建筑、古民居,其结构独特,布局新奇,在闽、粤、湘、赣围屋中罕见独特。 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门口的五棵古榕代表着五位从这里走出的五位举人,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一生骁勇善战,清军闻风丧胆。 古寨谜题百年未曾得解 站在种玊上围的正门前,抬头便可看到一块牌匾,上面用雄浑拙朴的颜体楷书工工整整书写着“种玊上围”四个大字,左右两个题款,上款为“岁在庚戌”,下款为“王月之吉立”。这款牌匾上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建筑名称,而是几百年前罗氏先贤留给后人的一道谜题。(种玊上围老屋上的墙画--胡金辉摄) “种玊上围”这四个字的读音是谜面,考验着每一位初次来访的客人。 小方是汕头人,第一次到种玊上围参观,就被门口的牌匾给吸引住了。“‘玊’字乍一看还以为是‘玉’字,这个字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见过。”小方笑着说自己到了这里还没进门就闹了笑话,其实像小方这样的游客还有很多,村民们看到了便会过来耐心解释这个字的读音,但究竟怎么读,至今仍有争议。 “玊”字的读音背后有一段趣事。“在《新华字典》里找不到这个字,在《汉语大字典》里这个字有三个释义:一是有瑕疵的玉,二是雕琢玉器的工人,三是姓氏。古人们给建筑取名时会选择有美好寓意的字,我认为不是第一种解释,而当地的百姓都姓罗,也不是第三种解释。”丰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伟杰说,曾经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玊”字进行过考究,至今也有不一样的说法。 按照以上解释,排除两个不太可能的选项,只剩下“雕琢玉器的工人”这个说法,“有可能是罗氏的祖先希望后人经过教育可以像璞玉那样高贵、出色,这个地方是一个培养造就人才的地方。”邱伟杰说。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玊”这个字本就读“玉”这个音。罗典辉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从小在新楼村长大,在他的记忆里,对于“玊”这个字,一直以来当地的村民都是读“玉”的。“我们都读‘玉’,后来有专家过来看了以后认为应该读‘su’,才有人改口的。” 邱伟杰认为,这可能是书法上的写法,才把本该在下面的点放到了上面,带有某种寓意。“明代的书法家张瑞图在一次奉旨题字时,就曾有意把‘玉’写成‘玊’,以示对皇上的敬意。古人这样写可能代表这是上等的玉。”“种”字有“培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培育上等的玉”,古人认为玉是可以培育出来的,以此隐喻这里能够培育出色的人才,和“雕琢玉器的工人”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处。 牌匾上还有一处未解之谜,就是上下两个落款,上款“岁在庚戌”比较容易理解,是题写的时间,而下款“王月之吉立”则引起了众人的猜测。有人认为“王月之”是一位书法家的名,这款牌匾由他题写,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既然是书法家,应该有一定的名气,但当地的史料中并没有关于这位书法家“王月之”的记载。因此,有专家认为,下款也同样指的是时间,与上款联系起来是“庚戌年王月吉日立下此牌匾”,但“王月”到底指的是哪一月份,也是众说纷纭,农历月份在古代多有别称,比如,农历一月又称元月、端月,二月又称仲月、丽月等,但专家学者至今未能找到关于“王月”的记载,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玊”到底读哪个音?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王月之吉立”又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为种玊上围更添一丝神秘色彩,勾起人们想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 三街六巷寻觅百年风华 带着心中的疑惑,踏进古寨的大门,行走在被磨得光滑的麻石板上,虚掩的木门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老人们坐在藤椅上轻声聊天,一不小心便迷失在悠长的古巷里。 古寨共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厅,大小房间608间,构成八卦九宫格局。环绕围墙边亦留有两米的通巷,横为街,竖为巷,从数量上看似乎不多,但由于面积较大,每一条街巷就显得较为狭长。这些街巷连环交错,可以说街街相通,巷巷衔接,不熟悉者走在其中有如迷宫,有时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竟然回到原地。 “泉乡最美三月天,氤氲温泉雾气腾,木屐声声敲石板,汉子汤帕扎腰间,孩儿嬉戏汤池闹,俏妇洗衣笑开颜。”这是当年古寨里生活场景的写照,古寨全盛时期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兴旺。 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旧时这些街巷热闹非凡,俨然一个小集市,“听长辈们说过,把城门都关起来,人们可以在这里生活3个月,士农工商兵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带英说,她今年86岁了,上世纪50年代从梅县嫁到这座大屋里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古寨有四个门,分别是正门、后门、南门、北门,这些门四通八达,方便寨内村民出入。除后门外,每个门都题字,分别是正门的“种玊上围”、南门的“南安门”、北门的“北平门”,字体秀气、苍劲有力。 从北平门走出来,回头看种玊上围,高耸的城墙将古寨围得严严实实,城墙每幅宽高均6米,墙厚0.5米,墙体均是由粗砂、小石子、贝壳粉、糯米泥及红糖为原料混合夯成的,至今坚固无损。城墙的布局在风水学上大有讲究,是根据36天罡,72地煞共108块围筑而成,构成独特“隐涂蟹形”古寨轮廓。在围墙、四面炮楼遍置枪眼,戒备森严。古寨的四周挖掘有城池长濠,设险甚固。(种玊上围门墙--胡金辉摄) 从城墙可看出种玊上围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上围古寨的创建年代,正是明清交替之际,整个粤东当时处于南明政权和满清势力殊死搏斗的动荡之中,当时汤南的一位杰出人物——明朝遗臣罗万杰,就曾在汤坑筑金鼎寨自守,以图恢复明室。也是在同一时期,当汤南的龙上古寨被盘踞在蓝田、霖田二都的九军攻破后,罗氏的另一位杰出人物罗基盛率族众迁移到现在上围这个地方筑寨。 “为了更好地防范敌人,上围古寨就必须比龙上古寨建得更坚固,围墙筑得更高更厚。”汤南镇副镇长叶韩杰介绍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此举的必要性。甲寅刘进忠之变,潮寇复炽,所至乡村皆被毁,上围古寨迭被匪攻,罗基盛等族众凭借坚固的城墙城楼死守,未被攻破,才使上围古寨至今保存完好。 古寨内隆师重教,曾设立私塾,聘请名师,培育子弟。清代古寨出了5个举人,据说按乡规“每中一举种榕一棵”,以示标榜。现在古寨外池塘边五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盘根错节,蔚为奇观,当地人称“五丛榕”,是罗氏族人重教的最好证明。据《丰顺人物志》记载,上围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一生骁勇善战,清军闻风丧胆。 文化为魂整治人居环境 种玊上围所在新楼村,因为拥有这座古寨熠熠生辉,还因为洁净美丽的村景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走进新楼村,只见坐落在古民居间的湿地公园与清澈的小溪互相辉映,溪水在拱形的小桥下汩汩流淌,形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而在半年前,这里却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 “没有规划没有整治前,南门有个露天厕所,怎么绕着走都能闻到臭味,池塘里都是垃圾,下雨天路就变得不好走。”村民罗典辉说,半年多来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幸福感倍增。(种玊上围门前月牙池--胡金辉摄) 只见村道变宽敞平坦了,古寨外面的那口月牙池变大了、水变清了,池塘中还种上了绿绿的荷叶。北平门外,白墙黛瓦林中掩,一湾碧水寨边过,昔日的臭鱼塘水变清了,绿树成荫。沿着铺着石砖的小道往里走,只见“留得住美丽,记得住乡愁”十个大字特别显眼,溪流两旁的民居,修葺粉刷一新,错落有致。 池塘周围的民居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墙上还有精美的涂鸦,一幅幅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寓意新颖的墙画,图文并茂地诠释传导核心价值观,展现农村文明新风尚,让原本的普通墙变身成为“特色墙”。(种玊上围旁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绘--胡金辉摄) 近年来,丰顺县重点攻破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两大难题,实行垃圾上门收集,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该县把新楼村作为试点,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博得群众的广泛好评,“以前大家都想着搬出去住,现在都想着要回来,这么优美的环境,谁想离开啊?”今年65岁的罗叔在古榕树下笑着说。 洁净为先,文化为魂。今年2月,梅州市“崇德向上·敦风化俗——乡村里的价值观墙绘活动”在种玊上围旁启动,一幅幅象征着核心价值观的山水花鸟画装饰着一栋栋民居。一边是300多年历史的古寨,一边是融合现代精神文明的墙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以完美融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让这个古村落有血有肉有灵魂。 (胡金辉 徐珍珍 朱章栋)
丰顺百年古村落种玊上围: 古寨风华依旧名将雄风犹存 2017-03-29 16:09:01 作者:丰顺县委办 盘根错节的古榕郁郁葱葱,清晰地倒映在半月形的池水里,这五棵榕树日夜守卫着它身后的雄伟建筑——种玊上围。一晃300多年已过去,虽然盛景不再,但似乎时光在这里静止了,穿梭在宁静的古巷,朱红的大门敞开,丝毫不减当年气派,康熙年间制造的青砖还稳稳地镶嵌在墙上。(种玊上古榕树--胡金辉摄) 种玊上围位于汤南镇新楼村,人称“西门古寨”“上围古寨”,创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至康熙九年完工,工程历经18个春秋,建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它是集厅、祠、院、堡、居为一体的城堡式古建筑、古民居,其结构独特,布局新奇,在闽、粤、湘、赣围屋中罕见独特。 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门口的五棵古榕代表着五位从这里走出的五位举人,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一生骁勇善战,清军闻风丧胆。 古寨谜题百年未曾得解 站在种玊上围的正门前,抬头便可看到一块牌匾,上面用雄浑拙朴的颜体楷书工工整整书写着“种玊上围”四个大字,左右两个题款,上款为“岁在庚戌”,下款为“王月之吉立”。这款牌匾上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建筑名称,而是几百年前罗氏先贤留给后人的一道谜题。(种玊上围老屋上的墙画--胡金辉摄) “种玊上围”这四个字的读音是谜面,考验着每一位初次来访的客人。 小方是汕头人,第一次到种玊上围参观,就被门口的牌匾给吸引住了。“‘玊’字乍一看还以为是‘玉’字,这个字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见过。”小方笑着说自己到了这里还没进门就闹了笑话,其实像小方这样的游客还有很多,村民们看到了便会过来耐心解释这个字的读音,但究竟怎么读,至今仍有争议。 “玊”字的读音背后有一段趣事。“在《新华字典》里找不到这个字,在《汉语大字典》里这个字有三个释义:一是有瑕疵的玉,二是雕琢玉器的工人,三是姓氏。古人们给建筑取名时会选择有美好寓意的字,我认为不是第一种解释,而当地的百姓都姓罗,也不是第三种解释。”丰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伟杰说,曾经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玊”字进行过考究,至今也有不一样的说法。 按照以上解释,排除两个不太可能的选项,只剩下“雕琢玉器的工人”这个说法,“有可能是罗氏的祖先希望后人经过教育可以像璞玉那样高贵、出色,这个地方是一个培养造就人才的地方。”邱伟杰说。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玊”这个字本就读“玉”这个音。罗典辉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从小在新楼村长大,在他的记忆里,对于“玊”这个字,一直以来当地的村民都是读“玉”的。“我们都读‘玉’,后来有专家过来看了以后认为应该读‘su’,才有人改口的。” 