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平常心 做本分事
菩提书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佛教有个说法叫:
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所谓“做本分事”,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家人的本职工作是:学习/修行/弘法。在家人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工作/养家。虽说在家佛教徒也有积极弘法的义务,但毕竟是业余而非专业。有些居士自己的“本分事”尚且做得一塌糊涂,却热衷于布施/传道/弘法,这岂不是本末倒置?!我想佛陀也不愿乐见这种现象存在吧!《六祖坛经》说: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由此看来,功德不在出钱多少,信佛当由心上用功。
2016年05月30日 14点05分 1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苏州西园寺·观自在禅修营】
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您是否尝尽了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您是否在许多时候,处于散乱、昏沉中,为各种痛苦烦恼所缠扰?您是否常常被喜怒哀乐等情绪所左右,苦多乐少,身不由己?您是否愿意放下一切,关闭手机,来一次新的生命之旅?您可以来到清静的西园寺,用一整天让身心暂歇,体验正念禅修。在这里,有法师的指导、禅友的陪伴,大家共同成长,一起做瑜伽、行禅、站禅、坐禅、食禅,正语进行法的讨论。只须放松身心、觉知当下,坐看云起,不期待,不排斥,如实感受、观察身心的一切现象和变化,逐步体悟苦、空、无常、无我的宇宙人生的真谛。
禅修可能带来的利益:
1、放松身心,培育正念,如理思维,调控情绪;
2、保持觉知,真实体验,身心清净,减轻苦恼;
3、走近佛陀,了解佛法,树立正见,皈依三宝;
4、探索真理,迈向解脱,悲智双运,自觉觉他。
2016年05月31日 07点05分 4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随缘 努力】
努力,是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随缘,不是随便,不是强求自己,是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去做好一切该做的事。
所谓大智慧,就是能看的开、放的下。缘,是指条件。随缘,就是随现有条件积极努力,不强求,不做作。
2016年06月01日 00点06分 5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正见】
中观、唯识、如来藏、四圣谛,都是佛法正见。是佛/菩萨/阿罗汉等圣者们对世界万物及宇宙人生的认识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佛法正见的学习、理解、修证,我们就可以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获得像佛菩萨一样的生命品质。但是,如果我们执著这些见地,把它们当作佛法的究竟义来深入理论/辨析。那就不是在学佛而是在搞佛学研究,同时也可能会落入
法执的泥坑。
2016年06月01日 01点06分 7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信佛可以去病?】
得病由不得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病痛是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整天把病放在心上与自己过不去,还是安然接受,顺其自然,用心调理好?结果自不必说。中医认为:一切病痛皆由身、心、气失调所致;然三分依医,七分调理,而调理又首在调心,次在调身。心不能安,身何以安!?佛教“四念处禅法”是调身/调心/调气之良药。因此,佛陀被称作“大医王”。信佛可以去病,其理在此,切不可胡猜乱解!谨以此言宽慰那些正在受身心病痛折磨着的人们!
阿弥陀佛!
2016年06月02日 01点06分 9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凡人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我们之所以是凡人,是因为我们被妄想执著所迷惑看不清宇宙人生真相;而佛没有妄想执著因此能透视宇宙人生一切现象。这是凡人与佛在名相概念上的差别。若从本质上认识佛与凡人是平等一性没有丝毫差别的(二者皆有觉性)。经典注释说:佛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说:已觉悟者既是佛,未觉悟既是凡人。所谓觉悟,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能力,何来见与不见!能见的是觉悟之现象,而非觉悟之本身。所以,有见者即非佛,无见者亦非佛。觉悟者,自见自证,见与不见,皆非觉悟!以此而论,见佛应透过名相概念从本质上去见,而不是从现象上去见。经典说:
见性既是见佛。
2016年06月03日 01点06分 11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禅修体会:
五蕴身本空,名色互缘生。
念念勤观照,生灭灭又生。
无穷轮回苦,皆因贪有身。
欲拔无间苦,须证五蕴空!
