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亚萍辞官下海,看到了背后的什么问题?
贵州省贵定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沉寂一段时日的名人邓亚萍近日又有了新消息,有媒体说她辞官下海了,要和几个高手一起打造国内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云云,网民对曾经红极一时的邓女士此举纷纷发表议论各抒己见。无疑这些高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说的皆在情在理。博友说过的不在重复,仅从邓女士是否适合当官说说个人浅见。
邓亚萍的红缘自于打乒乓球,的确打得好,屡屡在国际上拔得头筹,为国家和她个人争了颇大的面子和荣誉,同时也奠定和获得了以后发展进步的雄厚资本。这就有了退役后国内国外一路名牌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文凭一一斩获,不能不说这个个子不高的女士能力和本事委实不俗。
2016年06月14日 01点06分 1
level 12
这么有能耐有本事的人,该怎样奖励、如何使用,在中国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数十年奖励先进模范必然模式和窠臼——拔擢升官。似乎唯有给顶官帽儿方能对得起这些先进优秀们一般。于是,一个从未有过从政经历和经验的退役运动员、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年轻人被安排为官员,而且一拔再拔,官位直至人民日报副秘书长,短短几年走过了一些人几十年的奋斗历程,甚至一些人终生努力奋斗都达不到的地步。但邓女士这之后的路却不大顺溜和平坦,“不熟悉管理学的她上任不久,就学会了屁股指挥脑袋,并且‘雷语’不断,如她在北京邮电大学演讲时所说的“《人民日报》创刊62年从来没有出过假新闻”,任何稍具新闻素养的媒体和媒体人都不敢堂而皇之地说出口,但邓亚萍却说了,而且还说得那么理直气壮。邓亚萍这种无知无畏的言论已成为‘笑柄’,并长期成为网友讥讽人民日报的一大笑点。”(引用博友文中语句)究其原委,可能除了屁股指挥脑袋之外,还是因某些方面知识欠缺和个人文化素养不足所致,同时也显露出用人制度的短板和弊端。应当说,酿成邓女士败走滑铁卢之役走到今天凉兮兮灰溜溜的结局,是几十年用人制度提拔干部传统思维和模式结出的酸涩之果。而这种酸涩也罢,苦涩也罢,并非今日才有,而是已有近七十年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了。
2016年06月14日 01点06分 2
level 12
这种干部用制度凸显了一个极为独特的一面,就是认定先进人物一能百能,一通百通,只要先进,啥都会啥都能。先进人物有可能在他本职上业务精通出类拔萃,但并不表示在其它领域和行业也是翘楚菁英,这个浅显的小道理世人皆懂,难道主管干部的部门焉能不知晓?前些年相声演员牛群和冯巩的一段相声里曾有过几句至今未忘,冯巩说牛群是相声界里摄影最好的,是摄影界里相声说得最好的。这种揶揄和讥讽就是说,在本行可以不一定在外行还可以。孰料,一语成谶,几年后说相声的牛群去当了副县长,尽管使出十八般武艺最终还是败得一塌糊涂,颇狼狈地打道回府该干嘛干嘛。这说明想干好一件事,不仅仅是需要极大的热情、极大的决心,更需要熟悉和懂得要干的事的内里规律、所需知识、经历、经验等等,没有这些只能是两眼一抹黑瞎指挥,不但干不成事导致失败酿成损失,或许还会像闹出那位要把死去几百年的李时珍叫来式笑话来。
2016年06月14日 01点06分 4
level 12
先进人物,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和贡献理当表彰奖励,但奖励方式方法很多,应因才择方,工人升级、农民奖钱或当工段车间专项小领导等等,未必要晋升为领导干部,或跨行跨界提拔担任他本人并不熟悉和见长的领导岗位,这样一来直接产生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二来埋没了他的长项,是一种逆优势的人才浪费,或说是一种劣胜优汰,对国家和他本人都不是一种最佳最理想的结局,确切的说是一种人才浪费。不排除其中的一些人经过组织培养和接受专业教育把事干成的,但花费的时间和人财物力可能远远高于使用一个内行所耗费的成本。
2016年06月14日 01点06分 5
level 12
中国有句人人皆知的俗话“叫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几十年来已经吃了好多堑,但智慧却长得却不明显。其根本问题在于提拔领导干部时把先进人物的先进之处和一通百通一能百能误认为一码事。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从思想上制度上得以扭转和解决,那么还会有邓亚萍第二、邓亚萍第三……出现。
先进是先进,专业是专业,经历是经历,经验是经验,绝不能混为一谈,不然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2016年06月14日 01点06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