邱伟杰认为,这可能是书法上的写法,才把本该在下面的点放到了上面,带有某种寓意。“明代的书法家张瑞图在一次奉旨题字时,就曾有意把‘玉’写成‘玊’,以示对皇上的敬意。古人这样写可能代表这是上等的玉。”“种”字有“培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培育上等的玉”,古人认为玉是可以培育出来的,以此隐喻这里能够培育出色的人才,和“雕琢玉器的工人”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处。 牌匾上还有一处未解之谜,就是上下两个落款,上款“岁在庚戌”比较容易理解,是题写的时间,而下款“王月之吉立”则引起了众人的猜测。有人认为“王月之”是一位书法家的名,这款牌匾由他题写,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既然是书法家,应该有一定的名气,但当地的史料中并没有关于这位书法家“王月之”的记载。因此,有专家认为,下款也同样指的是时间,与上款联系起来是“庚戌年王月吉日立下此牌匾”,但“王月”到底指的是哪一月份,也是众说纷纭,农历月份在古代多有别称,比如,农历一月又称元月、端月,二月又称仲月、丽月等,但专家学者至今未能找到关于“王月”的记载,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玊”到底读哪个音?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王月之吉立”又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为种玊上围更添一丝神秘色彩,勾起人们想进去一探究竟的欲望。 三街六巷寻觅百年风华 带着心中的疑惑,踏进古寨的大门,行走在被磨得光滑的麻石板上,虚掩的木门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老人们坐在藤椅上轻声聊天,一不小心便迷失在悠长的古巷里。 古寨共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厅,大小房间608间,构成八卦九宫格局。环绕围墙边亦留有两米的通巷,横为街,竖为巷,从数量上看似乎不多,但由于面积较大,每一条街巷就显得较为狭长。这些街巷连环交错,可以说街街相通,巷巷衔接,不熟悉者走在其中有如迷宫,有时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竟然回到原地。 “泉乡最美三月天,氤氲温泉雾气腾,木屐声声敲石板,汉子汤帕扎腰间,孩儿嬉戏汤池闹,俏妇洗衣笑开颜。”这是当年古寨里生活场景的写照,古寨全盛时期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兴旺。 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旧时这些街巷热闹非凡,俨然一个小集市,“听长辈们说过,把城门都关起来,人们可以在这里生活3个月,士农工商兵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带英说,她今年86岁了,上世纪50年代从梅县嫁到这座大屋里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古寨有四个门,分别是正门、后门、南门、北门,这些门四通八达,方便寨内村民出入。除后门外,每个门都题字,分别是正门的“种玊上围”、南门的“南安门”、北门的“北平门”,字体秀气、苍劲有力。 从北平门走出来,回头看种玊上围,高耸的城墙将古寨围得严严实实,城墙每幅宽高均6米,墙厚0.5米,墙体均是由粗砂、小石子、贝壳粉、糯米泥及红糖为原料混合夯成的,至今坚固无损。城墙的布局在风水学上大有讲究,是根据36天罡,72地煞共108块围筑而成,构成独特“隐涂蟹形”古寨轮廓。在围墙、四面炮楼遍置枪眼,戒备森严。古寨的四周挖掘有城池长濠,设险甚固。(种玊上围门墙--胡金辉摄) 从城墙可看出种玊上围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上围古寨的创建年代,正是明清交替之际,整个粤东当时处于南明政权和满清势力殊死搏斗的动荡之中,当时汤南的一位杰出人物——明朝遗臣罗万杰,就曾在汤坑筑金鼎寨自守,以图恢复明室。也是在同一时期,当汤南的龙上古寨被盘踞在蓝田、霖田二都的九军攻破后,罗氏的另一位杰出人物罗基盛率族众迁移到现在上围这个地方筑寨。 “为了更好地防范敌人,上围古寨就必须比龙上古寨建得更坚固,围墙筑得更高更厚。”汤南镇副镇长叶韩杰介绍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此举的必要性。甲寅刘进忠之变,潮寇复炽,所至乡村皆被毁,上围古寨迭被匪攻,罗基盛等族众凭借坚固的城墙城楼死守,未被攻破,才使上围古寨至今保存完好。 古寨内隆师重教,曾设立私塾,聘请名师,培育子弟。清代古寨出了5个举人,据说按乡规“每中一举种榕一棵”,以示标榜。现在古寨外池塘边五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盘根错节,蔚为奇观,当地人称“五丛榕”,是罗氏族人重教的最好证明。据《丰顺人物志》记载,上围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批文武魁秀。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是古寨九世祖裔孙,一生骁勇善战,清军闻风丧胆。 文化为魂整治人居环境 种玊上围所在新楼村,因为拥有这座古寨熠熠生辉,还因为洁净美丽的村景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走进新楼村,只见坐落在古民居间的湿地公园与清澈的小溪互相辉映,溪水在拱形的小桥下汩汩流淌,形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而在半年前,这里却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 “没有规划没有整治前,南门有个露天厕所,怎么绕着走都能闻到臭味,池塘里都是垃圾,下雨天路就变得不好走。”村民罗典辉说,半年多来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幸福感倍增。(种玊上围门前月牙池--胡金辉摄) 只见村道变宽敞平坦了,古寨外面的那口月牙池变大了、水变清了,池塘中还种上了绿绿的荷叶。北平门外,白墙黛瓦林中掩,一湾碧水寨边过,昔日的臭鱼塘水变清了,绿树成荫。沿着铺着石砖的小道往里走,只见“留得住美丽,记得住乡愁”十个大字特别显眼,溪流两旁的民居,修葺粉刷一新,错落有致。 池塘周围的民居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墙上还有精美的涂鸦,一幅幅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寓意新颖的墙画,图文并茂地诠释传导核心价值观,展现农村文明新风尚,让原本的普通墙变身成为“特色墙”。