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有些西方语言的词或概念,包括体现于动词“是”“在”“有”,在Ithkuil里没有等价物。本质上是因为Ithkuil的语法和词汇语义学並不认同事物有固有的存在性身份或拥有属性,所以不把这些作为真正原始的语义范畴或基础认知。
2016年12月06日 12点12分
1
level 14
翻译“有”(to have)
Ithkuil把“拥有”的概念拆分为若干更具体的功能状态和类别(见词根-ř- 及若干个属格),分别独立运作,彼此无甚关系。中性默认的表达“有”的方法是把拥有者放到[与有格],拥有对象用[表态功能],于是“我有一本书”大概翻译成“有一本书于我”(Ëiltánļ tü)。
2016年12月06日 13点12分
4
level 14
应答词“是/否”及其他叹词
Ithkuil本身没有叹词,因此没有“是”“否”的完全等价物。尽管如此,它允许单独使用观感小词(Cb)来表达态度和情绪回应。此外,词缀小词(VxC)也能用来传达类似叹词的信息。例如:
N. 当然!
Ks. 不信!
Š. 唉!
Ar. 不!
Er. 才不是!
Eçq. 不可能!
Usq. 好家伙!
Ož. 同意!
Ež. 不了解情况所以不同意!
2016年12月06日 13点12分
5
level 14
特殊提问
Ithkuil没有相当于“什么”、“哪里”、“何时”、“为什么”、“怎样”的词。代替的是,话语使用[意使句式](最好加上[请催观])以请求所需信息。因此我们不说“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你到哪里去”等等,而说:“指定你的身份”,“说出你的惯用名字”,“告诉你的去向”等等。
[*这种方式虽语义上简单直白,形式上却嫌冗赘,故後来新增了抽象派生後缀 -rdh 与[提问句式]一起用以表达这种问句(虽然这时又语义上显得奇怪)]
2016年12月06日 13点12分
6
level 14
另一些与西语不同的语法点:
空间方位的表达(详见10.3节)
Ithkuil不用介词,空间关系都用构成词表示,且方位本身是词组的中心词,参考事物是限定词(用[相关格])。(即类似汉语)
数量词组的表达(见4.5和12.5节)
数字是中心词,事物是限定词(用[部分格])。
2016年12月06日 14点12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