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意不用力》
老知青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浅谈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无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从前学太极拳,三五年也未必能得知用意不用力这名词。先求套路纯熟,步端身正,后才以慢养静,以静化力,意守丹田。。。可见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是以扎实的套路基本功为基础。无基本功作基础,用力恐怕都难行好拳,又何谈用意不用力。
那么,什么是用意不用力呢?
其实,意即是力,力必有意。意和力何时都是分不开。因此,这里的意,应是指意念强化骨头的力;力,应指筋肌强化骨头的力。用意不用力,即避开常用的筋骨肌力,而开劈潜在的意念骨力。
用意不用力的修练,不是让你去摸索如何不用力。如去摸索如何不用力,那就误入歧途了。而是要摸索如何用意?上面说了,套路柔顺,以慢养静,以静化力,化力生意。悟得意念的概念,意守丹田才不会成“摆设”。因此,太极的意念力,是一种以静生意,顺其自然,功到功成的功法。先人有道,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以王氏太极理念而论,一入意门,便以意仕一而终。拳里拒杂念,无意不太极。包括呼吸,呼吸不能挿足修练,挿足就会偏离方向;那怕缠丝劲、转簇等等修练,都必须是意念下的缠丝和转簇。不以意为先,多一点力就有“出轨”之嫌。。。
王氏太极的意念修练,分为几个阶段。上面提到的意守丹田,以静养意,是意念的入门。只有先以静养意,悟得意念力的概念,意守丹田才不会成“摆设”。继而是气沉丹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即学会心为令,气为旗。这时就可以意配合如提顶吊裆,含胸勃背,以及“舂溜槌”、“播箕劲”、“挨磨功”、泰山生气等等。再继而就是虚领顶劲,舒胸领颈等的内丹修炼。由此可见,只有坚持纯意念的修练,最后才能修得“筋骨松,皮毛丰”,“满身轻利顶头悬”等等的太极奇功。
最后再说明一点:也许有人会质疑,自古便只有无气不太极,哪有无意不太极?经过这一年的进一步摸索,我认为,除了吐纳带来的气外,其余的气和意是相通的。甚者,不如叫意念功更为粘切。如气行未梢,无疑就是意行未梢。肌体没有风管。未梢气从何来?古人也有道,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乏力,无气者则刚。又道,意得灵者,方有圆活之趣;提精神者,则无迟重之虞,谓之虚实转簇,虚领顶劲。
2016年06月14日 03点06分 1
level 12
意和气虽有不少相通,但修意功和气功还是有根本区别的
2016年06月14日 04点06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