(种玊上围旁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绘--胡金辉摄) 近年来,丰顺县重点攻破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两大难题,实行垃圾上门收集,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该县把新楼村作为试点,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博得群众的广泛好评,“以前大家都想着搬出去住,现在都想着要回来,这么优美的环境,谁想离开啊?”今年65岁的罗叔在古榕树下笑着说。 洁净为先,文化为魂。今年2月,梅州市“崇德向上·敦风化俗——乡村里的价值观墙绘活动”在种玊上围旁启动,一幅幅象征着核心价值观的山水花鸟画装饰着一栋栋民居。一边是300多年历史的古寨,一边是融合现代精神文明的墙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以完美融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让这个古村落有血有肉有灵魂。 (胡金辉 徐珍珍 朱章栋)
2017年第1部《美丽丰顺夜景》
第二季《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丰顺赛区正式启动 2017-03-20 15:19:35 作者:丰顺县委办(图为《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丰顺赛区新闻发布会现场舞蹈表演--胡金辉摄)(图为《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丰顺赛区新闻发布会现场表演舞蹈--朱章栋摄)(图为《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丰顺赛区新闻发布会现场歌唱表演--朱章栋摄) 日前,第二季《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丰顺赛区启动仪式暨丰顺赛区新闻发布会在该县举行,活动吸引了多家媒体代表以及丰顺各行各业商家代表共500多人参加。 在启动仪式上,该县赛区负责人对本次比赛的组织筹备、赛事流程、宣传、评委、执行工作等做了相关的介绍,第二季《中国新歌声》全国海选丰顺赛区将遵照《中国新歌声》相关规定,在未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美丽的温泉之城、长寿之乡寻找真正的实力唱将,赛事将分为:若干专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获得者徐美芳 平凡的生活谱写不平凡的篇章 ——记“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获得者徐美芳 2017-03-08 09:53:42 作者:丰顺台记者 在汤西镇西城村有这么一位妇女,她十多年如一日,细心照料家中三位老人,用自己坚持不懈、朴实无华的行动,谱写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她就是2014年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的“好媳妇”徐美芳。 今年42岁的徐美芳出生在湛江麻章区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97年,她嫁给了我县汤西镇西城村村民刘卫聪。刘卫聪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双亲和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夫妻俩一直在外打工。2003年,徐美芳70多岁的公公婆婆身体状况不佳,90多岁的奶奶患有老年痴呆,三个老人急需照顾。 见此情景,徐美芳毅然决定,自己带着孩子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不再外出打工。然而万事开头难,不会讲客家话的徐美芳一开始便陷入了困境。 面对困难,徐美芳并不气馁,勇于面对。不管严寒酷暑,她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上街去买新鲜的猪肉,回来做早餐给老人和孩子吃。早餐过后,徐美芳便开始做家务和地里的农活,空闲时间还会到附近打工挣钱,帮补家用。由于老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有时半夜会莫名其妙的哭喊起来,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徐美芳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老人住的房间,想方设法地哄她开心。2014年年底,老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大小便失禁,整日躺在床上,徐美芳更是尽心服侍,受到邻居们的交口称赞。徐美芳的婆婆更是欣慰自己找了个好媳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美芳的生活重心就是围着家中的三位老人和孩子转,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徐美芳为这个家庭贡献了最美好的青春,但她一想到这个家庭给予她的关爱与温暖,她的心中便充满幸福感。 如今,徐美芳的公公和奶奶已经相继去世,只剩下婆婆一个老人。徐美芳表示只要家中这唯一的老人健康平安,便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在徐美芳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她的孩子们也很懂事,经常会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看着孩子们日渐长大、懂事,徐美芳倍感欣慰,同时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孝顺的人。 十几年来,徐美芳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的篇章,默默地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崭新的天空。2014年,徐美芳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2016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授予广东百名“最美家庭”称号。同年被丰顺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妇联评为“丰顺好媳妇”。
站在新楼大桥随拍,看见了丰顺实验中学!
