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海洋酸化 南极磷虾饿肚子 研究:食物链恐全面瓦解
生态保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淋溶土 楼主
转载自中华儿童海洋园地
原资料引用自环境信息中心
摘译自2016年8月9日ENS澳洲,堪培拉报导;姜唯编译;蔡丽伶审校
科学家去(2015)年曾以实验结果推测,海洋酸化可能成为破坏海洋食物链的元凶。如今南极的科学研究站发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飙高,当地浮游植物的数量和体型都显着缩水,而浮游植物是南极磷虾的主食,磷虾又为许多南极动物的主食,恐怕将连带影响南极的生态系统。
磷虾只吃大于0.006 mm的浮游植物。身为许多动物的主食,磷虾若受到任何影响都会有严重的连锁效应。图片来源:wikipedia Øystein Paulsen (CC BY-SA 3.0)。
磷虾是极小的甲壳类动物,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也是海豹、鲸、鱼类、鱿鱼、企鹅和海鸟等许多动物的主食。
澳洲南极署首席调查员,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博士戴维森(Andrew Davidson)和其研究团队,多年研究有关海洋酸化对菌落、浮游植物和原虫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地球海洋因为持续从大气吸收二氧化碳,导致pH值不断下降的现象。1700年代起,工业和农业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海洋每年从大气中吸收1/4的多余二氧化碳,因此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增加。
浮游植物等海洋微生物虽然很小,但数量非常庞大,是南极食物网的唯一植物能量来源。摄影:G. Fahnenstiel。图片来源:NOAA (CC BY-SA 2.0)
研究人员在南极东岸戴维斯研究站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发表于《海洋生态进度系列》期刊。
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会随着海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出现快速而显着的改变。
「我们发现浮游植物接触到约750ppm的二氧化碳,数量和体型都会显着缩水。大于0.02 mm的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小于0.005 mm的浮游植物增加。」戴维森说。而「浮游植物等海洋微生物虽然很小,但数量非常庞大,是南极食物链的唯一植物能量来源。此外,浮游植物也有调节全球气候的功能。」
「磷虾只吃大于0.006 mm的浮游植物。身为许多动物的主食,磷虾若受到任何影响都会有严重的连锁效应。」戴维森说。
此外戴维森也警告,「大型浮游植物减少也会影响全球的碳循环。浮游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尤其是大型浮游植物,会将吸收的碳带往海底,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室气体的浓度。」
「小型浮游植物细胞下沉得较慢,而且比较容易被细菌和原虫摄食,使二氧化碳重新被排出到大气中。」戴维森解释。
2016年11月09日 17点11分 1
level 1
我想 当年恐龙称霸地球的时候也灭绝了很多的物种吧 如今人类统治地球 也不可避免
2016年11月10日 07点11分 2
level 10
比新西兰透明虾更好看
2016年11月17日 02点11分 3
造型很特別!
2016年11月18日 18点11分
level 9
随着人类不断向海洋索取,真担心这些精灵们
2016年12月02日 14点12分 4
气候变迁(包括大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酸化)、垃圾污染和过度捕捞可说是当前海洋最大的三大环境问题。
2016年12月05日 16点12分
level 9
全球90%野生鱼类面临过度捕捞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台湾“中时电子报”7月10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捕鱼数量已逼近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约90%的野生鱼类正面临过度捕捞。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半年发布一次的全球渔业状况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鱼过度捕捞状况恶化了至少3倍;40%的鲔鱼等畅销产品正遭受不可持续捕捞。
  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门负责人巴朗热说,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过度捕捞率约为60%,“尤其令人担忧”。
  报告预测,全球渔业产量2025年将增长17%,但这并不意味着野生鱼捕捞数量会出现激增,主要是得益于水产养殖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此外,水产养殖业2021年将成为鱼肉消费的主要来源,首次超过野生鱼供应数量。
  巴朗热对这一趋势表示欢迎,“到2050年,我们需努力解决全球超90亿人的吃饭问题,因此能提供营养成分及微量营养素的任何来源都应受到欢迎”。
  世界海洋保护组织主管古斯塔夫辛认为,应将渔业可持续发展经营列为当前的优先任务之一,因为“过度捕捞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冲击将难以估量”。
2016年12月06日 08点12分 5
[真棒]
2016年12月08日 16点1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