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刘邦:知人善任成帝业——《韩兆琦史记新读》有感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8483440100aiad.html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1
level 15
知人善任不拘一格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http://blog.soufun.com/9379294/1779579/articledetail.htm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3
level 15
汉高祖刘邦的成功在于知人善任、约法三章http://bbs.chinacourt.org/index.php?showtopic=203841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4
level 15
刘邦的用人观http://www.dlrc.gov.cn/llyd/info/94542_109793.vm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5
level 15
刘邦何德何能 为何有那么多人为他卖命呢http://iask.sina.com.cn/b/6408949.html?from=related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7
level 15
读书笔记——善于用人者得天下 2007-12-18 15:44 心情: 天气: 温度: ℃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读书笔记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人,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 . 高祖本纪》) 学习体会: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长乐宫摆酒。席上高祖说:“各位侯爵将军,都不能隐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能够得到天下是什么原因?项羽失去天下又是什么原因?”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对待投奔来的人有点简慢侮辱,项羽却仁厚而爱护。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谁打下就归谁统辖,和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这方面就相反,他嫉妒德行才干比他高的人,有功劳的被他谋害,有贤才的被他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记功,开拓了疆土不给人封地,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要知道在军营里决策定计,遥控千里之外的战事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一指挥百万大军每次作战都打胜仗,每次进攻都拿下预定的目标,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不过善于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范增却不能很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这段文章用对比的手法,集中写刘邦总结他自己善于用人的成功经验。从刘邦的话语中,颂扬并充分肯定了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善于决策;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善于守家安民,保障供给;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善于统兵作战,克敌制胜。刘邦正是善于任用了这三个人,才取得了天下。同时也披露了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用人。从而说明了“善于用人者得天下”的道理。 《史记》中对刘邦无赖、灭绝人性、心胸狭窄、残害忠良的一面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同时对刘邦知人善任的一面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文刘邦总结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注释: (1)“雒阳”,洛阳。 (2)“高起、王陵”,刘邦手下两将军。 (3)“慢而侮人”,简慢甚至轻侮。 (4)“运筹策”,决策定计。“筹”,古代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帷帐”,军营。 (5)“子房”,张良的号。“馈饷”,供应粮饷。 (6)“萧何”,汉高祖的丞相。“韩信”,汉初名将,封淮阴侯。 (7)“范增”,项羽手下谋士,多次献奇策而不为项羽所用。 杨柳依依123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8
level 15
刘邦是个值得学习的人物2007-07-23 19:51:34 来自: coollyr (昆明)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评论 刘邦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尤其是现在的领导角色应该好好的学习。他的知人善任、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领悟能力很高等等,都是一个领导人应有的能力。 刘邦也是40多岁才起家的,所以人不怕老,就怕没有理想。 总之从刘邦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推荐大家看看!
2008年10月20日 14点10分
9
level 15
张良之所以能够辅佐刘邦灭秦建汉成就功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古语有"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仕"只说,看来张良投奔刘邦,刘邦喜得张良,是一种主将与参谋,统帅与军师的最佳组合,尤其是在刘邦处于发轫之初,征途坎坷之际,得如此良谋之士,实在是幸运之至. 从另一个角度看,张良纵有宏大的志向,满腹经纶,若不遇上刘邦这样的知人善任的明主,恐也难完全施展其抱负. 因此可以说,刘邦成就了张良,张良也成就了刘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能在历史舞台上扮演成功的角色. ┌+-臫巳o﹎ 2008-01-18 19:32 刘邦和张良是相互依存的。时天下英雄皆以灭秦为首要只事,重中之重。以项羽刘邦等为首。项羽刚愎自用,刘邦爱才,如果张良要到项羽手中由于有了范增在,项羽不会对其重用,而各路义军中的刘邦非常善与笼络人才,而本人却又是市井出生,会言听计从。所以张良投靠刘邦是明智的选择。刘邦既然言听计从,张良的计策肯定能顺利实施。张良还有一点好就是不拉帮结派,面对吕后和韩信的拉拢,打击,他不卑不亢,深受刘邦信任。正是基于这种前提,张良的才智能够得到很好的施展,得以助刘邦夺得天下。 `孤王。! 2008-01-19 01:34 检举
2008年10月20日 15点10分
10
level 7
“刘邦的知人善任、驭人有术、刚柔相济、恩威兼施、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品行,让其成就了一代霸业,建立了大汉王朝,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韩兆琦说的有道理。
2010年07月31日 03点07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