站在新楼大桥随拍,看见了丰顺实验中学!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菜粿在制作中(老沛菜粿)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菜粿在制作中(老沛菜粿)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A75M4eZeGyU%2F%3FresourceId%3D0_06_02_99&urlrefer=4c220acddde9d880fe23ea876305d830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菜粿在制作中(老沛菜粿)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菜粿在制作中(老沛菜粿)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A75M4eZeGyU%2F%3FresourceId%3D0_06_02_99&urlrefer=4c220acddde9d880fe23ea876305d830
2017年汤南虎罗迎老爷 2017年汤南虎罗迎老爷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w_19ruea4n2l.html%3Fshare_sTime%3D0-share_eTime%3D650-src%3Dsharemodclk131212&urlrefer=596d2c73a94da3ff7e6fc72caddcafaf
2017年汤南虎罗迎老爷 2017年汤南虎罗迎老爷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w_19ruea4n2l.html%3Fshare_sTime%3D0-share_eTime%3D650-src%3Dsharemodclk131212&urlrefer=596d2c73a94da3ff7e6fc72caddcafaf
雾凇美景引客来 火焰旺旺贺丰收 丰顺一边是雾凇 一边是火焰 雾凇美景引客来 火焰旺旺贺丰收丰顺一边是雾凇 一边是火焰 2017-02-10 15:09:02 作者:丰顺县委办 受冷空气南下影响,丰顺县各地气温急剧下降,2月9日早上八乡山鸿图嶂出现冰雪雾凇奇观,一片银装素裹。而在汤南镇真丰村却火光熊熊,热烈壮观的元宵民俗活动——“跳火堆”在此举行,寄托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惊现雾凇美景(图为八乡鸿图嶂冰雪雾凇奇观) 2月9日早上,笔者在八乡鸿图嶂看到,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在树枝上,石头下挂满冰雪雾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雾凇的装扮下,一棵棵树木犹如梨花开,就像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看!那低矮的灌木丛以及松树上挂满雪白的冰雪,在北风吹拂下翩翩起舞,宛若雪美人在跳舞。(图为八乡鸿图嶂冰雪雾凇奇观) 据了解,八乡鸿图嶂因为海拔高,每年基本都出现雾凇奇观。雾凇非冰非雪,一般出现在气温低于零度、湿度大时,是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雾滴被冻结在物体上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 “跳火堆”贺丰收(图为“跳火堆现场)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晚上,在丰顺县汤南镇真丰村举行了一项热烈壮观、振奋人心的民俗活动——“跳火堆”,吸引了众多的当地和周边县、镇的群众、摄影爱好者等前来观看,场面热烈,气氛浓厚,村民们和外来游客整个晚上充满激情和欢乐。(图为“跳火堆现场) 笔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四个装束威武的小伙子抬着一顶端坐着一尊称“三山国王”神像的木轿,即“游老爷”活动,后面紧跟着数十位高举灯笼的年青人,在火把队、鼓乐队的簇拥下穿行于村里的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均要在神像前虔诚上香、燃放鞭炮,以表对“三山国王”的敬仰之情并祈求王爷庇护来年五谷丰登、家顺人和。“跳火堆”活动的高潮在“游老爷”完成后,忽然间,村道尽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听到一声吆喝,抬着“三山国王”神像的小伙子同心协力,勇敢地冲向火堆,腾空而起跳越熊熊大火,动作迅猛,干脆利落,引来人群的大声喝彩与鼓掌。紧接着的是接力的擎灯笼的青年队伍,只见青年们在快速小跑后用手中的竹竿往高高的火堆上轻轻一点,整个人敏捷地飞跃而过,动作优美、一气呵成,让人赞叹不已。大家边跳边念着民谣,如:“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等等。还有第二堆、第三堆……所到之处火光旺旺、笑声不断。活动结束后,村民们纷纷用竹箩等器具把燃烧后的火堆灰装回家,外村人则用袋子、纸包带一点回家放在自家灶膛里。据老辈人讲,这些火堆灰能保佑一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这项沿袭了几百年的大型寓教于乐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们欢庆元宵、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顺人和的美好愿望。 (胡金辉 程晓丹罗林坤)
丰顺县黄金镇举行“黄金迎灯”巡游活动 2017-02-13 16:23:03 作者:丰顺县委办 2月11日(元宵节)晚,笔者来到丰顺县黄金镇,只见大街小巷装扮一新,满眼皆是人流、灯笼、彩灯、彩旗、彩球、彩飘等,场面热闹不凡,这是当地的群众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贺元宵佳节的到来,那就是“黄金迎灯”巡游活动。(图为舞龙队伍--王向东摄) 看,巡游队伍出发了!晚上6时许,由160盏串通联接的竹制灯笼亮了起来,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黄金迎灯”大巡游活动随后正式开始了;沿着中心街道,一个个巡游队伍款款走来,有寓意吉祥、生动形象的“金鸡”队伍,有唱着跳着挑着花篮、活泼可爱的小朋友队伍,有寓意丰收、承载发展的“一帆风顺”队伍,有敲着花鼓、扭着腰肢的舞蹈队伍,有敲着锣打着鼓的锣鼓队伍……“挑花篮”、“新娘花轿”、“西游记”、“桃花过渡”、“仙女下凡”等客家传统民俗融入到巡游队伍中,队伍一个接着一个,整齐有序;从四面八方闻讯赶过来观看这场文化盛宴的群众似乎忘却了寒冷的天气,纷纷拿起手机欢呼拍照并参与到巡游活动的队伍中来,将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据了解,此次“黄金迎灯”巡游活动共有43个表演节目,迎灯巡游队伍达600多人。(图为挑花篮队伍--王向东摄) “黄金迎灯,让我大饱眼福,切身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和无穷魅力。”一位从丰顺县城汤坑镇赶过来的罗女士开心地对笔者谈到,将客家传统民俗融入到元宵佳节活动庆典中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传承下来,这是黄金镇人民群众对元宵佳节最好的诠释与表达,也表达了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图为舞蹈队伍--王向东摄) 据查阅史料和迎灯非遗传承人杜宝生介绍,黄金元宵迎灯这一习俗源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5~1449)的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981年元宵节,梅县地区(今梅州市)文化部门还专门组织各县文化人士前来黄金观灯,其规模之大、灯具之精巧、节目之精彩、盛况之空前,至今令人难忘。2012年正月,赴县城参加丰顺县庆新春巡游活动,“新娘坐轿”、“猪八戒背老婆”、“仙女散花”等表演节目,让广大观众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黄金迎灯,已成为梅州客家地区一张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名片。 (胡金辉 徐珍珍 朱章栋 朱紫球 杜静文)