2016年06月03日 23点06分 12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佛法正见】
中观、四圣谛、唯识、如来藏都是佛法正见,是佛及诸大菩萨对宇宙人生观察认识后做出的结论,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的不二法门。我们通过对佛法正见的学习、理解、修证,就可以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解除烦恼痛苦困扰,获得像佛菩萨一样的生命品质。但是,如果我们执著这些见地,把它们当作佛法的究竟义来理论/辨析。那就不是在学佛,而是在搞佛学研究,同时也可能会落入
法执的泥坑——迷信。
空对有,有对空,般若中观空不空。
观无常,证无我,四谛圣道涅槃真。
明三性,解八识,法相唯识成四智。
法中王,性中觅,如来藏中有真谛。
说空说有皆方便,去执除妄显真相。
2016年06月05日 00点06分 13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学佛,是学佛自我解脱烦恼痛苦的能力。
信佛,是信佛宣说的解脱之法真实不虚。
2016年06月06日 00点06分 14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不要期待别人记着你的好处,这会使你产生怨恨!不是对方薄情寡义,而是人心本来就无常善变。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会使你显得固执!事实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仅限于我们的认识范围。我们不能以有限的认识,去否定无限的未知世界!
2016年06月16日 23点06分 15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佛陀,这个词的汉意是觉悟的意思。所谓成佛就是你已经觉悟了,如果你没有觉悟那就是凡夫。那我们凡夫应该觉悟什么呢?我们要觉悟的是宇宙人生真相。什么是宇宙人生真相?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缘起性空,因缘果报;无常、苦,无我、空,涅槃寂静。如何才能觉悟呢?简单地说,就是从本质上对物质与精神的正确认识。
2016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16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一提到命运,经过几番拼搏的人无不叹其微妙难测。佛教也承认有命运,但是佛教认知的命运并不是世俗人所说的“宿命论”或“命定论”,以及某些宗教徒认为的“神的旨意”。“命运”一词只是用来表示一种现象,它的定义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个抽象、模糊、神秘的概念。而佛法以智慧观照所得出的结论是:命运其实就是业力作用的总结果。众生在各自业力作用的推动下有着近乎固定的生命轨迹,这个生命轨迹对世俗人而言深感迷惑,以致于自古以来,有人倾其智慧也无法破解其中奥秘。无奈,只好将“命运”一词神秘化。而某些宗教家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只得称其为“神的旨意”或“天意”。而以佛法来说:命运简言之就是业力的结果。
一个人身/口/意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其未来命运——这是佛法对“业力”的标准解释。吾等当深思之!
2016年06月19日 01点06分 18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恐慌的瞬间。这是对未来人生的不确定,找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但多数人不敢面对,选择了逃避。有钱人以炫富刷存在感,有权人以权利显示其能力。其余的人或以酒色寻求刺激,或以放逸散漫人生,或以信仰慰籍心灵,或以自了结束生命。佛法,通过体验让你了知生命的真谛。
2016年06月21日 00点06分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指导每个人起心动念的是我们本有的自性。自性是我们生命的主人。儒家称其为理性。道家称其为天性。佛家称其为自性。基督称其为灵性。其实,总归说来都是一个东西――心性。所谓宗教,从字面上讲:宗,是指心性;教,是指教化。简而言之,宗教就是对人心性的引导教化。佛陀、神仙、真主、上帝,名词叫法不同,始创见地理论不同而已!不明心性,求佛、求主、求上帝都没用。中国有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西方也有句谚语说:上帝常常拯救自救者。佛教也说:迷时师度,悟后自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自救者方能得救。
2016年06月22日 12点06分 20
level 12
六和居士 楼主
生活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也不应该为了享受去给别人添麻烦。不能让周围的人欢喜就别奢望自己能得到快乐,建立在麻烦别人之上的快乐,自己终究收获的是烦恼。不要以为自己的心思没有人知道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个比任何想法都愚蠢的想法,哪怕是听不懂人话的猫狗也不可以去轻视!无论怎样,都要通过生活取信于人,不要为了生活取悦于人,更不可以为了生活而失信于人!
2016年06月23日 00点06分 22
学佛,就是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2016年06月29日 12点06分
1