2017丰顺埔寨:与龙共舞赏胜景 万人空巷闹元宵 2017-02-12 08:34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袁晓敏 见习记者黄庆铭 特约记者胡金辉)昨晚,丰顺县埔寨镇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烧火龙表演精彩上演,吸引了数万名来自梅州本地和深圳、广州、香港乃至台湾、新加坡等外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观看。 晚上8时左右,埔寨火龙广场人山人海。随着礼炮声响起,4条火龙徐徐进入广场,一群青壮年男子光着上身,高举着全身扎满烟花鞭炮的火龙不断舞动。随后,火龙被点燃,发出绚丽的火花。刹那间,礼炮声、喝彩声、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火龙在一片火海中翻滚,不断地表演着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等动作,场面非常震撼(如上图,吴腾江摄)。 在火龙表演现场,许多摄影爱好者拿着“长枪短炮”进行拍摄。来自深圳的摄影爱好者钟先生表示,之前观看过其他地方的烧火龙表演,觉得埔寨烧火龙表演特别好看和震撼,龙的造型则较为朴素,是很好的摄影素材。家住丰顺县城的徐女士每年都会带外地朋友前来观看埔寨烧火龙表演。她说,烧火龙是家乡特有的民俗,彰显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特色魅力,朋友们观看后都赞不绝口。 据了解,“埔寨火龙”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多次参与制作火龙的张自进介绍说,今年共有4条火龙,其中楼下村1条、远一村1条、柑园村2条。4条龙从大年初四开始制作,每条龙由10个老师傅共同制作完成,重达三四十斤,龙身长约40米。他说:“火龙是对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祈福,火龙舞动时,如果火花溅射到谁的身上,就意味他整年都会好运不断。”
超级美!丰顺八乡山鸿图嶂“下雪”了 超级美!今晨丰顺八乡山鸿图嶂“下雪”了 2017-02-09 14:291 / 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昨晚,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各地气温急剧下降,今天早上丰顺八乡山鸿图嶂出现冰雪雾凇奇观。2 / 12 今天早上,记者来到八乡山鸿图嶂看到,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在树枝上,石头下挂满冰雪雾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犹如梦幻般的童话世界。3 / 12 伴随着夜间气温骤降,霜冻挂满枝头,形成雾凇奇观。4 / 12 在雾凇的装扮下,一棵棵树木犹如梨花开。来源:丰顺广播电视
丰顺汤坑镇新堂村观音娘娘、谢圣仙娘巡游闹元宵 2017年2月10日,一年一度的新堂村“观音娘娘、谢圣仙娘巡游”闹元宵,每年新堂村都要举办拜祭巡游。已被列入丰顺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下,我们丰顺民俗文化也在健康,持之以恒的发展中!拍摄者:程来均
2017潭江官溪迎春晚会 2017潭江官溪迎春晚会 来源:潮客会2017年2月7日(正月十一)19:30 地点:丰顺官溪村文化广场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埔寨烧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关于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现场活动的公告
丰顺埔寨:四条“火龙”元宵精彩上演 埔寨:四条“火龙”元宵精彩上演 2017-02-09 09:57:28 作者:丰顺台记者 名闻遐迩的埔寨“火龙”这一吉祥物,是具有浓郁客家民间风情的传统文艺活动,每逢元宵佳节,埔寨镇都会举行“烧火龙”民间艺术表演,以祈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今年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受到人们热捧的埔寨“火龙”准备的怎样?有什么新的元素加入用来增加观赏性吗?记者走进埔寨镇各个制作“火龙”的公祠,全面了解 “火龙”的准备情况。 记者在埔寨镇各个制作“火龙”的公祠看到,“火龙”传承人正在搭建竹架,给“龙”绘鳞片,初具形态的“龙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威猛之气尽显。 据制作“火龙”的传承人介绍:制作一条“火龙”,一般要十几个人一起制作,最复杂的工序在于“龙”的前半身,而“火龙”周身的五彩灯泡以及各式各样的烟花火箭同样要认真细致完成各项工序,到表演的时候,才能做出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的动作,在舞动时才能自动点燃发射各类烟花火药,使场面更为壮观,而今年是鸡年,烧“火龙”也特别增加了与“鸡”有关的元素,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该镇今年将会烧四条“火龙”,其中楼下村一条,远一村一条,柑园村两条。同时,今年活动还将增加大型烟花表演。届时,大家可以观赏到埔寨“烧龙”盛况。 据了解,闻名海内外的埔寨烧“火龙”是该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相传,早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吸引周边数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1998年,埔寨镇被广东省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0年埔寨镇获得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2008年“埔寨火龙”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埔寨:四条“火龙”元宵精彩上演 埔寨:四条“火龙”元宵精彩上演 2017-02-09 09:57:28 作者:丰顺台记者 名闻遐迩的埔寨“火龙”这一吉祥物,是具有浓郁客家民间风情的传统文艺活动,每逢元宵佳节,埔寨镇都会举行“烧火龙”民间艺术表演,以祈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今年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受到人们热捧的埔寨“火龙”准备的怎样?有什么新的元素加入用来增加观赏性吗?记者走进埔寨镇各个制作“火龙”的公祠,全面了解 “火龙”的准备情况。 记者在埔寨镇各个制作“火龙”的公祠看到,“火龙”传承人正在搭建竹架,给“龙”绘鳞片,初具形态的“龙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威猛之气尽显。 据制作“火龙”的传承人介绍:制作一条“火龙”,一般要十几个人一起制作,最复杂的工序在于“龙”的前半身,而“火龙”周身的五彩灯泡以及各式各样的烟花火箭同样要认真细致完成各项工序,到表演的时候,才能做出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的动作,在舞动时才能自动点燃发射各类烟花火药,使场面更为壮观,而今年是鸡年,烧“火龙”也特别增加了与“鸡”有关的元素,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该镇今年将会烧四条“火龙”,其中楼下村一条,远一村一条,柑园村两条。同时,今年活动还将增加大型烟花表演。届时,大家可以观赏到埔寨“烧龙”盛况。 据了解,闻名海内外的埔寨烧“火龙”是该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相传,早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吸引周边数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1998年,埔寨镇被广东省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0年埔寨镇获得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2008年“埔寨火龙”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烈庆祝真峰迎神三十五周年庆典!场面隆重热闹喜庆!
热烈庆祝真峰迎神三十五周年庆典!场面隆重热闹喜庆!
新升级的中国古村落—种玊上围,真的是美!
新升级的中国古村落—种玊上围,真的是美!
新升级的中国古村落—种玊上围,真的是美!
过年的粿肉做好了 过年的粿肉做好,放足料,味道不错啊!
过年酿豆干啦!废话少说,直接上图
灯笼高高挂 年味渐渐浓 2017-01-22 15:26:10 作者:丰顺县委办(图为丰顺县新世纪广场挂满大红灯笼--胡金辉摄)(图为丰顺县在道路两旁树枝上挂满红灯笼--胡金辉摄)(图为丰顺公园挂满红灯笼--胡金辉摄)(图为该县市民挑选大红灯笼--胡金辉摄) 鸡年春节即将到来,丰顺县城汤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汤坑路、新世纪广场、丰顺公园等主要街道、广场、公园挂上红红的的灯笼;大街小巷也摆上了各种大红灯笼、贴纸、对联、中国结等新年装饰物,整个县城街头都是一派祥和喜庆的欢乐场景。你看!那一串串艳丽的红灯笼在树梢上高高挂起,随风飘动,与绿树红花融为一体,让市民觉得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为让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丰顺县及早部署,在县城各主要干道、街道和丰顺公园、丰顺县文化广场等群众休闲娱乐的地方挂上红红的灯笼,将县城点缀得绚丽多彩,让“中国温泉之城”、“中国长寿之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此举受到市民的广泛称赞。 (胡金辉、徐珍珍、朱章栋、杜静文)
热烈祝贺“珠江合创之夜”丰顺县首届文学春晚圆满成功举行 2017年1月21日夜晚,热烈祝贺“珠江合创之夜”丰顺县首届文学春晚圆满成功举行!感谢到场指导的领导和嘉宾,感谢各协办、鸣谢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努力的文友!!!记住今夜,记住这属于我们的精彩!!!
随拍几张年花供大家欣赏欣赏
深圳东部三区丰顺同乡(2017)迎春晚会 2017年1月17日晚上,在深圳龙岗区奥林宾馆举行深圳东部三区丰顺同乡(2017)迎春晚会,这一刻,只为音乐与你相见!
丰顺美食:烙薯粿 下午无事,猛猛来烙薯粿食!
丰顺美食:烙薯粿 下午没事,赶紧来烙薯粿食!
我县1250名考生参加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我县1250名考生参加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017-01-10 09:47:54 作者:丰顺台记者 为期2天的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于7日拉开帷幕,我县1250名考生在丰顺中学考点参加考试。省学考巡视组到考点进行了巡视。 巡视组一行在市、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丰顺中学考点电子监控系统中心,认真察看各考场实时视频监控,详细了解考生人数、考场设备等情况,对我县良好的考场秩序给予肯定,要求严肃考风考纪,确保顺利完成学业考试任务。 据悉,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我县开设丰顺中学一个考点,共设33个考场,1250名考生参加考试。学考作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开始新增的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将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主要依据。
即将成为历史的丰顺龙山中学教学楼 丰顺龙山中学教学楼即将拆掉,重建新的教学楼,即将成为历史的教学楼照片,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即将成为历史的丰顺龙山中学教学楼 丰顺龙山中学教学楼即将拆掉,重建新的教学楼,即将成为历史的教学楼照片,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即将成为历史的丰顺龙山中学教学楼 丰顺龙山中学教学楼即将拆掉,重建新的教学楼,即将成为历史的教学楼照片,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黄金镇迎灯活动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黄金镇迎灯活动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2017-01-06 10:07:21 作者:丰顺台记者 为活跃春节期间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当地特色文化。日前,县人大副主任何火营在县委宣传部、黄金镇负责人,以及外出乡贤代表的陪同下,深入到黄金镇指导春节期间迎灯活动的筹备工作。 在黄金镇工艺厂现场摆放的迎灯文艺品琳琅满目,龙头、花篮、马、纸伞、面具等应有尽有。何火营认真察看了迎灯文艺节目编排,制作等有关情况,向辛苦排练及制作文艺品的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感谢大家夜以继日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切实把文艺品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充分展现黄金特色文化,确保春节迎灯活动圆满举行。 据了解,黄金迎灯节源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5~1449)的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在临近春节,镇上的居民就为制作迎灯节的彩灯及排练迎灯节的文艺节目作准备。在春节期间,黄金镇主要大街都会预先进行装饰,街道两旁挂满各式各样、喜气洋洋的彩灯。由数百人组成的迎灯队伍,边走边表演节目,一直闹到午夜,深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不简单”的华夏女杰李坚真诞辰110周年纪念 李坚真:“不简单”的华夏女杰李坚真诞辰110周年纪念 2017-01-06 09:43:51 作者:丰顺县委办(1949年3月25日,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期间,李坚真同与会代表一起前往北平西苑机场迎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西柏坡到达北平。毛泽东风趣地说:“李坚真,你还活着。”)(李坚真照片)(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坚真纪念馆) 今年是李坚真诞辰110周年。90年前,身为童养媳的她,走出丰顺大山,唱着“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州”的山歌踏上革命之路,走遍南粤大地、闽山赣水,一步一步成为“华夏女杰之星”。 今年是李坚真诞辰110周年。90年前,身为童养媳的她,走出丰顺大山,唱着“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州”的山歌踏上革命之路,走遍南粤大地、闽山赣水,一步一步成为“华夏女杰之星”。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夫人尼姆·韦尔斯在她所著的《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赞誉李坚真:“刚毅果敢而且精明干练,实在是中国最受压迫的阶级在革命领导的形式下,所能产生出来的最动人的标准人物。”毛泽东主席评价李坚真:“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哪!” 童养媳走上革命道路 李坚真,1907年1月出生于丰顺县小胜镇大南村东叶畲一个佃农家庭,8个月大时被卖到丰顺县黄金镇白溪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养父为她取名“李见珍”,一直沿用至1940年3月,后李坚真开始用现名。 1926年5月,李坚真在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思想的引导和影响下,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6月,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危险关头,她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丰顺三次农民武装暴动,1928年冬当选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1930年春,她到中共闽西特委工作,历任中共长汀县委书记、中共闽粤赣省委妇女部部长,积极领导广大群众巩固建设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支援主力红军作战。1931年被调到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共汀东县委书记,不久改任中共长汀县委书记。1934年1月调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参与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参加根据地各项建设和支援红军反“围剿”斗争。 带休养连安全走出草地 作为32位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女战士之一,李坚真以男人一样的蛮劲,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啃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李坚真从瑞金出发时被编在中央第二纵队司令部任民运科长。民运科有一个100多人的工作队,工作队的任务是沿途做宣传和群众工作;打土豪筹集粮款,解决部队途中的给养,使部队不断得到补充。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除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外,还在红军所要经过的地方进行反宣传,离间红军和群众的关系。面对如此困境,李坚真与战友们每进到一个村子,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经常帮助群众挑水、打柴、舂米,以实际行动粉碎敌人对红军的造谣污蔑。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在极端恶劣条件中,作为休养连指导员的李坚真不仅要克服重重困难,还要确保队伍顺利走出草地。当时,李坚真的一只脚被草根穿透草鞋,刺伤了皮肉,很快感染化脓,连草鞋也穿不进去。她找来一块生牛皮,将脚包裹起来,并拄着棍子一瘸一跛地跟着队伍行进。党内元老董必武闻讯后说:“蛮丫头,你要骑上马过草地,不可再蛮啰!你的坐骑呢?”原来,为保证体弱多病的红军姐妹走出草地,李坚真把她的坐骑配备给女同志班。作为指导员,她必须保证让每个女同志过草地不掉队。后来,李坚真回忆说:“我们在草地走了7天7夜,终于走出了草地。我们连除毛连长牺牲外,休养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全部安全地走出了草地。”休养连在草地减员只有一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首位省人大常委会女主任 1949年3月24日,李坚真率华东妇女代表团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随叶剑英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任广东省土改工作团团长、党组书记,负责指导广东省各地的土改工作,1950年10月中旬到兴宁挂点参加土改工作。历任中共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79-1983)等职。 1979年12月,在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选举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的李坚真为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为全国第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女主任。而这时,李坚真已经73岁,她高龄受命,带病工作,但锐气不减当年。李坚真在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担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既抓人财物硬件,又抓思想作风、制度建设,依法履行职责,探索和积累工作经验,为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3月30日,李坚真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人物轶事】 华夏女杰,廉政楷模 李坚真一生用“蛮”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用“廉”书写了浩然正气的一生,被誉为“华夏女杰,廉政楷模”。 这样的钱出不得 1969年,李大姐的弟弟李永良到广州大姐家,只见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旧,几张长条凳,一把藤椅,一张在乡下随处可见的茶几桌。永良跟姐姐提出:老家的房子太旧了,想盖一座新的,希望得到大姐帮助。李大姐听后,笑了笑说:“姐姐没有钱,即使有,也是党和国家的,家里要盖房子,还是自力更生好。”此后她一直没为老家出钱建房子。 这样的字签不得 1985年,李大姐41岁的侄子想“顶替”父亲退休的丰顺县小胜供销社岗位,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但因“一岁之差”,申请材料被主管部门退回来,侄儿带上写好的申请到省城想请姑姑关照一下。出乎意料的是,大姐听了侄儿的事后沉默了许久,说:“共产党不能世袭,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签字。” 这样的招呼打不得 李大姐的养子巢玉祥上世纪30年代入伍,在战争年代曾救过李大姐夫妇的命。他在李大姐身边工作几十年,直到去世时也还是科长职务。她的孙子巢广当了十年兵,也没有提干,大姐只是鼓励他积极工作、争取上进。据李大姐的孙女巢穗回忆说:奶奶从小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记得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休息日在家开会,不准我们靠近会场,会场外也不能大声喧哗。她严格要求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要靠自己努力。她从不向有关部门打招呼。 唱山歌闹革命 李坚真青年时期,才思敏捷,聪明过人,说话出口成章,喜爱唱山歌,她走到哪里,山歌就唱到哪里。《龙溪赤卫队之歌》的歌词是李坚真大姐1927年冬到龙溪塘卜村简昌梧家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时的演讲词。后来被当地赤卫队唱成顺口溜山歌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鼓动群众起来闹革命,也就变成了当时龙溪赤卫队之歌,在铜鼓嶂地区广为流传,一直唱到新中国成立后。 (胡金辉、徐珍珍、杜静文、朱章栋)
▁▂▃▄ ★★★ 2017年《汤南新闻》★★★ ▄▃▂▁
▁▂▃▄ ★★★ 2017年《丰顺新闻》★★★ ▄▃▂▁
汤南镇新楼村2016年丙申年完年酬神活动!场面隆重热闹,喜庆吉祥!直接上图先睹为快
2016年丰顺县龙山中学88-91年4班同学聚会 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亲切!25年后同学聚会,2016年12月18日,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为同学之情地久天长,干杯!
2016年丰顺县龙山中学88-91年4班同学聚会 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亲切!25年后同学聚会,2016年12月18日,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为同学之情地久天长,干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